本报讯 (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汪欣华) “宽阔的道路,整齐的街道,精致的游园,清澈的龙湖……我都快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春节期间,在广州打拼多年的钱修强返回淮阳后由衷地赞叹家乡的巨大变化。
钱修强口中的变化仅是淮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效的一组镜头。近年来,淮阳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聚焦民生,创新载体,全域创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提高乡风文明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淮阳区始终把“人民满意不满意、居住舒适不舒适、生活方便不方便”作为检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金标准。
“淮阳按照‘金角银边民本心’的理念建设管理城市,通过建设提速、形象提升、管理提质、素质提高、品质提优,着力为老百姓建设高品质生活空间。”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在2021年民生工程集中竣工仪式上发自肺腑地说。
指航定向,以制度化保障工作常态化。淮阳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城市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城市建设管理重大事项;要求区处级领导任项目指挥长,重点民生项目实行周观摩制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民生优先,全区财政支出近七成投向民生领域,真正把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如今,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实施的民生工程已经竣工,群众有了更多喜笑颜开的获得感、成色十足的幸福感。
“这是我们搬入新家的第一个春节,以后回家再也不用走坑坑洼洼的路了,再也不用一家三代挤在一个小房子里了。”城关回族镇居民贾启明一边收拾家务一边高兴地说。
据区住建局负责人介绍,2021年,淮阳实施9个棚户区、7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此次交付的景园社区二期共建房368套,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医院、菜市场等配套设施完备,使得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眼下小孙子该上小学了,小区向南200米新建了一所学校,以后再也不用为接送孙子上下学发愁了。”景园社区业主陈秀萍高兴地说。
民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环境优美的街头游园,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满足群众休闲和文化娱乐需求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里原来是一个用彩钢瓦搭建的电动车修理店,破旧不堪。”一位市民指着新建的小游园说,“现在这里建成了小游园。环境好了,我们的心情舒畅了,锻炼身体也更方便了。”
近年来,淮阳区大力实施以绿荫城行动,高标准建设了梅园、廉园、苏子读书园等一批“小精特”主题公园、街头游园,不断增加城市绿量,真正实现了“三步一景”“五步入画”“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同时新建改建星级公厕74个、垃圾中转站23个、垃圾分类站32个,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创新载体,持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您好,请走非机动车道,注意交通安全。”值勤志愿者陈守强正劝说行人文明出行。他只是全区1.4万余名志愿者中的一员,而他所在的值勤点也只是49个路口值勤点之一。
文明城市创建没有局外人。淮阳区坚持“创建靠民”理念,不断创新文明城市创建载体,充分发挥和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创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和带动广大群众了解、支持、参与创建,逐步实现全面动员、全民参与。
淮阳实行网格化管理,对119个路段、49个红绿灯路口、108个网格村、317个小区进行分包,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环境卫生保洁、文明交通劝导、社会秩序维护、小区疫情防控……如今,“志愿红”已成为这座古城一道靓丽风景线。
广大群众既是创建的受益者,也是创建的参与者。淮阳区以群众广泛参与为基本途径,通过加强对商户的动员教育,对全区3200家商户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开展“烟头换鸡蛋”“鞭炮换积分”“文明社区行”“小手拉大手”等文明城市创建活动1600余场次,参与群众18万余人次,让群众在系列创建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创建文明城市,就是要让百姓唱主角。”淮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区长张丽娜说,“要扎实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注重典型培育,持续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近年来,淮阳区委、区政府表彰孝顺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各类道德模范2000余人,选树淮阳区“乡村光荣榜”173人。目前,该区先后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名、“中国好人”9名、河南省道德模范2名、河南省文明家庭1个、上榜河南省“乡村光荣榜”2名,有全国文明校园2所,省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135个。
“这个马春荣我认识,很孝顺,是我们妇女同胞学习的好榜样。”在道德模范园散步的市民张娜指着道德模范宣传板说。
张娜说的这位模范市民马春荣,32年来精心照顾身患脑血栓的公公,义务照料中风的伯父和大腿粉碎性骨折的三叔,先后被评为淮阳区孝顺媳妇、周口市第六届道德模范、第三届河南省乡村好媳妇。
全域创建,持续提高乡风文明水平
“太棒了,好球!”走进淮阳区临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篮球场上激战正酣。“我平时在这里跳跳广场舞、下下棋,孙女放寒假了也常来陪着我,她在这儿看看书、学学习,遇到不懂的题还可以向志愿者随时请教。”59岁的居民李桂兰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常客,“这里环境好,每次来都心情舒畅。”
乡镇基础薄弱、环境脏乱差、文化生活单调,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薄弱环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淮阳区坚持全域创建、全面创建,推进城乡共建常态化提升。
目前,淮阳区实现了19个乡(镇、场、办)文明创建全覆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67个,完善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健身活动等5个功能室,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5800余场次,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淮阳区长王献超在农村人居环境观摩评比会议上这样要求。
淮阳区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由区委书记、区长分组带队月观摩评比,随机抽签检查,着力开展农村垃圾、厕所和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实施乡村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配备乡村保洁人员1760人、保洁车辆1596辆、垃圾桶6.9万个,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做到日产日清;实施“五分钱”工程,每人一天5分钱,干干净净过一年,不断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彻底改变农村环境面貌。
“创建文明城市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努力把淮阳建设成为‘绿亮净美畅’的幸福美好新家园,为全区人民带来更高质量的生活品质。”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如是说。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