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松 通讯员 付雅静 徐雪霞)9月22日,在城郊乡孙庄行政村田地里,一辆辆搂草机张开“双臂”,把秸秆归拢到一处,一台台打捆机张开“大嘴”,一簇簇秸秆瞬间被旋转、压缩、捆绑,整齐地排列在田间,绘就出一幅田间秋收图。
“掰完玉米后,留在地里的秸秆焚烧隐患大,堵不如疏,我们对接本地养殖合作社,打捆机和运输车会及时将秸秆打捆运送到养殖场,既减轻了禁烧压力,又增加了农户收入。”城郊乡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建峰介绍。
为做好“三秋”生产和秸秆禁烧工作,城郊乡坚持源头管控,把全乡各地块秸秆分类分片处置,及时粉碎还田、打捆离田;广泛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渠道,积极与养殖场、饲料厂等有秸秆需求的企业对接,实现了全乡秸秆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昔日不起眼的小秸秆,如今实现点“草”成金,串起一条低碳环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