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玉杰 张劲松 侯俊豫 支亚茹/文 戚勇 王亚辉/图
2022年3月7日,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传来好消息——周口市淮阳区获“中国塑料制品之城”荣誉称号。
消息振奋人心,令人欢欣鼓舞。在原有工业基础上,淮阳区经过多年培育,塑料制品产业已成为该区的支柱和优势产业。这项荣誉的获得也是淮阳区在实施“工业强区做支撑、旅游突破促发展、城乡统筹惠民生、四化同步谱新篇”发展战略征程中收获的一张沉甸甸的名片。
淮阳如何能成为“中国塑料制品之城”?淮阳塑料产业的发展背景、发展优势、发展规模、发展趋势又是怎样?近日,记者一行前往淮阳,探寻该区成功的秘诀。
历史跨越
市场经济催生破产企业成为主导产业
淮阳如何能成为“中国塑料制品之城”?记者发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让该区当年破产的塑料企业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淮阳一度拥有让人骄傲的工业,曾经的棉纺织厂、纺机厂、化肥厂、制药厂等国有企业一度是淮阳工业的名片,在河南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当时,能去这些企业当工人是很多人的梦想。20世纪末,这些企业相继破产倒闭,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业成为淮阳发展的短板。塑料制品产业是淮阳传统产业,现有的塑料制品企业大都是重组改制而成。其中,河南联塑实业有限公司是在原一家大型塑料制品集团破产基础上重组而成的,银丰塑料有限公司是在原周口地区塑料厂改制基础上重组建立起来的,一些塑料编织袋生产企业则是原淮阳县粮食局编织袋厂分流人员二次创业建立的。在淮阳,八成以上塑料编织袋生产企业负责人来自原淮阳县粮食局编织袋厂。原关联企业的破产,并未终结该区的塑料制品产业发展,恰恰相反,在原有塑料制品产业基础上,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一批新兴塑料制品加工企业应运而生,特别是广东联塑的落地,使淮阳区塑料制品产业形成了规模,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且在淮阳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今,淮阳区年产塑料管材和塑料膜48万吨、塑胶30万吨、聚乙烯薄膜18万吨、塑料编织袋6.2亿条,占河南省塑料制品市场份额的29%。淮阳区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中小企业(塑料制品)特色产业集群”“河南省塑料制品之城”“中国塑料制品之城”等荣誉称号。
举足轻重
淮阳塑料制品产业领跑全省、叫响全国
塑料制品产业是淮阳区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引导和扶持下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产品档次、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塑料管材和薄膜制品产销规模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并拥有自己的品牌。截至2021年年底,淮阳塑料制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主导产业完成经济指标占开发区的70%以上。目前,淮阳区拥有塑料制品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1.7万余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关联产业年产值303.2亿元。
淮阳区的塑料制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目前,淮阳区塑料制品有70个系列、7000多种类,广泛用于农业、工业、交通、建筑、消防、食品、医药、家居、水暖、装饰、厨具等行业和领域,产品销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美国、韩国、日本、泰国、瑞典、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塑料制品龙头企业中,河南联塑是上市公司中国联塑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河南银丰是世界500强战略合作伙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目前,淮阳区拥有世界500强战略合作伙伴1家、全国质量标杆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参与全国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有4家;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实验室和河南省热塑性塑料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市级研发(工程技术)中心10个、市长质量奖和县长质量奖项目各1个,以及各类专利260多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拥有省级名牌16个、著名商标11个。
“三驾马车”
培育壮大产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塑料产业发展,淮阳区强力实施“三大改造”,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谋划实施了美景模具、中恒信燃气管件等一批技术改造项目。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同步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新型智能制造业产业培育,鼓励企业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上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智能化水平。2021年,河南联塑、银丰塑料等22家企业相继实施了技术改造,15家企业在线录入了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因智能化改造推动有力,2019年4月,在全市“三大改造”工作会上,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对淮阳区河南联塑进行现场观摩。同年7月,全省智能制造观摩团来淮阳区现场观摩,对淮阳区的智能化改造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
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是淮阳成功申请“中国塑料制品之城”的重要举措。据了解,为加快淮阳塑料制品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淮阳区编制了淮阳塑料制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塑料制品产业园区位于淮阳产业集聚区西南部,规划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至2020年年底,塑料制品产业园入驻塑料及相关配套企业100家,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塑料管材、管件市场全国占有率达到25%以上,农地膜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塑料编织袋市场占有率达到20%。
为破解瓶颈制约,淮阳产业集聚区以建设各类要素支撑平台为重点,全面构建了产业支撑体系。
建设公共产品检测、技术服务、自主创新平台。建成了国家塑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检测及技术孵化中心和四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设淮阳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河南省塑料管材薄膜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已入驻融资担保、财会管理、市场开拓、法律咨询、信息化建设和创新、人力资源、综合代理等服务机构18家。
建设人力资源支撑平台。成立了淮阳区产业集聚区人才服务中心,建成了供需结合、收集发布统一的人力供需网络体系和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工作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定向为企业招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人力资源支撑平台还与周口师范学院、淮阳技工学校、淮阳庆华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淮阳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专业技术院校建立了长年合作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优秀管理、技术人才和技能型工人。每年为企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3000多人,每年春节利用各类型人才回家过年时机,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为企业用工、人才就业提供良好的对接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春风行动”企业入职率可达5000余人。
建设土地收储平台。按年度对乡镇分配土地整理任务,乡镇整理出的土地指标重点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有效缓解了大项目用地需求。
建设管理服务平台。淮阳产业集聚区行政服务中心全面落实了封闭式管理、一站式服务和业务直通政策,对招商引资项目、企业实行“联审联批”制度及“周五服务日”制度,为企业、项目及时解决各种困难、问题,强力助推项目、企业发展。
