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风 通讯员 秦辉 田林昕 赵磊 文/图
春日下的沙颍河面波光粼粼,两岸生机盎然,河中央不断有大型货船驶过,卷起层层浪花。周口市区东南侧的中心港码头一派繁忙,每天都有大量的集装箱和散货集聚于此,通过沙颍河入淮河、长江,运往全国各地。
今年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发展定位,提出要向着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目标迈进。作为周口发展临港经济的最前沿,周口港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周口港区将突出“瞄准三大目标,抓住三大机遇,发展三大经济”,重点实施“1246”发展规划,奋力谱写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建设新篇章。
多式联运日益完善 对外开放渠道丰富
今年2月中旬,来自中部5个省份的数百件货物集聚周口中心港码头,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踏上了前往非洲的旅程。本次航行,实现了春节后周口水运外贸集装箱的开门红,标志着周口中心港又打通了一条新的外贸物流通道。
2021年,周口港区多式联运枢纽不断完善。周口中心港在开通6条国内集装箱航线的基础上,开通了至洛杉矶长滩港集装箱国际航线;与越南航洋国际贸易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通了中原与东盟的贸易通道,真正实现了箱通世界、货运全球。2021年,周口中心港货物吞吐量686万吨,同比增长5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946标箱,是2020年度的3倍。总里程56公里的进出港路网全部建成通车,大广高速周口港区站通车运营;疏港铁路专用线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即将启动建设。以水运为基础的“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日益完善。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2021年初,投资超百亿元的益海嘉里(周口)现代食品产业园落地周口港区。为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周口港区与市直相关部门成立益海嘉里项目全程跟踪服务专班,为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2月9日,益海嘉里通过竞拍后,次日就拿到了项目开工建设所需的9个《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动产证》,实现了企业“拿地即办证”,创造了国内罕见的“周口速度”。
在服务项目建设中,周口港区以开展“万人助万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集中各种资源要素,从项目开工到竣工,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建材、天然气储备等一批临港产业已投产达效;以益海嘉里为龙头总投资197.47亿元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临港物流产业等一批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同时,为企业当好“店小二”,帮企业解难当好“娘家人”,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深入企业解难事、办实事,尤其是2021年汛期夜以继日为益海嘉里项目工地排积水、赶工期,得到省委书记楼阳生亲切赞扬。
围绕主业精准招商 临港产业后劲凸显
在招商引资方面,周口港区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10强等知名企业,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实行精准选商。
围绕“现代临港物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拓展临港制造业,制定招商图谱,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战略,总投资40亿元的黄淮农产品国际物流港等4个项目先后签约落户港区,合同总额91亿元。同时,就森工产业物流园、粮食产业园、豫东天然气储备基地、豫东煤炭储备基地、粮食储备中转基地等10多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即将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12亿元的周口港口综合物流园区热电联产、总投资4亿元的益海嘉里中央厨房、总投资3.6亿元的重卡物流园(一期)等4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总投资3.03亿元的豫东LNG天然气储备中心等多个项目投产达效。形成了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梯次发展格局,临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加快港口城市建设 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022年,周口港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围绕“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的目标,按照“建港口、集物流、聚产业、强服务、优生态、兴港城”发展思路,突出“瞄准三大目标,抓住三大机遇,发展三大经济”,重点实施“1246”发展规划,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在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建设中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实施中心港扩容提质工程,打造临港经济增长新引擎。积极修建码头后方堆场,建设吊装设备;与沿海沿江及淮河生态带港口沟通对接,与国际国内集装箱公司、船运公司进行全面合作,带动海船公司、母船公司和集装箱公司挂牌入驻周口中心港;继续开辟集装箱航线,加快海关监管及口岸建设,为临港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和保障。
二是加快实施多式联运建设工程,培育枢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周口中心港疏港铁路专用线项目,全力解决制约工程进度的手续、土地等问题,确保上半年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滨河路、堤顶路、开元大道东延、港区至淮阳快速路、舟山路跨沙颍河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动“公转水”“散改集”,不断提升多式联运水平,不断增强枢纽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是加快实施现代临港物流产业建设工程,增强物流体系新活力。在与河南物资集团开展合作,依托郑欧班列和郑州国际陆港在河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影响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交通、区位、产业优势,加快现代临港物流资源整合和要素集聚,不断增强物流体系建设新活力。实施综合枢纽工程。依托多式联运特色优势,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建设现代临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效率,努力实现货运一单到达。实施物流园区工程。积极打造黄淮农产品国际物流港、中心港临港仓储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通过交易、金融、物流、数据等综合服务,改造和提升传统物流园区,改变传统以物业服务为主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打造新型智慧物流园区,力争到2022年,谋划推进的现代临港物流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或主体建成。
四是加快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区建设工程,打造农业产业发展新样板。以益海嘉里为龙头,有的放矢地引进延链补链项目、龙头带动项目和战略投资项目,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产业标准化,着力构建绿色高效的农业标准化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共享均衡利润,探索农业全产业链再造新模式,为引领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区树典范、激活力。
五是加快实施智慧港区新基建工程,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新成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促进产业、城市协同发展。以城市发展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已有终端功能,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让人民群众共享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充分发挥5G技术潜能,在高清视频回传、大型装卸设备远程控制、无人平面运输、无人机巡航、集装箱智能理货、港口设备维护等方面开展应用,将中心港码头建成内河航运智能化程度最高、建设成本最低、运营效率最优的智能化集装箱码头。
六是加快实施生态港区建设工程,彰显城市建设新面貌。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理,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运粮河、三干渠等疏浚工程、绿化工程,以现有河道为基础,通过提升、改造、延伸、新建,顺河扩水造景,不断提升港区整体形象。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绿色宜居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