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7日
第03版:要闻 PDF版

筑梦新区 教育先行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力推进11所新建学校建设综述

记者 姬慧洋 通讯员 王玉凤

步入初秋,天高气爽。放眼当下的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条条大道气势如虹,高楼林立起于平地,千家万户筑梦新区。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发展的历史坐标上,2022年注定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教育投入只增不减,不断夯实教育民生之基;这一年,11所新建学校集中开学,数万师生共筑幸福校园;这一年,“筑巢引凤”引人才,不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要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宋力说,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教育为先,强化投入保障,优化资源配置,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咬紧牙关下大决心保证教育投入、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大幅度提升教育质量、大程度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如今,投资6.4亿元新建桂园路初级中学、桂园路小学、扶沟路小学、示范区实验学校4所高标准区直公办中小学校即将投入使用,届时将提供9750个学位;投资1.07亿元新建乾和、顺和、丰和、泰和、诚和、德和、贵和等7所安置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9月投入使用后也将为辖区内的幼儿提供2160个学位。

11所学校集中建设、集中开学,这不仅缓解了学位压力,更增加了优质学位的供给,为示范区教育冲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新局面。同时,这在示范区教育史上前所未有,大干、快干、苦干、实干的背后,展现的不仅是“示范区速度”,更是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和示范区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渴望、真挚情怀。

加足马力

建设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8月1日晚9时,位于示范区桂江路北侧的桂园路小学“试灯”,随着阀门扳动,所有教室内灯火通明,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看着灯光,回想学校建设历程,心潮澎湃。和桂园路小学一样,桂园路初级中学、扶沟路小学、示范区实验学校,乾和、顺和、德和等7所幼儿园目前都处于已竣工或者即将竣工状态,从“一纸蓝图”到“未来可期”,这背后是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用实际行动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从细化方案、倒排工期、抢工会战,工作人员和建筑工人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战严寒斗酷暑,全心全意付出只为了一个信念:建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项目落地,即全速“犇”跑。为了向辖区群众兑现庄严承诺,让11所学校如期交付投入使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将学校建设当成重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抓实。今年以来,示范区共组织召开新建学校(幼儿园)项目推进会18次,新建学校筹备工作会议6次,深入学校项目工地实地调研14次。同时,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及施工质量,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把4所新建中小学校全部纳入“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落实人员闭环管理,保障物资供应,确保应急状态下项目不停工。示范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成立教育项目建设专班,每个项目常驻1名负责人进行现场督导,每周召开1次项目建设工作例会,分析研判、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积极推进项目工程进度,全力确保新建学校如期完工。

以人为本

家门口就学很幸福

张女士是一名项城人,为了更好地发展事业,她和家人一起来到示范区就业。如今五年过去了,她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今年孩子要上幼儿园了,能不能顺利报上名,能不能就读一所离家近的好学校,让她十分焦虑。得知乾和家园幼儿园今年投入使用开始招生的消息后,她便拿着相关材料去报名,报名成功后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新学校太气派了,教室宽敞明亮采光很好,装修风格特别温馨,屋子里还有紫外线灯可以进行全屋消毒,总共三层的教学楼一层一个年级,小班就在一楼十分方便。总之,我太满意了,家门口就学真幸福。”张女士说。

随着示范区片区综合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子女就学问题需要得到妥善解决;另一方面,高起点、高品位办教育,更是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提升新城品位的需要。为了做好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示范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始终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简化手续流程,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家长少跑路”,依法保障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外来务工子女上学的问题,确保应收尽收,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都能公平入学,全力提升示范区教育服务水平。“‘要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如今,早已成为全区上下的高度共识。我们积极抢抓‘窗口期’‘机遇期’,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努力让广大学子享受同等均衡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示范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局长朱放哲说。

优化资源配置

家门口执教活力足

从“有书读”到“读好书”,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示范区直面现状、积极行动,为满足辖区居民对高质量基础教育的需求,示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学校项目,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全链条,让适龄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精良的教学设备是学校发展的坚实保障,而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则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家门口的好学校“上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怎么建设?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巧借改革促发展。示范区在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和岗位竞聘制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对4所新建学校公开选配领导班子,建立起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并对现有教师资源进行整合。同时,通过中心城区统一招教招聘教师122人,通过“归雁计划”选聘教师20名,自行组织幼儿教师招聘147人,注入新鲜血液,优化教师队伍,凝聚能量、增强活力,实现全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为了推动新建学校快速进入轨道,促使教师交流成长,示范区通过结对帮扶、名师工作室培育、“青蓝工程”结对等形式,广泛开展指导式、协作式、调配式交流,进一步实现优秀教师和管理人才在区域内的均衡配置,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新建的桂园路初级中学以文昌中学为标杆;新建的桂园路小学、扶沟路小学、示范区实验学校以文昌小学和盛和小学为标杆;7所新建幼儿园以文昌幼儿园为龙头,继续和文昌幼儿园采取结对帮扶的模式快速成长。同时,采取老园带新园的模式,仁和东区幼儿园、仁和西区幼儿园及祥和家园幼儿园共享经验做法,高质量推动辖区学前教育再上新台阶。

如今,全区11所学校、幼儿园招生工作已近尾声。截至目前,4所新建中小学校共招生2631人,7所公立幼儿园共招生716人,“我们相信,随着优质教育项目陆续落地,民生水平持续提升,教育也将成为示范区最具吸引力的‘金字招牌’。接下来,示范区将持之以恒深化教育改革,完善育人环境,提升治理水平,坚定不移推动教育创新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张晓说。②16

2022-08-27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力推进11所新建学校建设综述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77067.html 1 筑梦新区 教育先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