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31日
第08版:非凡十年 出彩周口 PDF版

喜看老区焕新颜

——探访西华县红花集镇杜岗村

杜岗会师纪念碑

杜岗会师纪念馆一角

党建宣传栏

干净整洁的街道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锦程服装厂车间

杜岗村全貌 杜岗会师纪念馆

记者 张猛 文/图

宽敞平坦的乡间道路,干净整洁的村居院落,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8月下旬,走进西华县红花集镇杜岗村,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画卷映入记者眼帘。

说起十年前的杜岗村,村民们记忆犹新:“由于地处黄泛区腹地,这里土地沙多地薄,种树不成苗,种粮打半瓢”“村里的道路一到雨雪天泥泞不堪”“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

十年奋进,实干笃行。近年来,杜岗群众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尤其是市纪委监委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深入挖掘当地特色产业,激发内生动力,蹚出了一条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产业扶贫为根本的乡村振兴之路。

精准发力拔“穷根”

杜岗村位于西华县城北4公里,是杜岗会师旧址所在地、新四军第四师前身新四军游击支队组建地,部队从这里东进敌后,点燃了华中地区抗日烽火,创建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为华中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市纪委监委(原市纪委)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将革命老区杜岗村确定为定点扶贫村,派出精兵强将开展精准帮扶。

市纪委监委工作队驻村以来,深入农户实地走访,把联系户家庭情况摸清楚、把致贫原因摸清楚、把脱贫计划制定清楚、把脱贫成效落实清楚。按照“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计划、一户一套措施”的原则,建立了《一户一策明白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明白卡》《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等7项台账资料,并结合村情制定杜岗村精准扶贫三年工作规划。

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把产业扶贫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结合杜岗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杜岗村传统养殖优势,帮助养殖户建立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扶持养殖大户,积极培育畜牧养殖特色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依托“政策红利”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在帮扶工作中,市纪委监委围绕“精准”二字下足功夫,历任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单位做后盾”优势,委处级干部与全村贫苦户结成帮扶对子,一户一个帮扶责任人,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动员16家企业参与一对一结对帮扶,围绕招工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慈善等,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村127户贫困户,全部结上了新“亲戚”。

蔡自勤父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60多岁的蔡自勤,妻子患有残疾,儿子蔡永才没有工作,一家人生活比较困难。工作队帮助其协调贷款办起养鸡场,请来技术人员进行饲料、免疫、技术方面的指导,目前养鸡场效益良好。“现在养鸡场有6000多只鸡,每天产蛋650多斤。我加入的那个养殖合作社每天下午都来收蛋,也不拖欠钱款,俺老伴天天乐得合不住嘴。感谢我的帮扶责任人市纪委张桂英书记对我家的关心和帮助。”说起自己的养鸡场,蔡自勤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经过几年来的精准帮扶,杜岗村12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2019年杜岗村成为全县第一个脱贫摘帽的村,1000多户群众过上幸福红火的日子。

红色文化添活力

走进杜岗村,街道两旁的“永远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等大字闪闪发亮。村子东头,高高耸立的杜岗会师纪念碑在蓝天映衬下格外耀眼。

80多年前的1938年,这个深藏在平原地带的小村落成为孕育革命的圣地。当年10月,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新四军抗日先遣大队大队长肖望东、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司令员吴芝圃等分别率领3支军事力量,在杜岗村胜利会师,由此点燃了华中地区的抗日烽火。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1992年在张震将军的大力支持下,西华县委、县政府在杜岗村建成了占地33.33亩的杜岗会师纪念碑和纪念馆。

80多年过去了,杜岗村群众在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下,借“输血”造“活血”。外出者,有加入沿海“西华的哥”队伍的,有打工经商做小老板的,有承包土地搞规模种植的;留守者,有搞特色种植、畜牧养殖的,有做板材加工、服装加工的,一个个致富项目入户到人,小康路上生机迸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重要讲话精神,在市纪委监委的协调下,2021年西华县委、县政府对“杜岗会师”纪念馆进行改扩建,新增中共豫东特委党史馆、学员餐厅、宿舍楼、教学馆各一座。

