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4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一场共同奔赴的约定

◇郭宏景

(一)

残冬过后,料峭的寒意挡不住春天的翩然归来。随着惊蛰如期报春,天地万物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复苏。元宵节过后,年的余味被初春的气息慢慢取代,我陪同父母走了一趟亲戚——去姥姥家。

小时候在乡下,从老家到姥姥家,六七里地的路程我们徒步要走半个上午。但那时每逢走亲戚,我们兄妹都犹如早春的小草芽欣喜地探出地面,那种急切和冲动,仿佛姥姥家是一片春风和煦、温暖明媚的百草园。事实上,对于小孩子来说,去姥姥家就是度假,不对,应该是假期里的假期。只是我们不知道,所谓的快乐,都是姥姥、舅舅这些大人用辛劳和慈爱为我们搭起的一方温暖,在我们的背后,是他们加倍的负重前行。

时光飞逝,转眼数十载。在眼见和经历了许多的世事之后,我也明白了很多。现如今,我们开始步入人生之秋,慈爱和善的姥姥也已作古多年,撑持家务许多年的舅舅也衰弱如残阳,心中的百草乐园早已荒芜,难觅踪影,虽然偶有记忆在梦中回放,但又常常被生计和俗务拉回现实。不过有一点,至今我们还把看望舅舅说成是去姥姥家走亲戚。

这次“走亲戚”,是在父母的催促下成行的,从居住的小城开车去姥姥家,三十多里地只用半个小时就到了。有着以前想象不到的便捷条件,现在却难有闲适的机会,心情也断没有儿时的轻松快乐了。

(二)

虽是走姥姥家,但早已不再是少年,更不是为了吃和玩。当寒衣臃肿、行动迟缓的舅舅颤巍巍地忙着为父亲取茶斟水,当眼神浑浊、佝偻龙钟的妗子拉着母亲急于嘘寒问暖,此情此景,让人既动容又心痛!

舅舅和父亲都是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二人一样的刻板守旧、不善变通,一样的不苟言笑、让人生畏。所以,我们家和表哥家都是典型的父严母慈。舅舅年轻时吹得一手好洞箫,父亲也是幼学书画,功底了得。可打我记事起,从没听到过舅舅的箫声,父亲也是少有动笔的雅兴。两个家庭都是生存的压力大过了心中的风雅,物质的需求战胜了精神的追求,瘦弱文人不得不在课堂之外操劳家务,舞弄农具。

在这样的原生环境中长大的我们,经受了传统血脉的滋养,也有过渴望突破的叛逆,纠结矛盾的性格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之路。但不可否认的是,父辈是我们前行的路标,我们也都是父辈过往的影子。以至于人到中年,我们和表哥不知不觉地也终于长成了舅舅、父亲曾经的样子:在生活的洪流中不甘沉沦,努力挣扎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常常是身心俱累。

(三)

累归累,毕竟社会在进步,裹挟在时代大潮中的我们,偶尔也有闲适的时刻。

六年前,受父亲嘱咐,我斗胆为八十大寿的舅舅写了一张四字条幅:“岂米期茶”。条幅的内容来源于国学大师冯友兰书赠金岳霖的对联“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想借此祝愿舅舅不仅要安度八十八岁米寿,还应争取乐享一百零八岁的茶寿。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在满足了以“米”为代表的物质所需之后,更要向往以“茶”为象征的精神追求。很惭愧,每次去看舅舅,他都要把这幅字拿出来展示一番,喜形于色。这次与父亲见面,当舅舅又展开已经显得皱巴的宣纸时,我突然意识到,父母今年也即将八十岁了啊!

谁说他们老迈糊涂了,看来心里清亮着呢。不但清亮,回看老人们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虽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收藏起了心中所好,选择直面生活,为家人勤苦打拼,但现实的重压并没能完全泯灭他们心中的理想国。就像那些沧桑古树,虽历经风霜,但其根犹深,只要春风拂过,照样吐露新蕊,展现风华。

对了,现在的舅舅和父亲早已没有了以前大家长的威严霸道,都已成了很亲和、很衰萌的好玩老头了。我打算在父亲八十岁生日到来的时候,把对舅舅“岂米期茶”的期盼也送给他,并且还要附加个条件,让他用同样的方式来回复我的约定。

(四)

让父亲为我题字,是我的心愿。

中年以后,我已没有了年少时的莽撞轻狂,行事为人多了沉静思量。平日里,一种无形的声音在时时地提醒告诫:我是年迈父母身边的扶手,我是无畏儿子身后的港口,我是陪我共担风雨的爱人的靠肩,我是让我安身立命的单位的地砖……多重的身份赋予了我不同的责任,失意时常想起我的父辈,想他们是以怎样的信念扛住了生活的暴击,又是用怎样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个鲜活的朝阳。或许,父亲的题字里会有我要找寻的力量。

其实,舅舅和父亲在用一生的言行教给我们人生的技巧:年轻时不惧苦难,敢于向困顿的生活宣战;如今,卸下生活的重累,接受无常,学会自洽,尝试与岁月和解,开始与夕阳对话。

所以,站在人生下半场,回望再也回不去的少年时光,眺望终将到来的老年生活,我们应该先给自己点个赞,再加个油。接过了父辈的衣钵,我们坚强地一路奔跑,如今,生活的接力棒就要交给孩子们了,他们也要像祖辈、父辈一样,经历人生风雨,接受生活淬炼,在自己的天地里开创未来,百炼成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代际更迭之中,一种力量在慢慢滋生,一个约定也正在悄悄地传承。

设想着多年之后的一幅场景:在舅舅沉迈古朴的箫声中,父亲研墨挥毫,我们和表哥高擎清茶一杯,回敬时代馈赠,细品岁月滋味,静看子孙成败,闲观花开花落——这,既是我们的约定,更应该是我们的生活。①8

(插图 普淑娟)

2022-11-04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85059.html 1 一场共同奔赴的约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