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是贯穿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工作,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举措。具体到高校教育之中,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学生发展需求及学校的办学理念,依托各类党建活动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与成长氛围,使他们不断吸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我、坚定理想信念,从而筑牢高校的思想防线,使学生真正成长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二者的融合度仍然不够高。高等院校肩负着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职责,而这又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育人格局,以便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我。虽然在长期的教育与实践中,高校各部门都对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与党性达成了共识,但却存在部门之间独立工作、各自为政的问题,尤其是思政部门与党建部门,二者之间的合作度尚不够高,前者主要侧重于依托相关课程和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后者则侧重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相互联动较少。
尚未构建健全的融合体系。课程思政是新时期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思政教育理念,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开展此项工作时,部分专业课教师并未意识到党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只需让学生学习一些思政理论即可,很少主动参与学校的党建工作。因此,这些教师最终掌握的思政理论也是有限的,很难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灵活应用,进而影响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不利于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融合。
工作开展模式比较单一。在开展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时,应当围绕最终的目标,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手段,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感兴趣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容易走入误区,习惯于被动地完成各种固定的思政教育工作,且使用的工作方法大多比较老套,且都是以比较刻板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在党建工作中,又侧重于理论宣讲,同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开展的意义
能够凸显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地位。高校肩负着为党、为国、为民培养人才的重任,也是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发展其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铸魂育人,以便进一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凸显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地位,切实提升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质量。
有助于促进高校的现代化改革。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国全面铺开了教育改革工作,高校也是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高校不仅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改良了育人模式,也将立德树人作为了一切工作的核心,围绕此核心构建了全新的育人格局。此时,推动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开展,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改革质量,为高校学生搭建良好的成长空间。
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都具有培养学生政治觉悟、道德修养的作用,也是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个人信念的重要举措。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开展,可以丰富二者的内涵;同时,促进工作形式的变革与创新,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发展格局,使他们在参与中提升自我,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四有”青年。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开展的策略
优化支部设置标准,发挥思政工作组织优势。首先,要对支部设置标准进行创新,避免出现条块化状态。例如,可将具有较高思政素养的行政工作人员、教师及学生组合起来共同组建基层党支部,这样有助于加强教师对学生党员的监督和引领,同时可以更为精准地把握不同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动态,抓住机会对其展开思政教育。其次,可尝试建立党建指导员的制度,以便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推动其各方面素养的稳定提升。例如,可以在选拔党建指导员时,优先考虑高校的领导和校内的优秀老党员,还可以返聘高素质的退休党员,使他们以上党课、开座谈会与日常引导的方式促进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辅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保障组织生活正常化,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开展党建和思政工作时,还应具备常态化意识,并将其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时刻不能放松。组织生活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政教育形式,可有效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同时推动我党各种制度的落实,从而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性、政治性和有效性。具体来讲,高校应当积极落实和推进“三会一课”制度,确保组织生活更加规范和有序地开展;各支部需要定期组织党课、党史学习活动,高校也可以出面邀请相关人员来上党课;还要及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重视精细化管理,提升思政工作的服务水平。在推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开展时,高校应当重视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确保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采取有效措施助力他们的健全发展。例如,高校需要加强对所有在校党员的管理,提升他们的自觉性和对组织的服从性,使更多的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坚持党的方针路线,不断严格要求自我。同时,要为所有在校党员搭建实践和服务的平台,让其在参与中发扬我党的优良作风,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取向,如可围绕群众的基本需求进行结对帮扶,也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从整体上强化师生党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
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优化,且要更加系统和科学地推进。这就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各项活动可以规范地开展。例如,高校需要针对党员发展工作制定严格的制度,全面考察学生的入党动机,严肃处理各种违规行为。要在发现问题后启动问责和追责工作,还要围绕决策建立相应的制度,即鼓励党员积极发表意见、全面交流意见,同时在沟通过程中达成共识,而后再据此落实党支部意见,确保党建工作、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要构建完善的服务制度,即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保障其基本权益。
规范构建育人阵地,整合思政工作平台和资源。在新时期下,高校可以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可以满足党建和思政教育需求的“线上+线下”教育平台。例如,可借助手机客户端及时传输各种先进的思想理论,便于全体学生实时接收信息,从中汲取精华;可在学生宿舍附近建设活动场地,以便及时且有效地开展各种党建活动、思政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可积极拓展党建、思政教育的空间,并在特定场所设置具有特色的标识,从而更为有效地落实各项任务,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总而言之,在高校教育中,党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党组织又有系统育人的优势,能够促进资源整合、优化育人方式,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素材,继而不断提升高校的育人成效。为此,高校党组织应当坚持做好党建工作,以此为切入点和契机搭建更为广阔的思政教育平台,从而凸显思想引领的价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与发展氛围,使之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不断完善个人的思想认知体系,在奋斗中取得更多进步,最终构建全新的高校思政教育格局。
(作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