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6日
第06版:沙颍文艺 PDF版

周口文学馆印象

虞门

“在曲径通幽的铁路公园里,新改建了一座周口文学馆,我觉得你可能会把那里当成家。”当我第一次听母亲提起文学馆时,她还只是一个雏形。

我去过一些文艺改造的地方,北京798园区、上海1862剧场等。把原先工业厂房进行艺术改造,这种行为及结果的张力是显而易见的,是不需要太过用心便能体会得到、让人会心一笑的,也是极符合中国人实用主义和浪漫气质的。以印刷厂为前身的周口文学馆亦如此。

你轻而易举便能想象到,在朴实寻常的色调里,一页页纸张,经由油墨印刷被赋予了一些神圣的意义。无数个文字在这里诞生,然后定居于人们的手心中、鼻腔里、大脑中。这其中有新闻消息,有科普知识,有标语口号,有小说诗歌,有乐谱油画……有生活,有艺术,也有文学。

无论有意或无心,三十年后,在这个曾经四处飘散着墨香、被油墨浸染透的地方,一份周口文学馆被立体“打印”出来,它诞生于印刷厂的母体之中,理所当然地继承了它的基因,任务与意义也得到传承。周口文学馆,从一问世,就担负着传承的使命,拥有着不朽的生命力,孜孜不倦继续记录和书写着属于周口人民的文学与艺术。

我认为,假使有文学之死,那将不仅仅是文学不再前进,还有文学的遗忘与不再挖掘。

小学时,数学老师教过我们,数线段时要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逐个数,这样才不会遗漏任何一个。遗忘与遗漏,这对于包括周口文学在内的所有文学来说,都是致命的。周口文学馆建起了四面墙,并留下一扇扇众妙之门,把三川大地几千年来的文学像数线段一般一个个展现在大家面前:伏羲女娲开启神话传说,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诗经·陈风》依旧悠扬,谢氏家族风骨千年,大程书院明理之学,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周口文学的历史被牢固刻录在四面墙上,在不同时代的书桌上被一笔一划书写镌刻,不容遗漏、不会遗忘。且众妙之门从未关上,得水清如许的开源,使周口现代文学也在与时俱进、勃勃旺盛进步发展。

你能明确看到感受到:一直以来,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文学在此扎根,吸取了大地的精华,一直在长,长得又高又壮,直冲云霄。

进入文学馆,如果你足够仔细,那么,在进门后的右手边,你会发现一根柱子上紧紧实实贴着一个“上了岁数”的红联子:“吉庆有余,天官赐福。”字写得很漂亮,天官必定为此神清气爽。所以,从每年的上元之辰始,天官庇佑着他们,庇佑着此地,庇佑着印刷出来的周口文学,庇佑着几千年来这里所有的文艺精神,庇佑着三川大地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周口文学馆是所有文学爱好者的家,这里所见的一切都是不朽的文学灵魂。你站在这里,墙上的文字画像与你对视,即使隔着百年千年,你也知道,这里萦绕的就是周口的文学气象,不朽的万木春。

2022-05-06 虞门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66075.html 1 周口文学馆印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