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千里 见习记者 田亚楠
“看,现在我们村的街道变宽了,到处干净了。生活在这里真是舒心、高兴,这么美的环境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2月28日,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搬口办事处贾寨行政村,69岁的村民贾长海说起村里环境的改变滔滔不绝。
沐着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春风,如今的搬口办事处,乡村环境日新月异,正从一时美转向持久美,从外在美转向内在美。一幅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
精雕细琢 老村新貌
来到搬口办事处贾寨行政村,村口的牌坊格外醒目。
牌坊高8米,宽16米,用花岗岩天然石砌成。中间是8米宽的正门,正门上方雕刻着飞龙,正门两侧的石柱上刻有楹联,旁边还有两道小门。整个牌坊庄严肃穆、高大威武,像一位勇士,欢迎前来的客人。
进入村内,道路干净整洁,绿树迎风摇曳,路边花砖镶嵌,沟渠整治规范,处处散发着美的气息,处处弥漫着浓浓的“乡韵”……村里的街道上,保洁人员正在认真冲洗路面,要把道路打扫得一尘不染。
走进村民贾广俊家中,只见院内干净整洁,花花草草红绿相间,客厅里整洁有序、温馨自然。“现在村里的路修得好,绿化也好,家家的厕所都进行了改造,垃圾有专人处理,在村里转转,看哪都得劲儿。”贾广俊高兴地说,“我们农村如今也不比城里差了。”
如今的搬口办事处,群众生活安居乐业,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收入节节上涨,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河
在搬口办事处梁寨行政村东边的一条小河边,村民张福冲正在用水桶打水。他兴奋地对记者说:“这河水清澈见底,纯天然水质,干净卫生,又有营养,我用这水浇花,长得可好了。”
张福冲所说的这条小河叫黑刘沟,之前是一个死水坑,被垃圾填满,一到雨季臭气熏天。搬口办事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对这条水沟进行了彻底治理。首先,将沟内垃圾清理干净,并切断污染源,禁止污水排入。其次,进行底泥疏浚,将沟内淤泥全部清除,修建“结构化”护岸。最后,将两端打通,分别连接附近的清水河和新运河。如此一来,一条死水沟变成了既能灌溉又能排涝的活水渠,也成了供村民游玩的景观河。
像黑刘沟一样,这种治理在搬口办事处各村随处可见。在贾寨村,搬口办事处创造性地将乡村振兴政策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将一处常年废弃的水坑填平,对外招商引资,建立工厂,既带来一定的租金收益,又为村民创造了就业岗位。
“五分钱”办成了大事情
曾经,在搬口办事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被总结为“政府干、群众看”,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如今,可不一样了。
走在搬口办事处梁寨行政村的道路上,你会发现以前路边群众自发围起来开辟的“菜园子”不见了,道路两边一遇大风天气尘土飞扬、漫天垃圾的景象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水泥路面和美观的绿化环境。
“今年春节,咱村与往年可不一样了,以前大路上都是车轮印和泥疙瘩,现在道路硬化了,车也有地方停了,这18块钱可真办了大事情,花得值啊!”梁寨村的梁大爷对记者说。
梁大爷嘴里的“18块钱”,正是前一阵子村里实施的“五分钱工程”,就是以村小组为单位,向村民每人每天收取五分钱的卫生费,全年共18元,让村民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中。
想法虽好,但执行起来却是曲曲折折。区驻村工作队员和办事处的包村干部齐上阵,通过“一对一”结对4个村民小组组长,对村干部层层传导压力,通过广泛宣传、登门走访,对不理解、不配合的群众多次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取得了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美丽乡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只有发动群众,才能变难为易,把好事办得更好。”搬口办事处党委书记张旭介绍,近几年,搬口办事处集中力量,全力清理农村垃圾,尤其对垃圾池、路两旁、河道沟渠等公共区域进行重点清理,建立垃圾回收站,统一回收辖区垃圾,并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对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进行不同方式处理,研究推行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等处理方式,以此来减少垃圾收运压力,降低环境污染。
同时,搬口办事处还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形成有人管、有经费、有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态势,努力把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果巩固好、维护好,确保问题不反弹。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