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程鹏 李晓天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独特滋养。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周口的新征程中,迫切需要我们从优秀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为城市铸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周口市委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打造“道德名城、魅力周口”的文化发展定位,本文拟简要分析周口文化发展定位的背景、意义、内涵,以及擦亮周口文化标识存在的问题和实现路径。
一、周口文化发展定位
(一)提出背景。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河南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周口作为人口大市、文化大市,在河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独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周口提出“道德名城、魅力周口”这一文化发展定位,准确表达了周口的文化特色和城市品质,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文化诉求,也是周口立足自身优势所作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历史传承。周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道德之源,崇德向善、自强不息是周口人代代相传的血脉和基因。作为伏羲定都地、老子诞生地,周口积淀了厚重的伏羲文化和老子文化。伏羲画八卦、正姓氏、制嫁娶,开启了中华原始文明;老子的“道”文化,包含了世界观、认识论、伦理学、辩证法等丰富内容。作为革命老区,周口传承着鲜明的红色基因。共产党人李之龙最早在周口播散共产主义理想的种子;抗日名将吉鸿昌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就义诗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民族气节和铮铮铁骨。作为文明沃土,“好人现象”是周口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涌现出洪战辉、李灵、王宽、王国辉、张鹏程等一大批感动中国、影响广泛的周口英模群体。
(三)内在逻辑。“道德名城”和“魅力周口”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的整体。一个城市形成自己的魅力,不仅要有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功能的完善、生态环境的提升,更要有市民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同时,道德风尚的形成是城市综合实力、形象魅力、发展活力、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二、擦亮周口文化标识的意义
(一)延续周口文脉。丰富的文化是周口的一张靓丽名片,研究好、传承好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农耕文化、姓氏文化、陈楚文化、黄泛区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和先进文化,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是对文化传承的尊重,也是对文脉延续的担当。
(二)树立周口形象。品牌就是品质品位,就是吸引力竞争力。打造“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形象名片,对于加强周口形象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良好的城市形象将成为扩大开放、吸引投资、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金字招牌”。
(三)化育周口民风。周口是一方民风淳朴、崇德向善的文明沃土。提炼和弘扬“道德名城、魅力周口”文化形象,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其发挥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成为周口人的修身坐标、行为指南、素质名片,从而有效引导广大市民崇德向善、知行合一,做到实时修身、处处修身、人人修身,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四)汇聚周口力量。当前,周口正处在提质增效、补齐短板、完善功能、发挥优势的关键阶段。周口市委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发展定位,吹响了谱写新时代周口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冲锋号”。擦亮周口文化标识,打造“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增强周口人的文化自信自觉,必将促进周口上下统一思想,汇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之力。
三、擦亮周口文化标识的路径分析
周口是文化资源大市,却不是文化强市,近年来周口的文化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仍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如创新开发意识缺乏,大量文化资源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缺乏系统规划,品牌支撑单一,影响力有限;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不够等。要擦亮“道德名城、魅力周口”文化标识,应该立足于周口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基础,融入现代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更宽广的视野下谋划,在更有效的机制下推动,汇聚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
(一)深入挖掘阐释。周口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精神富矿。不断深耕周口文化这块沃土,首先要澄清文化底子,对自身文化资源进行再盘点,并将其纳入黄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国家战略层面再审视。深入挖掘周口文化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回答好历史传承、当代价值、品牌塑造等重大问题,形成深层次文化推动。要持续推进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用鲜明的历史文化轴线串联历史、名人、典籍、民俗等文化资源,打通文化血脉循环,提炼和展示蕴含其中的精神标识、文化精髓,让优秀历史文化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要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加强对社科优秀成果奖、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和优秀新闻奖等政府文化类奖项的组织评选工作,加大对周口地方文化原创作品和创作人员的奖励力度,鼓励不断提高文化创作影响力。
(二)强化顶层规划。文化功能是城市的主体功能,而城市文化必须依托城市规划设计和各项建设,通过城市意象来传达。擦亮周口文化标识,必须统筹谋划,因地制宜,用城市文化之“神”来塑造城市之“形”,使城市之“形”处处折射出城市文化精神与内涵。要着眼从更高层面提升城市品质,贯彻新时期的规划理念,把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全域文化旅游战略规划、沙颍河生态带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顶层规划。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持续增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供给,推出“周口城市文化菜单”。要做强文化产业,强化创意驱动、美学塑造、艺术点亮、科技赋能,加快构建引领风尚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把文化软实力变成发展硬支撑。
(三)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文化的理念支撑旅游,用旅游的方式发展文化,着眼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挖掘和弘扬优秀文化资源,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攀升计划,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举办系列考古成果展览,建设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走进百姓文化生活,融入文明交流互鉴。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田园风光游、民风民俗游、特色小镇游、文化特色游、亲子体验游等乡村旅游项目,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吃、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依托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西华杜岗会师纪念馆、淮阳李之龙纪念馆、太康水东革命根据地、黄泛区农场等红色资源,大力发展沉浸式文化旅游、演艺旅游、研学旅游,增强互动体验。提炼老子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要点,结合道家养生特征,谋划建设休闲康养基地,推进大文旅、大健康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发展特色鲜明的全链条文创产业,探索文化文物资源与新技术应用跨界融合,做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精品演艺,推行沉浸式体验消费。
(四)打造品牌矩阵。要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知名品牌,形成文旅品牌矩阵。擦亮“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文化品牌。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发挥“荷花节”、鹿邑老子文化论坛、淮阳太昊陵庙会等平台作用,加快建设老子元典文化旅游区,推动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老子故里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力打造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区周口高地、国学研究基地和道德修养基地、陈楚文化研究基地。要让周口杂技叫响全国、走向世界,叫响“周口杂技之乡”文旅名片。要塑造周口特色文化品牌,叫响城市IP,在办好“考古周口”“典籍周口”“书香周口”文化活动基础上,陆续推出“书画周口”“诗词周口”“馆藏周口”系列文化活动。
(五)注重立体营销。周口文化品牌建设必须配以全方位的形象推广,要形成从上到下、点面结合的宣传队伍,构建上下贯通、即时联系的“大宣传”体系,建好并不断更新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在内的宣传推广资料数据库。要推进线上与线下结合、传统与新兴媒体融通,增强宣传效果。要加强热点话题策划,用好重大事件节点,推出有影响力的、引发广泛关注的爆款内容。要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文化旅游部门组织的各类旅游博览会和推广活动,在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开展品牌形象推广和营销,建立区域旅游营销信息共享机制,实施信息交流、布局交流、网络互联等。要充分利用当地书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展示馆等场所开展宣传。要积极联系行业协会、摄影家、旅行社等社会资源进行推广,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②10
(作者单位:周口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