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组记者 吴继峰 王亚辉
9月26日一大早,早餐端上桌,船老大董海军刚吃了几口,沈丘船闸下行闸门打开。他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启动机器,解缆进闸。“过闸赶早不赶晚,不然过一会儿来的船多了,排到了后面,就可能耽误更多时间。”董海军告诉记者。
董海军14岁上船,将近30年的船员生涯里,从“打水”的学徒(船民口中的“打水”即用竹竿探测水深)干到船长,从跟着船队打工到拥有自己价值300多万元的集装箱大船,他踏实能干、吃苦耐劳的本色未变。
父母都是老船民,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趟家。董海军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又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勉强读了几年小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再后来,他就干脆辍学了。那年的冬天,他上船了。从学徒做起,只能干别人不愿干、不屑干的活。董海军站在船头,不停地用竹竿探测水位,以防止船搁浅。寒风刺骨,水上更是冷得不行,双手冻肿了只能忍着,冻僵了,插到袄里暖暖还得接着干。日子很苦,但是他也慢慢学到了行船的本领,锻打出了不怕吃苦、不怕漂泊的船员性格。
1996年前后,董海军结婚了,生活中有了伴侣,事业上有了帮手。婚后不久,董海军拿出多年积蓄,又借了些钱,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船。很落后的“挂机船”,载重不过一二百吨,在当时已不够先进,但董海军还是为此激动不已。“挣一个落一个,不再给别人打工了!”夫妻俩憧憬着美好的日子,感到浑身都是干劲。
如何照顾孩子是大多数船民的难题。在二儿子一周岁多的时候,夫妻俩把孩子抱到了船上,行船到哪里,就把孩子带到哪里。那次,他们要运送一船粮食。货物装好,天将下雨,不及时盖好棚布,货物的损失不可承受。但此时,黑云陡暗的天空下,儿子有些害怕,开始哭闹。任由孩子走动,在船上非常危险。无奈,夫妻俩把儿子放在了洗衣机的桶里,继续铺展、固定棚布。等他们忙完去照看孩子的时候,儿子蜷缩在洗衣机桶里已经睡着了。
2020年初,董海军夫妻俩运送一船石子到苏州,货到码头还没卸完,疫情形势吃紧,各地实行临时封控。董海军他们接到通知,暂不卸货就地封控。当时,岸上的人还担心生活物资储备跟不上,他们在船上,心情可想而知。好在当地有关部门给他们接通了临时电、临时水,还及时送去了生活用品。这一年,他们是在异乡过的春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过程虽然有苦有累,但更有苦尽甘来的幸福,有一家人蒸蒸日上的生活。儿子已上高中,成绩还不错。在行船的间隙,董海军夫妇回忆着过往,也展望着未来,他不时地和记者探讨,现在的大学生选个什么专业好就业、有前途。好好供应孩子,让孩子能有更好的人生,这是夫妻俩当下最大的愿望。
从早上7点20分,到晚上9点左右,夫妻俩替换着开船,我们来到了沙颍河阜阳闸上。船闸已不再放行,我们决定驻船休息。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