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30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青核桃与绿袍子

王珺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小司马光是人们心目中聪明机智的“小神童”。但司马光小时候,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儿:一天,司马光想吃青核桃,姐姐帮他剥皮,却怎么也剥不下来,后来刚好有事出去了。这时,一个女仆经过,见司马光在摆弄青核桃,就教他把青核桃放在开水里烫一下,皮儿很容易就剥下来了。姐姐回来一看,惊奇地问是谁剥下来的,司马光很得意地说是自己剥的。姐姐当了真,对他称赞不已。可是,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父亲却把儿子叫到书房,严厉地训斥了他,告诉他为人要诚实、不能撒谎。小司马光记下了这青核桃,更将父亲的教诲铭刻在了心中,成为自己一生的指引。

司马光的父亲叫司马池,司马池幼年丧父,当时家庭相当富有,财产达数十万贯。可司马池专心读书,把家产全部让给了伯父、叔父们。后来考中进士,官授永宁县主簿。因司马池为官廉洁、政绩突出,仁宗多次提拔,司马池却多次上书恳辞。仁宗曾对宰相说:“别人都喜欢升官,只有司马池谦让,真是难能可贵。”

司马池无比疼爱少年早慧的司马光,但却没有给他纵容和溺爱,而是教之以严、促其成才。司马池在辗转河南、陕西、四川各地为官期间,始终把司马光带在身边,勤加教诲。所以,司马光在15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四处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司马光的社会知识,铸就了司马光坚毅担当、心念天下的胸怀。也正是司马池的言传身教,造就了刻苦勤奋、温良谦恭、刚正不阿的司马光,使其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虽出身官宦世家,本人也身居高位,但从不骄纵奢侈,一生克勤克俭、廉洁奉公。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清廉家风传承,要求儿子“以俭为美德”。儿子司马康十六七岁时,各方面都出类拔萃,母亲十分喜爱儿子,慈母的爱子之心体现在打扮儿子的穿戴上。一次,母亲让司马康穿了一件鲜艳的葱绿色长袍,在司马门庭进进出出,显得格外潇洒挺拔。司马光看到后,心里很不安。他不但没有赞赏儿子,反而批评了司马康。有感于当时社会风气日益奢侈,人们竞相讲排场、比阔气,司马光深感忧虑,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训俭示康》。他从自身经历写到社会风气,引经据典、正反比照,语重心长、情意殷殷,告诉司马康一个深刻的道理:俭能立名、侈必自败,文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也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司马康内心深受震动,换掉了那件绿袍子。对于司马康来说,他换掉的,何止是一件葱绿色的袍子?他摒弃的,是对奢华浮靡的追慕;他树立的,是高远的志向和追求。他捧起的,又何止是父亲的一篇千字小文?他体悟继承的,是父辈的言传身教和淳厚家风。

司马康一生为人廉洁,口不言财,沉静内敛,十九年如一日,帮助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为《资治通鉴》的编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能够于浮华的尘世中以书为乐、以静自处,可以说,正是父辈在他少年时种下了良好家风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引导着他一生的走向,使他傲然挺拔,得以保持自己的一生如莲花般高洁。

司马池用青核桃教育司马光,司马光又以绿袍子教育司马康,生活中点滴的小事无形中涵养了人的品格。拒官恳辞的司马池、清正廉洁的司马光、口不言财的司马康,铸成了一脉相承的司马家风;也正是这清廉尚俭、教子有方的司马家风,成就了司马父子三代美名。

在今天,物质逐渐丰富,我们大可不必再像过去那样过分节俭,可以吃可口的饭菜、穿喜欢的服饰、为自己营造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但真正智慧的人对这些会有一个度的把握,他们知道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只会消磨掉人们内心的志向。他们会让外物成为帮助自己的工具,而绝不会为物质所奴役。他们也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涵养自己的家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会保持稳定的情绪、勤奋的精神,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他们会积极乐观,给孩子有规律、有情趣的生活;他们会传达给孩子持续的安全感,给孩子智慧的爱,产生正向的家庭合力——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蔚然,国风浩荡。①8

2022-09-30 王珺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80084.html 1 青核桃与绿袍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