此外,为培育壮大塑料制品产业,淮阳区从招商引资着手,重点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做好产业提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塑料制品特色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目前已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到2025年,可延链发展塑料上下游及相关配套企业100家,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从业人员达5万人;规划建设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占地500亩,其中一期占地200亩,总投资10亿元,依托河南银丰塑料,计划招引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北京天罡集团等8家企业入驻,生产可降解薄膜制品、可降解塑料制品、可降解餐具等,形成“上下游”全产业链,力争在国内可降解新材料领域实现先行先试,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年税收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重点引进塑料产业核心企业和塑料产业链关联企业落户淮阳,积极围绕上下游产业寻求产业配套发展。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对落户产业集聚区的塑料项目,实行“五个一”(一个窗口对外、一门式申报、一站式受理、一名处级领导分管、一条龙服务)和“两个零接触”(用地不与群众接触、办理各种手续不与职能部门接触)工作机制,高效解决项目备案、环评、规划、征地、用电、办证等前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塑料企业实行监测点制度,严厉查处乱检查、乱收费、乱评比、乱培训、乱摊派等行为,定期组织塑料企业对职能部门进行评议,对评议落后单位严肃查处,确保塑料制品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两大法宝”
技术进步、创新驱动是产业发展源动力
在河南联塑实业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作为淮阳塑料制品产业的领军企业,河南联塑实业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通过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升了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企业市政管道生产车间,一台台先进生产设备正在运转,从原材料上线到产品加工,再到合格成品下线,全部是自动化生产。车间主管张维虎介绍,企业生产采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车间自动化程度达到70%以上。同时,企业还加快了智能化升级改造步伐,在每条生产线的重点工序又安装了高清摄像头,此举不仅加强了企业管理,也为客户实时监控订单生产安装了“千里眼”。
河南联塑实业有限公司行政部张昕告诉记者:“增加了100多个摄像头能让下单客户远程查看产品生产过程、生产了多少条、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以及整个生产工艺有没有波动,对我们产品质量后期也有一个追溯的过程。”
生产迈入智能化的同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了一套ERP生产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平台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和全生命周期的精细管理。系统上线后,企业从生产资料的采购,到生产订单的执行,再到仓储的周转,一直到产品技术的跟踪形成闭环。就仓储这一块来说,产品的周转率可以由原来的15天减少到现在的7天,这样一来,资金周转更快,也为公司带来更多效益。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企业还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集研发、生产、检测于一体的塑料制品研发中心,与郑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进行科技创新和产品革新。研发中心的研发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得到河南省、周口市塑料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委员会实验室认可。目前,企业拥有新型实用专利115项,发明专利25项。先后荣获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高百强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企业所生产的塑料管材及管件有30余个系列、1000多种,广泛应用于市政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民用建筑等领域。
随后,记者来到河南省银丰塑料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综合型民营企业,是中国轻工行业(农膜行业)十强企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农膜专委会副主任单位。银丰公司拥有农膜、包装膜、彩印、功能膜、造粒、滴灌带等车间。主要产品有农用地膜、农用温室智能棚膜、环保降解地膜、环保降解袋、包装膜、功能性大棚膜、节水灌溉器材等产品。
目前,银丰公司已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塑料薄膜生产企业。2003年,银丰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埃克森·美孚”结成核心战略合作伙伴,公司拥有河南省功能性聚乙烯膜工程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参与制订了农用棚膜、地膜、厨余湿垃圾袋等方面6项国家标准和多项团体标准;申报国家专利32项,已授权专利22项。2019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轻工业薄膜行业十强企业”;2020年被工信部评为“全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被河南省工信厅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1年被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第八批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荣获工信部“全国质量标杆”等称号。
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是技术进步和创新。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以一系列、可持续的技术创新为依托。塑料制品产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在其40年的发展历程中,促进产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技术进步、创新驱动。如河南联塑、河南银丰先后建成了“郑州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2家重点企业的带动下,塑料制品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校企合作,解决技术难题6项,达成合作协议8项。另外,从产业技术发展的路径来看,产业技术进步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从而延伸塑料制品产业链,提高了塑料制品的附加值,促进了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如依托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科技特派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开展技术攻关,努力解决生产过程中“卡脖子”问题和环节,支持校企、校地联合开展跨部门、跨科室、跨专业、跨区域的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提升塑料制品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一张蓝图
树立全域理念,形成特色经济
淮阳区塑料制品产业在发展之初,区委、区政府就对该产业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招商策略、园区运营及服务配套进行了科学规划,按图施工,一张蓝图绘到底。考虑到淮阳区与周边县市产业集聚区多多少少存在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趋同性强、发展定位雷同,集聚区内部也存在企业间的发展关联度小、产业链没有形成、入驻企业产业结构层次参差不齐、服务体系跟不上企业发展等问题,严重削弱了产业的有效集聚,不利于集聚区自身的发展与竞争优势的形成。在产业发展中,淮阳区树立全域理念,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对主导产业进行重新定位,厘清了工作思路,明确塑料制品、装备制造为淮阳区重点打造主导产业,为淮阳区统筹布局、有效整合、合理利用招商资源,形成特色经济明确了主攻方向。
下一步,淮阳区委、区政府将继续强化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用好各项资金政策,特别是融入中心城区的契机,全方位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助推工业经济发展;强力推进“三大改造”,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新产品开发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新一轮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开展“数字企业”建设,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推广精益制造和柔性生产。落实贯标奖励政策,对贯标企业给予支持。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智慧车间建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园区升级提质,打造发展新引擎。目前,淮阳区产业园区已经具备申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条件。下一步,淮阳将积极争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推进科技孵化园建设,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引擎。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