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松 文/图
“刘支书,1万多只肉鸡才销完,马上进来第二批,感谢村里提供的这块‘宝地’。”“刘支书,黑皮冬瓜又是大丰收,多亏了您帮助,俺从脱贫到致富再到小康,才用了3年时间。”“刘支书,修下水道真是民心工程,家家户户下水道一通,农村污染问题就解决啦……”盛夏的豫东天蓝、云白、田禾葳蕤。郸城县钱店镇刘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家行冒着酷暑走访企业和农户,了解村内产业运营情况,群众感激之情和幸福指数溢于言表。
临危受命 退役军人接管红色堡垒
“你们村连续3年没有党支部书记,班子软弱涣散,群众向心力不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你愿意为家乡作贡献吗?”1988年在部队表现优异光荣入党,1990年退役刚刚回乡,镇党委就找到了刘家行。“服从党委安排!我愿意用一生坚守刘寨行政村党支部这座红色堡垒!”时年21岁的刘家行血气方刚,毅然决然接受了党委的任命。
“没有村室,就像作战没有堡垒,支部会议在干部家里开像什么话?没有学校,孩子们教育缺失,未来怎么办?”刘家行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干部自己动手建设村室,通过各方努力建设刘寨小学。就这样,刘家行以过硬的军人作风,在刘寨村打响了第一枪,也开启了刘寨村的新征程。
祖祖辈辈生活在刘寨村,刘家行深知家乡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两件事:一是带领干部当好公仆、一心为民,拼命也要为村民好好服务,凝聚群众向心力。二是关爱“一小一老”,建设小学、幼儿园,解决村里孩子上学难;在全县率先建设一座敬老院,随后又建设村级联养点,解决鳏寡孤独老人养老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刘家行的带领下,刘寨村党支部紧紧凝聚起全村近4000名群众的力量。32年来,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市、县、镇各级荣誉纷至沓来,新建的村室3间会议室一面墙上挂满了红彤彤、金灿灿的荣誉证书和奖牌。
“这得益于全村人的支持,更是党委政府的信任。上面放不下,柜子里还有,这是挑出来的一部分。”看着满墙的荣誉,刘家行欣慰地说。
产业兴村 公仆情怀富了群众口袋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想干事、想干成事的能人有很多,只要村党支部正确引导、尽心尽力提供帮助,大家创业就会事半功倍。”正如刘家行所说的荣誉“放不下”一样,记者走访刘寨村的产业,可谓“看不完”。
刘寨村现有7个养鸡场,每个养鸡场年收益都达20多万元;1个食品公司,串串香远销全国各地;面积400多亩的黑皮冬瓜种植基地,“黑冬冬”品牌享誉20多个省市;面积200多亩的药材种植基地,白术长势良好;面积200多亩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对接县城久鸿农贸市场和大中型超市,刘寨蔬菜远近闻名;年收益2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全村干群干事有底气。如今,经过积极争取,投资330.4万元的环境整治项目落户刘寨,今年9月竣工后,该村将在全县率先实现农村户户通下水道、污水集中治理后达标排入河道的目标,困扰农村人居环境的垃圾、污水两大污染源问题将迎刃而解。
“我是从石槽镇来的,承包了25亩地种白术,头茬药材长势不赖,俺现在撒点肥料。”石槽镇的曹庆良是药材种植大户,为了规避药材重茬问题,他到处打听附近乡镇及行政村的“营商环境”,特意选定了刘寨村,药材即将迎大丰收。
钱店镇是黑皮冬瓜种植名镇,黑皮冬瓜为群众脱贫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漫步在刘寨村的田间,黑皮冬瓜比比皆是。靠种植黑皮冬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型代表非刘喜中莫属。今年50岁的刘喜中2015年因为两个孩子上大学、妻子多病被确立为建立档立卡贫困户,刘家行与县职业中专、县人社局对接请来技术人才,为村民培训冬瓜种植技术,多方支持刘喜中等困难群众流转土地、购置种植设备,刘喜中的种植基地如今发展到90亩,他还种植了药材,亩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刘喜中踏上了第一年划为贫困户、第二年成功脱贫、第三年奔上小康的快速致富路。
“现在有孩子了,出不去了,在家门口就业很方便。村里的老太太都是穿针引线的高手,现在穿肉串,一个月能收入2000元左右,一举两得。”刘寨村西头就是招商引资项目河南洋亿食品有限公司。今年25岁的刘慧珍外出务工返乡后在这里当上小组长,每天带着几十名老太太,干起活儿来仔细认真,穿出来的串串整齐划一。“我一天能穿60盘1200根。”60岁的张兰英举着手里的五花肉串自豪地说。
要说种菜种植,村干部刘保彬是高手。20多年来,刘家行和刘保彬始终坚持带领群众“跟我干”,群众也就坚持“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刘保彬种啥群众就种啥,准错不了。刘保彬今年套种了50亩番茄和豆角,豆角刚下架、番茄长起来,还有10亩黄瓜、30多亩时令蔬菜,带动20多户群众致富。虽然每年收入近百万元,但刘保彬丝毫不敢懈怠,今年又研究试种了两亩阳光玫瑰葡萄,准备明年带领大家种水果。
光伏发电项目区,太阳能发电并入国家电网,村集体每年收益20万元;村党支部整理出100多亩废弃地,流转给刘怀玉、刘海港、刘长留、刘红卫、刘振祥建设了7个养鸡场;村里的敬老院已经交付给县民政局统一管理,60多位老人老有所养;刘寨小学、幼儿园提升标准可住宿,借助南邻沈丘、西接淮阳的“偏僻地理优势”,吸引附近县乡学生入住,在校生突破1000人,教育规模和质量均在同级领先……
村里的4处坑塘变成了花园,59岁的刘小平、65岁的刘振中、76岁的李翠兰……一群老人茶余饭后便在花园凉亭下谈天说地、品味幸福。美丽刘寨写在了豫东大地上,镌刻在了群众的心坎上。
“刘家行的老母亲垂暮之年行动不便,他6年来和母亲同住,照顾得无微不至,老太太今年正月离世。百善孝为先,6年来,刘家行没有耽误脱贫攻坚、没有耽误人居环境整治、没有耽误实施乡村振兴,时时处处模范带头,如今‘五星’支部创建,刘寨已经拿到了‘四星’,刘家行不仅是刘寨村民的榜样,更是我们钱店镇的榜样。”钱店镇党委书记韩大强对刘家行竖起大拇指。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