2022年2月,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将杜岗会师红色教育基地附属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工程及杜岗会师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建设纪念馆二馆、党史教育学院、旅客服务中心等)列入市重点项目库。

如今的杜岗会师纪念馆,已经成为红色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会有大约20万人来这里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产业兴旺促民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近年来,杜岗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思路,盘活旧产业,发展新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随着帮扶力度不断深入,杜岗村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乡亲们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西华县锦程服饰有限公司于2016年入驻杜岗村。3年前,该村村民邓东霞辞去县城超市的工作,回村进厂上班,每月工资3000多元。“现在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按时上下班,还能接送孩子上下学、照顾老人。”邓东霞说。

“在市纪委监委的大力帮扶下,我们家靠养殖鸽子成为村里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家庭,我爸当年代表全县到市里参加表彰大会,还奖励我们一台洗衣机哩。”谈起脱贫致富的话题,村里的年轻人李少洪最有发言权。李少洪今年30多岁,早年因家里人口多、经济来源少,生活比较贫困。2015年,李少洪回到杜岗村,恰逢政府对村民创业有一定的扶持政策,他当即通过贴息贷款的方式贷了40万元,作为创业起步基金,开始了自己的养鸽子事业,行情好的时候一年下来可以挣20多万元。

赚到第一桶金后,李少洪放弃养殖行业,于2021年初成立西华县宏放电子有限公司,入驻杜岗村返乡创业基地,吸纳49名当地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李少洪因此成为乡邻心目中的致富带头人。

与此同时,杜岗村积极发展新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2022年,由西华县农业农村局投资195万元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座、双层膜大棚32座,依托新建温室大棚紧邻贾鲁河和旅游线路的地理优势及杜岗村紧邻县城北关的交通区位优势,围绕特色种植、果蔬采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

“在市纪委监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西华县委、县政府和红花集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积极谋划,促进资源下沉,带动产业发展,目前,我们村已形成养殖、加工、特色种植三大支柱产业,昔日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村、先进村。”谈起变化,市纪委监委驻杜岗村第一书记佟乐观感到非常欣慰。

浓墨重彩绘画卷

每当夜幕降临,杜岗村村民就会聚集在孝善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以前大家聚在一起就是打牌,现在都喜欢在广场上跳舞,时不时还有豫剧团来村里演出,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村民张秀玲说。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折射出老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漫步杜岗村,街道平坦宽阔,两旁的绿化带姹紫嫣红。100面党旗、100面国旗悬挂在大街小巷,格外引人注目。村内党群服务中心、孝善文化广场、村卫生室、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大街小巷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一切变化离不开市纪委监委的大力帮扶。”杜岗村党支部书记蔡永刚说。

近两年来,在市纪委监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驻村第一书记佟乐观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新建、修缮下水道2500米,不断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打通“断头路”、铺设“过水桥”,提高供电质量,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协调饮水安全、快递进村等群众“急愁难盼”问题。完善休闲娱乐设施,建立孝善文化广场,绿化村道,让大家在农闲之际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跳跳舞、健健身、散散步……昔日的革命老区,如今变得整洁美丽、和谐宜居。

看到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笑容一天比一天多,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李新义高兴地说:“村里人能过上好日子,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奋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以前,别看杜岗离县城只有4公里,我们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照样卖不出去,外面的人想了解我们杜岗这一革命老区、红色基地也很困难。”

西华县红花集镇党委书记远俊华表示,他们将继续发挥杜岗村的红色底蕴与资源优势,丰富旅游业态促进乡村振兴,持续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2-08-31 ——探访西华县红花集镇杜岗村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77470.html 1 喜看老区焕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