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
第07版:太康新闻 PDF版

一个偏远小村的美丽嬗变

记者 张洪涛

一座座大棚紧相连、一条条街道平又宽、一湾湾清水绕村边……走进太康县芝麻洼乡东丁花行政村晏城河自然村,你会被这里秀美的景色深深吸引。

晏城河自然村有210户1200口人,涡河、大堰沟、西三干渠在这里交汇,把整个村庄包围了起来。该村处在鸡鸣听四县的偏僻位置,村北不远处有两个界碑:一个是太康、扶沟、通许界碑,一个是太康、通许、杞县界碑。以前,这里基础薄弱、粮食产量低、村民收入低,概括起来就是穷。

穷则思变!村干部霍玉红是晏城河自然村人,她在东丁花行政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引导晏城河自然村村民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畜牧养殖、打造乡村文化,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幸福路,让这个小村实现了美丽嬗变。

走出去,双脚踏出致富路。晏城河自然村虽然穷,但是村里人重视教育,是芝麻洼乡有名的大学生村。自恢复高考以来,该村仅本科生就有80多名,这些人在致富的同时,带动家乡发展。该村在武汉、上海、郑州等地创办公司的村民有十多人,几年来,他们先后捐款20多万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他们还招用村里的年轻人到自己的公司务工,让很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建起来,开启增收新途径。近年来,晏城河自然村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每到农忙时节,庄稼收种成了大问题,一些村民里外盘算,觉得还是把土地转包出去更划算。

“如果村民自己转包,每亩地也就三四百元,有的干脆让亲戚邻居种,啥也不要。”霍玉红下的第二步棋就是流转土地。2019年,她向东丁花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王长俊提议,把部分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整合在一起建蔬菜大棚,一是解决外出务工家庭土地闲置的问题,二是建好大棚,可以把留守妇女等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做点儿零活儿,增加其家庭收入。

这个提议得到东丁花行政村党支部的赞同。东丁花行政村党支部召开动员会,流转200亩土地,建日光温室大棚,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大棚西瓜170亩、优质葡萄阳光玫瑰30亩。2019年,霍玉红带领村民赴安徽考察,学习种桃技术,种植黄金桃300亩,产品除供应本地商超外,还远销外地。退伍军人王长青为支持家乡发展,返乡建起了肉牛养殖场,存栏300多头。村里还有养羊场,现存栏200多只。本村乡贤、上海火箭物流公司总经理王凡飞利用本村河流多、河滩地多的优势,发展柴鸡养殖,注册“涡河”牌商标,产品直供上海、江苏等地。

深挖掘,打造文化新产业。晏城河自然村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古代这里水上交通便利,是有名的码头。2020年,晏城河自然村成功申报河南省森林特色村。村庄环境优美,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前来采风写作,是太康有名的诗歌创作基地。

晏城河自然村注重发展孝善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好致富能手”“好乡贤”评比活动。该村60多岁的村民王守良有理发手艺,他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免费为村里的老人和小孩儿义务理发。在王守良的带领下,如今,该村的义务理发队伍已发展到十多人。

谈到晏城河自然村今后的发展,霍玉红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充分发挥河流多、河滩地多、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畜牧养殖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建设规模化采摘园、观光游乐园,争取实现产业兴旺村民富、生态宜居乡村美。”

2022-10-10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82219.html 1 一个偏远小村的美丽嬗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