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永奇 田亚楠
桑田沧海,十年一瞬。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我市农业在这平凡的十年中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这十年,我市粮食产量稳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主要农作物种子创新方面居全国领先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21774家,覆盖粮食、畜禽、果蔬等主导产业,数量居全省前列;农业生产服务组织13222个,为119.67万户小农户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一组组重要数据,展现了近年来我市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豫东大地徐徐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推进,以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农业逐渐由分散经营转向集约发展、传统耕作转向科技发展、单闯独干转向联合发展,实现了规模效应、创新引领和联盟驱动。这十年,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居全省首位
“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太不容易了。”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深有感触地说。
2021年,在经历倒春寒、病虫害、洪涝灾害、突发疫情等困难下,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抗灾减灾,全年粮食总产量184.74亿斤,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位。
粮稳天下稳,粮足百姓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与保护,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升,总产量先后于2015年迈上170亿斤、2018年迈上180亿斤两个台阶,并连续4年稳定在180亿斤以上。我市已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省粮食生产第一大市,越来越多的“周口粮”出现在“中国碗”里。
百业农为先,农业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连着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种业发展紧盯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目标,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强化自主创新。市农科院先后育成省级以上审定农作物新品种81个,其中自主创制的小麦骨干新种质周8425B,被全国172家育种单位应用,培育出小麦新品种415个。“周字号”新品种在豫、皖、苏等8省份累计推广应用12亿亩,产生经济效益500多亿元。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在商水县张庄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监测、自动化灌溉、气象观察、无人机植保等农业科技设施一应俱全,科技为传统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37.2万亩,探索出了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护规范化的“五化”标准。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机收损耗率控制在2%以内。2020年全省、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先后在我市成功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大幅提高。
减量增效,绿色经济风生水起
为多产粮、产好粮,保障大家吃得好、吃出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改善土地生态环保安全,将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土壤环境保护方案,大力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地修复,从源头上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开展年度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预警监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农业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规模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9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99%。
实施化肥减量增效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举措。为加快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近年来,小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5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0%以上,推广配方肥施用面积300万亩。在此推动下,绿色生态农业规模进一步提升,有效期内绿色食品18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3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国家级农产品品牌1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7个、省级农业企业品牌10个、省级农产品品牌43个,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精雕细琢,村美民富业业兴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中心工作,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了大批既具“颜值”又有“内涵”的美丽乡村。
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统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编制等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极大提升了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初步实现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目标。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深入实施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全市所有建制村和自然村均实现通硬化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外通内连、畅乡通村”的农村路网基本形成。大力推进“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西华县、沈丘县被评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基本公共服务一体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标准化村卫生室达到100%,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医师,实现村卫生室、合格村医全覆盖。强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已建成运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8所,正在建设2所,建设覆盖率达到100%,运营率达到95%,位居全省前列。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转型升级,休闲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0多家,经营收入达800多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家、省重点龙头企业58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94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销售收入超过12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2.3亿元,从业人数1.2万人,带动1.8万户农民受益。
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经营性收入不断增长,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比重大幅上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达到14141元,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提升。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放眼广袤田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周口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一定会续写大有可为的崭新篇章。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