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30日
第06版:教育视界 PDF版

郸城县东风乡郑庄小学:不给“好校长”王岗留遗憾

记者 徐松 通讯员 胡健康 高玉莹

三年前,37岁的郸城县东风乡郑庄小学校长王岗因工作劳累过度倒在工作岗位上,引发村民“千人长龙送王岗”的感人一幕。三年来,他的妻子于金梅忍着丧夫之痛接管和公公、丈夫两代三口维持下来的农村学校,守望着当地村民的希望,谱写一曲赓续接力、献身教育的奉献之歌。

3月21日,是被学生称为“校长爸爸”的王岗去世3周年的日子,记者又一次来到他曾经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郑庄小学。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豫东原野碧麦如毯。位于绿波无边中的郑庄小学分外显眼,学校楼房环立,校舍旁塔松吐翠、桃李盛开,校园里国旗飘扬、书声琅琅。

走进校园,记者看到,学校由最初的三排平房变成四栋楼房,新建了篮球场、排球场,设立了专门的音乐室和美术室,装备了多个功能室和多媒体教室,每一个学生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都安装了空调,师生食堂饭菜丰富多样、干净卫生,学校配备了淋浴房,学生在校就能免费洗澡……“现在这里的条件一点不比城里的学校差。”东风乡中心校校长赵绍连自豪地说。

谁曾想,三年前,郑庄小学是一所校舍不全、设施落后,连师生都留不住的偏僻农村小学。正是由于于金梅和公公、丈夫一家两代三口20多年的不懈努力,郑庄小学才有了今天这番模样。如今,郑庄小学发展成为200多人的标准化寄宿式学校,成了乡村学校振兴的典范。

“一定要把学校办好,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这不仅是王岗未尽的遗愿,也是于金梅最大的希望。在郑庄小学校长办公室,记者面前的于金梅比三年前多了执着和坚定。“王岗去世这三年,这里的一切都变了,一切也都未变,变化最大的是我们学校的一草一木,未改变的是我对教育的一腔热血。我愿意了却丈夫的遗愿,继续带着我的团队把学校办得更好!”

学校会计王留印告诉记者:王岗在世时,夫妻俩吃住都在学校,晚上一起加班。王岗去世后,于金梅同样吃住都在学校,白天解决学校日常问题,晚上学生休息后,逐个宿舍进行查寝,帮助学生盖好被子。为了不给同事添麻烦,她经常加班到夜里11点。

在王岗精神的感召下,学校教师爱岗敬业、团结务实、以校为家,生活中,以仁爱之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学工作中,积极创新,锐意进取。于金梅也经常说:“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作为一名校长,一定要带出一支无私奉献的团队,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才能变得更好。”学校教师在于金梅的带领下,经常外出学习取经,更新观念、提升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多次在全县、全乡抽评考试中名列前茅,近三年先后获得“最具成长力学校”“三项工程示范学校”等荣誉。于金梅荣获“河南省最美教师”“出彩河南人”等称号。

学校业务主任胡俊霞,2018年考上特岗,四年来一直坚守在郑庄小学。学校有一个叫刘灿灿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爷爷年老体弱,放学回家作业没人辅导。胡俊霞坚持做学生的“代理家长”,每天给孩子辅导作业,关心他们的生活。“看着孩子们在郑庄小学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感到特别充实、特别幸福。”胡俊霞说。

“我女儿上六年级,老师不仅课教得好,而且对孩子非常认真负责,我对学校很满意。”学生家长王志锋说。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围绕“五育”开设了音乐、舞蹈、体育、书法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学校为贫困学生免去延时费用。延时课上,学校聘请专业的书法老师,坚持推行“汉字工程”。如今,学生的字体越来越工整。学校还为学生免费提供书法本、读书笔记等,进一步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学校每个班级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室,老师都有办公电脑,学生可以和北京、上海的名师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更多学生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郑庄小学。“两个孩子原来都在县城民办学校上学,自从‘民转公’政策出台后,两个孩子都从民办学校回到郑庄小学,一年可以节省3万多元。”一名学生家长高兴地说。

“近年来,郸城教育之所以健康快速发展,教育品牌越擦越亮,在全国有影响力,全省有位次,正是有无数个像于金梅一样的人民教师。他们长期坚守在偏僻的农村学校,守护着农村教育,守望着农村基础教育的根基。”郸城县教体局局长罗明党说。③8

2022-03-30 记者 徐松 通讯员 胡健康 高玉莹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63893.html 1 郸城县东风乡郑庄小学:不给“好校长”王岗留遗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