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史书杰 通讯员 立地 张林) 近年来,周口市借鉴新冠肺炎流调模式和流调经验,以“精准流调+针对性干预”模式,对艾滋病感染者开展精准溯源调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年来,周口市对艾滋病患者上查感染来源,下查高危接触者和高危场所,并对这些人员和场所开展针对性干预和检测工作。艾防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信息匹配法、重点突破法、动情引导、换位交流等方法,结合病例特点,创造性开展工作,对发现的1070例HIV感染者进行了流调溯源,发现并干预检测高危行为接触者2204人,发现阳性211人,其中,既往阳性83人,新增病例128人,阳性率为9.57%,远高于医疗机构常规筛查和VCT门诊抗体检测阳性率,大大提高了HIV检出效率和成本效益。
通过对精准流调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我市发现艾滋病感染的一些细节性线索,明确了艾滋病流行特征,确定了流动人口和青年学生是当前艾滋病防治重点人群。艾滋病感染以性传播为主,同性传播增长明显,感染者呈年轻化趋势,青年学生日趋增多;异性传播中男性以商业性行为为主,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为主,高危性行为多发生于外出打工期间,寻找性伴方法以熟人介绍、网络交友软件和商业场所为主;男男同性传播高危性行为 80%以上发生于外地,寻找性伴方式以网络和交友软件为主;多性伴和安全套使用率低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
针对上述症结,我市积极采取以青少年学生和流动人口为突破口,狠抓重点人群宣传干预工作,定期召开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座谈会,部署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招募高校艾防志愿者并开展培训,以点带面,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开展新生入学 HIV 检测,新生入学体检时,每位学生发放一本《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手册》,有序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和检测工作。在高校安装安全套自动售套机,倡导大学生要把预防艾滋病性病放在首位,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洁身自爱,远离艾滋。针对流动人口构成和行业特点,积极探索通过就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和检测,全面提高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和防治意识,为流动人口艾滋病宣传干预做出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