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
沿着窄窄的宛丘古道,一脚就踏进了平粮台的历史深处。
穿过宛丘之门,跃身登上高台。石板铺垫,曲径通幽。两行高大的柏树棵棵直立,标志着古城的中轴线。古城轮廓明显,城墙夯基犹存。在其间行走,头顶蓝天一线,荫翳蔽日。四周竹林茂密,松柏苍翠。坡上路边地角,生长着楮树、槐树、香椿、枌树等;脚下的野菜如蒲公英、带刺的萋萋芽、红尖的绞股蓝都在疯长,不误春天。
夜幕之下,一切喧嚣褪去。小酌之后,夜宿宛丘,我把听觉和思考交给夜色,期望能捕捉到更多的心灵感应。
鼓点、缶音传来,有人传唱《诗经·陈风·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脑海中,此诗迅速转化为一段名为《宛丘》的短视频:
淮阳大地,陈风劲吹。高台之上,古城巍然。在密集的鼓声、悠扬的缶音中,一位头戴鹭羽的舞女不停地跳着舞,神采飞扬,热情奔放,婀娜多姿,美得令人窒息。这位勤劳、敬业的舞者从宛丘最高点一直舞到下坡的路口,从杨柳吐翠舞到竹林傲雪。在欢腾热闹的人群中,《宛丘》的作者一直满含深情注视着她,目不转睛。情随舞起,步随人走,人随景移,不计冬夏。可是舞女一直在跳舞,根本没有察觉到他的爱恋……
头戴鹭羽翩翩起舞的舞女无疑是美丽的,难怪能引起诗人的爱慕之心。当镜头对准诗人来个特写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副多么无奈的表情。能切实地感受到他那份无望的单相思,自知之明,恋恋不舍,刻骨铭心。
陈地自古多美女,勤劳、聪慧且美丽。这一说法可以从诗中舞女这得到印证,还可以从《陈风·月出》中的那位月下美女那找到依据。陈风拂过陈地几千年,走来了春秋时期的桃花夫人息妫,走来了五代十国时期的符氏三皇后,绵绵不绝。
掩卷而思,蓦地我内心与这首诗的作者产生了共鸣。想起青春时期遇到的那位大高个细长条长辫子又双眼皮的邻村女孩,曾望着她远嫁新疆的身影,生出几多怅然,那份失落感堪比这位古人。
黑黢黢的高台之上,松柏伫立,夜空浩瀚,苍穹渺远,风儿徜徉,鸟鸣不辍。高台上密林匝匝,古道如绳隐于夜色,欲走进去又心生退却。暮色之下高台之上,那么多的远古信号好像都活跃起来:守门人自我壮胆的干咳声传来;夜半饮酒者端起了罍,把酒倒入樽里,觥筹交错;劈柴架起的篝火燃得正旺,把四周的墙壁映得火红;来自城湖的鲜鱼已经化作鼎内的美食,热气腾腾;从东面蔡河走来的那位运粮官,已经喝得醉醺醺的,被两位随从搀着;那架两轮马车静静地停在城门口,赶车人打着哈欠,车后留下深深的车辙;白天在展览柜里见到的那只玉镯,此刻分明戴在一位少女的手腕上;那位跽坐的客人,面色凝重;王者佩戴的那把越王勾践剑闪着寒光,讲述着它从东南吴越来到内陆中原的故事;那位失手打破陶罐的侍女,别哭了,你不是故意的,主人已经原谅了你。沿着细细的纹路与缺口,再涂上一种特制的黏合剂,那位专家的妙手已经把它复原了,一切都好好的。
先民的喜怒哀乐,混合着历史的沧桑,裹着陈地的泥沙,伴着朝代更替的铁蹄,在这座呈正方形分布面积约五万平方米的古老高台之上层层堆积起来。陈国的土地上刚堆起楚国的沙,很快又下起秦汉的雨,一切终归于黄土。
翌日醒来,天已大亮。忽然悟到头下枕着的、脚下踏着的是几千年的历史啊!一座平粮台,上下几千年。在陈楚故城东南四公里处大朱村这座古城遗址,更多的先民奥秘,等待着后人挖掘,太多的文物信息,等待着专家解读。
窗外,一只羽毛长长的白鹭,正展开洁白的双翅,优雅地划过平粮台古城的上空。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