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7日
第06版:沙颍文艺 PDF版

心 灯(下)

张磊

(接5月27日第六版)

在老师的影响下,我对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鼓励我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抄写背诵名家诗词,并为我开列了《诗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唐宋词选》等书,以及普希金、歌德、拜伦、雪莱、贺敬之、艾青、郭小川等人的诗选,让我逐一阅读背诵,还把自己珍藏的泰戈尔的《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集》借我抄录诵读。也许是“师”缘结“诗”缘吧,回想在淮师和老师相交相处的那段时间里,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和老师或漫步校园湖畔交流学习心得,或围炉夜话共品红薯粥香,其情也滔滔,其乐也融融……“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我们心生羽翼,和泰戈尔一起飞翔;“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我们以心作舟,与贺敬之畅游漓江;“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我们沿着郭小川的诗行,一起走进团泊洼的秋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挽着雪莱的衣袖,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

老师,与你相识相处,我幸甚至哉!

春燕正呢喃,又到折柳别。转眼间,两年的淮师学习倏然而过。毕业在即,我面临就业的选择。那天晚上,老师把我找去,是话别,更是开启我走上社会的新起点。老师关心我的毕业去向,询问我的就业想法。我说,一个从坷垃窝里爬出来的农家孩子,无枝可依,没有选择,听天由命吧。老师理解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为了给他的爱生尽量争取多一些的就业机会和条件,他多方咨询,四处奔走,煞费苦心。他把我的学习成绩和班级表现,向时任淮师校长卢怀璋作了详尽汇报,打算把我留在淮师函授部工作。后经卢校长推荐,我被分配到郸城县教育局机关工作。

不忘母校的荣光,牢记恩师的教诲,我勤勉工作,刻苦学习,很快进入角色,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一年后,征得县教育局领导的同意,我考取了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获得了珍贵的学习机会,也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四年带薪脱产学习,1988年毕业后经组织考核选调,我到了郸城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我借下乡调研之便,采写了一些新闻稿件和调查报告,时常见诸刊物报端,由此也引起了县委领导的关注。1990年8月1日《周口日报》正式创刊后,为了加强对郸城的宣传力度,县委和报社接洽,想选调一名同志到报社工作。1992年10月,经时任郸城县委副书记张宁萍代表郸城县委推荐、地委宣传部考察,我来到了周口日报社,成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真是天缘难却,我又遇到了郭学礼老师,也正因老师的灯火烛照,我才得以正确地调整人生坐标,在新闻的天地间展翅翱翔。

周口,我人生旅途中的又一个十字路口。初到报社,面对新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一种不适应感与日俱增。郸城,有我的亲人、我的妻女、我的同事和朋友;而在这里,食宿无着,终日魂不守舍,甚至一连几天牙不刷、须不刮,一脸憔悴、一身疲惫,满心思都是“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对业务工作更是了无兴致。正当我抱定放弃报社工作的念头时,老师来到我的身边,春风细雨,开智明道:恋家爱女,人之常情;人生百年,事业为重。暂时没住处,咱们住在一起;没吃处,咱们自开炉灶。我来周口之前,老师业已调到周口声屏报社工作,任副总编辑,已经成了办报的行家里手。他组织“新春猜谜大奖赛”“有奖征文”“去一字奖百元”等一系列读者参与办报活动,把《周口声屏报》办得风生水起、家喻户晓,发行量一度达到十几万份。当时,老师和几位“单身汉”同事在闫庄胡同合租一处民宅,吃住在一起。在老师的关爱下,我也在这里安了家,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老师就像一位“大兄长”,领着一帮“小兄弟”,快乐地工作学习着,快乐地生活忙碌着。

跟着老师,我很快掌握了和谐、比例、均衡、秩序等《报纸编辑学》的精髓,学会了版面的美化与设计,懂得了稿件的组合与搭配,成为周口日报社的业务骨干,采写编发的稿件连年获奖,人物通讯《甜甜的葡萄酸溜溜的路》获河南省好新闻奖,一时间成了报社同仁每每“品味”的典范之作;我和总编室同事共同创设的《百姓百味》专栏,被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林炎志批示给全省新闻单位推广学习。我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周口市优秀共产党员。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获得了新闻主任编辑职称,业务和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先后成为报社重要部门的负责人。我深知:我个人的一切进步、一切荣光,根之于老师那一盏照我前行的灯火……

老师对我的关爱和影响,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为,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一次因喝酒过度,感情冲动,我提着行李还是要离开报社回老家。老师对我进行了严厉批评,用自己醉酒的教训为我“开示”,拿出自己的《醉酒歌》给我“醒酒”:

布衣男儿风流汉,

胜友如云日夜酣。

鲸吞龙吟逞英豪,

杯举箸落惊四筵;

千金散尽乐逍遥,

一醉疯透赛神仙。

义胆侠肝博美名,

枉为他人作笑谈。

老师的现身说法、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使我引以为戒,也坚定了我收心改性、踏实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老师为了给我作出榜样,发誓戒酒,25年没喝过一滴,立志戒烟,25年来没吸过一口。这就是我的老师,严于律己,说到做到,以身示范,堪为师表。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和老师不弃不离,相处如昨。继周口声屏报社之后,老师又先后到周口电视台、周口人民广播电台担任部门或单位领导职务。他每到一处,放不下的是笔杆,离不开的是业务。作为广播电视系统的“一支笔”,那几年,他不仅起草了广电系统的许多重要材料,也是全系统新闻获奖数量最多的。他常年被抽调到市委参与重大宣传活动和英模人物材料的写作,申凤梅等英模报告团的讲稿,多出自他的手笔。内退后的这些年,他凭着慧心妙笔,外出打工,从事文案写作和企业策划。他为河南广电厅节目改革建言献策,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作专题宣传,为河南省交通厅领导撰文,为国家新闻出版署编纂《中国出版年鉴》……每到一处,他付出的是心血,留下的是清名,脚踏莲花,步步生香。再后来,老师被多家媒体聘为特约撰稿人,为《党的生活》等撰稿数百篇。十几年来,他紧跟时代,笔耕不辍,惩恶扬善,激浊扬清。他以“郭路人”为笔名,在媒体发表文章,为政府和企业排忧解难,为弱势群体主持公平正义。

这就是我的老师,妙手文章能济世,铁肩道义闯天下。

老师育人有道、教子有方。他硬生生把自己的儿子从一个厌学少年培养成公派留美博士,三十多岁就成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外甥也从周口师范学院起飞,成为国防科技大学的在读博士;许多亲朋好友原本基础较差的子女,也在他的策划引领下,升学晋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当年跟随老师在《周口声屏报》和广播电视台的师弟师妹及其追随者中,许多人如今事业有成、名显一方。

这就是我的老师、我们的老师,他古道热肠、春风化雨,不计名利、甘为人梯,亲友爱生、沛然如霖。这就是我的老师,他不薄遐迩、玉露生辉,重情重义、皓然似月。

如今,老师已退休多年,含饴弄孙之余,仍伏案笔耕、著书撰文,屡展力作精品。在师,他德高可范;在业,他堪为耆英。

老师,我永远的心灯!(全文完)

2022-06-17 张磊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69747.html 1 心 灯(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