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河口,顾名思义为浪沫汇集的河口,这儿曾有清浊分流之奇观,一侧水清,一侧水浊,中间形成一道截然分明的分水岭。
沫河口又名晒网滩,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鲁口镇。滔滔沙颍河一路奔涌,流经豫、皖两省,在此汇入淮河。自周口出港的航船沿沙颍河顺流而下,也于这里驶入淮河,向东而去。
9月21日傍晚时分,豫货出海、“周”向世界——周口六条货运集装箱航线大型异地采访活动采访组一行在堤岸下的农田中穿行,终于到达沫河口。昏暗的夜色下,只见宽阔的河道上,隐隐如山的货轮伴着引擎的轰鸣声缓缓驶过,很小很小的几点亮光来自对岸海事部门的检查站,让夜色显得更加深沉。紧挨沫河口,一片民房门窗已经拆除,看上去村民们已经搬走好久了,只剩下黑洞洞的窗口、门口,像一张张大嘴在诉说着村庄久远的历史和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第二天早饭后,带着莫名的感慨,记者一行从寿县县城出发,再次前往沫河口。经凤台淮河二桥跨过淮河,沿淮河左岸向前行驶,沿途领略了淮河的壮观及岸边的迷人风光,让人不自觉地感受到,在淮河温婉的外表下,蕴藏着无穷力量。
约个把小时,沫河口展现在记者眼前,与21日晚相比,一切豁然开朗。在阳光的照射下,河水像玻璃一样光亮。朝沙颍河方向远远望去,只见河水自西向东而来,打着旋缓缓注入淮河。顿时,波浪沸腾了起来,两条河流像一对恋人,如胶似漆,紧紧拥抱在一起。水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静静地站着,向远处张望,表情略显凝重,若有所思。“你看,这一处平房就是我家原来居住的房子,前些年,由于防洪需要,我们村整体搬迁到大堤以外了。”聊天中得知,这位老人名叫徐朋生,77岁,沫河口村村民。虽然已经搬走十几年了,但他依然怀念当年的捕鱼生活与村里的热闹情景,他说他每天都要来这里看看,看着大大小小的货轮在河里来往穿梭,听着波浪轻轻拍打岸边的声音,心里很是舒坦。“那时我们村还是一个大集市,市场绵延一公里还多,好几道街呢,热闹哩很。”徐朋生说,在他小时候,每天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船只在此经过,时而还能看到纤夫拉纤的身影。上辈人讲,他们这个村庄有800多年的历史,正是由于水运逐渐兴盛,原本荒芜的河湾逐渐有人在此营生,为过往船只提供食宿、休息或者短暂的停留,时间长了,也就成了一个村,因沫河口得名,取名沫河口村。徐朋生还给记者介绍了阜阳市唯一一个千年古县颍上县的历史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或许是留恋那时村庄的繁荣热闹,或许是留恋水边生活的惬意舒心,徐朋生颇有几分得意,滔滔不绝地又给我们讲起那时他们村庄的盛况,每条街都是如何的日夜繁忙。最让徐朋生自豪的是,如今他的儿子在长江上营生,拥有一艘4000吨级的货轮,生活殷实,就连他的孙子也在做着码头生意,春风得意、顺风顺水。
太阳越升越高,照得河面一片银亮,偶尔一两只水鸟在水面掠过,河面上溅起片片涟漪,一层一层地向四周扩散。在水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一位老人正在钓鱼,表情悠闲,怡然自得。闲谈中得知,他叫毛长宽,是附近杨湖镇李台村村民。“正是因为当年这儿热闹哩很,生意也好,这儿曾经设置了一个乡,起名沫口乡,后来由于县域调整,沫口乡取消,原管辖区域分别划归现在的鲁口镇和杨湖镇了。”说起沫河口的过往,原本不爱多言的毛长宽健谈了许多。
岸上,除了村民废弃的破房屋和荒草丛外,其他的就是村民种植的庄稼和零星散落的一棵一棵树木,这儿完全没有了往昔的喧嚣和繁荣。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河里却变得更加繁忙了,正如徐朋生所说,曾经在沫河口穿梭往来的一两丈长的小木船、水泥船如今都换成了千吨级货轮。沫河口上游颍上船闸的数据显示,每天约有50艘千吨级船舶经过这里往返于沙颍河、淮河之间。就在记者逗留的一个多小时里,就有6艘货轮从淮河逆流而上,驶入沙颍河,1艘拖船拖着7艘货轮,浩浩荡荡地从沙颍河驶入淮河,顺流而下……忽然间,记者仿佛感觉到周口航运发展繁荣时刻的即将到来,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在记者胸中流淌,从黄土驶向深蓝,从内河大港到航运出海,周口,从惊涛骇浪中终于找到了一条破浪前进的坦途,千万周口人民正在向着“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方向进发。不久的将来,中原港城周口一定会以崭新的姿态让世人瞩目。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