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伟宏 陈永团 彭慧
核心提示:《礼记·礼运》中有这样一句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古人所言的“讲信修睦”就是今天的“说理调解”。今年2月份以来,淮阳区新站镇以开展“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助力“三零”创建为抓手,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坚持发展与稳定并行,融合警务室与“讲理堂”建设,创新成立警民联调服务中心,逐步建成5个高标准服务中心,村民们什么事都可以来“讲讲理”,“讲理堂”真正成了大家说理的地方,一段时间以来,该镇信访量持续下降。
仲夏时节,静静流淌的沙河两岸花草繁茂、树木葱郁,沿着提升改造后的沙河北岸一路向东,十几分钟后就来到了坐落在沙河岸边的淮阳区新站镇政府所在地。
新站镇位于淮阳区南部,距离县城20公里。南邻沙颍河航道,106国道由北向南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各种基础服务设施齐全,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车辆行驶在田间地头,这块地种的是玉米,那块地种的是花生……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泥土的气息。
在镇政府门口没有停留片刻,记者一行立即赶赴此行的目的地。“到了到了!”在新站镇政法委员、副镇长韩阿成的带领下 ,终于到达了该镇王拱楼行政村的“讲理堂”。走进讲理堂,映入眼帘的是大厅墙上正中间一个大大的“和”字,两侧书写着“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
这个“讲理堂”是今年2月份新站镇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第一个接地气的调解室,它是镇派出所融合警务室为解决群众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而成立的村级维权调解站。
乡里乡亲,家长里短,难免有些磕磕绊绊。遇上大事情,有法律有政策,该怎样就怎样,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纠纷,却常常“扯不断理还乱”。
王拱楼行政村“讲理堂”的设立无疑为解决这个问题开出了“良方”,他们让热心肠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和老军人担任“讲理堂”的调解员,再加上“一村一警”力量,可谓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由于这些老人见识多、阅历广,明辨是非能力强,因而,既能让矛盾双方在“讲理堂”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又能作出公平、公正的“判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作用。
刘某夫妇八十多岁,年迈体弱,生活无法自理,几个子女为赡养问题相互推脱,经了解,刘某夫妇生育二儿三女,现刘某身体不适住进医院,需要几个子女照顾日常起居。但几个子女对如何赡养二位老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为赡养问题,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经常发生言语冲突,互不往来,致使老人无人赡养照顾。
其大女儿日前到“讲理堂”求助后,专职辅警赵来义考虑到是家事纠纷,并发生在亲人之间,为更好地解决此事,特约谈老人的几个子女到“讲理堂”进行面对面沟通,耐心释法明理,引导子女感怀父母养育之恩,让老人子女明白赡养老人不仅是我国传统美德,更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两位老人的子女都表示愿意赡养自己的父母,并协商一致,达成了轮流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和平均分摊医疗费用的调解协议。
矛盾纠纷一直是基层乡村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也是牵扯乡村干部精力的烦心事。虽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可现实中,当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却往往遇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或“无理也能辩三分”的窘境。如果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调处、化解,小则会让“有理”的一方心生怨气,大则可能激化矛盾甚至酿成悲剧。
王拱楼行政村的贾某是个“老上访户”,四处反映他与村民刘某于1990年调换宅基地至今未得到合理解决的问题,扬言处理不好就要“把事情闹大”。今年6月16日,贾某怀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讲理堂”想调解此事。
经了解,1990年,经当时的村干部出面,把贾某三分土地调换给刘某做宅基地使用,刘某用村内自留地块调换,由于当时此地块上种植的树木小未让贾某真正“接手”。几年后,两家再次因土地问题发生纠纷,刘某说自家土地少了,就不再承认当时村干部调换的土地了。
了解到这些“陈年往事”后,“讲理堂”的调解员与驻村专职辅警连续三天走访调查,再分别做两家思想工作,最终解开了两家人的心结,双方也握手言和。
对于“讲理堂”的设立,无论是村民还是工作人员,都赞不绝口。“村内矛盾纠纷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一些村民爱面子、认死理儿,有时候为争一口气发生过把小事酿成大错,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情况。”王拱楼村党支部书记姜艳华介绍:“现在有了‘讲理堂’,村民有了矛盾,涉事人员就会被‘约谈’到这里,由调解人员出面调解。”
与王拱楼村的“讲理堂”相比,正在筹建中的染坊行政村“讲理堂”更具有“乡土风情”。该行政村讲理堂选址为村民杜洪勤老先生家庭原址,此房屋建于1969年,共5间青砖瓦房,长15米,宽3米。院子长20米,宽20米,方方正正一个小院。据老一辈人讲,在很早以前,此房屋旁边有一口大井,全村的农户都来这里打水吃。一边打水一边就会坐在一起聊天讨论村内事。谁家和谁家吵架了,怨谁不怨谁等等,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在这里议论。这口井旁就成了讲理说理的地方。大事讲法,小事讲理,杂事要讲情。2022年,经村民商议,决定把这口井旁边的五间青砖瓦房作为“讲理堂”的地方。
目前,染坊行政村的“讲理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此次选址主要是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扩建,进一步彰显“讲理堂”强化“德治”支撑的重要性,使全村的传统文化特征更加鲜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动力。
“‘讲理堂’为群众搭建了一个说事评理的平台,群众心里亮堂了,心情舒畅了,既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也是完善基层矛盾处理机制、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淮阳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兼新站镇党委书记王晖表示:“讲理堂”是镇派出所融合警务室为解决群众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而成立的村级维权调解站,用“理”化解矛盾,温暖人心,确保‘小事不出村,无事促和谐’,这一举措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据悉,自“讲理堂”启用以来,群众主动申请化解矛盾纠纷21起,累计排查出矛盾风险63起,涉及宅基地纠纷、违法占地、劳动争议等各方面,在“讲理堂”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2起。新站镇“讲理堂”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基层矛盾处理机制,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渐形成。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