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6日
第03版:要闻 PDF版

郸城:做好“双减”“加减法”促进教育新发展

记者 徐松 通讯员 高玉莹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郸城县将其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按照“聚焦质量、正面引导、统筹推进、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减负降压做“减法”、提质增效做“加法”,构建“轻负高质”教育新生态,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三减清障”,用好教育教学“减压阀”

该县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精准施策,科学管理,立足家校实际,减负减压,全力推进做“减法”。

规范管理为学校“减重”。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县直各单位不得随意进学校检查、评比,不准将非教学任务摊派给学校,统筹压减会议和文件数量,减少校长不必要的行政事务,让教师从忙于迎检、整档案、写美篇等不必要的琐事中解脱出来,将精力聚焦教育教学主业,切实为学校降压减负。

统筹作业为学生“减压”。县教体局牵头制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实施方案》,各学校结合实际对作业总量、作业难度、作业形式等方面进行细化,严控作业总量,严禁放学后再通过校信通、微信群布置作业, 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确保学生在学校完成作业。在课程设置上,分别设置上下午自习课,落实一天1小时的运动时间,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参加体育、艺术和劳动实践等活动。家校协同为家长“减负”。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办好家长讲堂,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对待“双减”,不盲目跟风、攀比,减少家长的教育焦虑。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扎实做好课后服务,确保学生书面作业不出校,自由选择校内特长兴趣班,切实解决接送难、辅导难、校外培训贵等问题。

聚焦“三增赋能”,建好学校教育“主阵地”

以“五项管理”为抓手,打通“堵点”,解决“难点”,立足校园让学生“吃饱吃好”,提质增效做“加法”。一是深化改革推动课堂“增效”。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强校与弱校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交流活动,城乡学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均衡发展,结成帮扶对子110多个。积极开展高效课堂、高效阅读、汉字工程“三项工程”,推行“三步六环”(三步: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延伸;六环: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提高)课堂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确保教育“减负不减质”。二是培育团队推动教师“增能”。构建“备、教、研”为一体的学科教研共同体,共同体由省市名优教师领衔、同年级学科组成员共同参与,形成“1位老师教材解读+1位骨干教师微课+领衔人点评+共同体其余教师建议”的集体备课形式,组建学科中心组14个,实现教学研究城乡一体化。实行“推门听课、联合教研”模式,县乡教研员分包学校、下沉课堂,到一线议课,面对面指导教师,交流分享“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作业管理等热点焦点问题,力求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促进教师抱团发展、共同提高。三是优化设计推动作业“增质”。举行作业设计大赛,征集作业设计典型案例,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区域教研、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落实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创新推出基础型、实践型、操作型、探究型、拓展型作业,教师分层布置,学生按需认领,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实践性,让作业减在“量”上、增在“质”上、练在“点”上,使学生学习思维得到发展、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作业不出校、书包不回家、学生真减负,为学生在潜能激发、兴趣增长、眼界开阔等方面发展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们的童年留白,供孩子们自由描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郸城县坚持把务实推动‘双减’工作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政治任务、净化教育生态的一项关键举措、回应群众关切的一项民生工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学生作业负担重、家长教育负担重问题,加大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力度,强力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教育回归本质,让童心拥抱童年。”郸城县教体局局长罗明党表示。③9

2022-07-26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74370.html 1 郸城:做好“双减”“加减法”促进教育新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