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独特滋养。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周口的新征程中,迫切需要我们从优秀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为城市铸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建设“道德名城、魅力周口”,既是奋斗目标,亦是发展定位,更是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
建设“道德名城、魅力周口”的条件和优势
物质基础——周口具有坚实的经济实力和独特优势
发达的交通形成强力支撑。周口进入了高铁时代,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境内有5个高铁站点的省辖市;发挥内河航运的独特优势,打通了连接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的通道,周口进入向海而生的新时代;“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为建设现代化新周口提供了强力支撑。
独特的优势迈向新兴港城。港口是周口的宝贵资源,牢固树立“周口不是省际边缘而是开放前沿”的理念,抢抓我省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和“四条丝路”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航运优势,深度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水运港口码头体系和长三角经济圈、产业链,高水平实现河海联运、货通全球。
丰富的人力推动城区发展。周口的优势在人口、红利在人力、潜力在人才。周口常住人口有902.6万,全省排名第三,超百万人口的县区有三个。人口塑造城市格局,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继而打造人才资源优势,形成城市竞争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
人文基础——周口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体现在历史悠久和文化厚重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我国古代七个神话故事,深刻反映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其中“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就发生在周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证:5亿7千万年至19亿年震旦纪期间,在地球表面绝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淮阳古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载有《陈风》十首。《二十五史》中有名有姓的周口人有230人。中国成语词典上有上百条成语典故就发生于周口。境内不可移动文物3880多处,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藏珍贵文物2万多件套,拥有博物馆23家,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级非遗项目35个。
社会基础——周口人有着鲜明的精神特质
2022年5月22日,市委书记张建慧在周口市四届人大八次会议闭幕讲话中提炼概括的“重义守信、崇德向善,不甘落后、奋勇争先,开拓创新、务实重干”的周口精神,是对周口人民在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最恰当的概括和总结,是全市人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为加快建设“道德名城、魅力周口”提供了精神动力。周口人民重义守信、崇德向善,创造周口商贸繁荣400年的辉煌历史。
周口人民不甘落后、奋勇争先,打造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周口人民开拓创新、务实重干,向着建设国家区域港口中心城市迈进。周口精神作为周口人的优秀特质流淌在周口人的血液里,成为周口人的遗传基因薪火相传,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周口人良好道德的品牌、优秀品质的亮点,对外的形象颜值、发展的力量之源。而有了这种精神特质就有了凝聚力和认同感,城市的道德建设就有了坚实的根基。
实践基础——周口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
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周口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周口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持续推动城乡生态环境大改善。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深入实施“德润三川”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诚信周口”“善行周口”“英模周口”——德润三川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催生出彭秀英、王梅荣、方志欣、李灵、李高峰、陈国厂、张鹏程等一大批感动中国、影响广泛的“道德明星”。
持续开展文明志愿服务。培育文化文艺、科普宣传、理论宣讲等30多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文明志愿者队伍3783支、82.8万人,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周末公益剧场”“爱心粥屋”等特色品牌项目享誉全国。
坚持“五大文明创建”工程,持续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认领、“乡村光荣榜”选树活动,征集“廉洁齐家”家风故事420个、家规家训1100多条,开展家风家教基层宣讲560余场,覆盖群众10万人次。评选表彰市级文明学生475名、文明教师990名。
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主题,精心策划“百年风华出彩周口”“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等系列宣传活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黄泛区新歌——弘扬黄河文化周口书画作品展”,在全国书画界引起较大反响。
打造文化品牌。制作播出12期“考古周口”“典籍周口”“书香周口”系列电视文化节目,媒体总点击量突破3亿次,连续13年演出650余场“周末公益剧场”,连续举办12届“中原古韵——中东部省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公益文化活动。此外,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淮阳时庄遗址分别入选2019年度、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周口文化品牌效应凸显。
建设“道德名城、魅力周口”的路径与实践
深入挖掘阐释。对重要历史文化、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遗存、重要历史资料等自身文化资源进行再盘点、再梳理,并将其纳入黄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国家战略层面再审视、深入研究,提高品位,放大影响。深入挖掘周口历史文化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挖掘伏羲文化中蕴含的“道”学内涵,厘清作为“大道之源”的伏羲文化与老子文化、社会道德理念之间的传承关系,为建设“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夯实文化基础和学理支撑。深入阐发周口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周口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回答好历史传承、当代价值、品牌塑造等重大问题,形成深层次文化推动。
强化顶层规划。擦亮周口文化标识,必须统筹谋划,因地制宜,用城市文化之“神”来塑造城市之“形”,使城市之“形”处处折射出城市文化精神与内涵。要着眼从更高层面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铸魂、以文聚力,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周口儿女、引领社会风尚,凝聚起建设现代化周口的精神力量。用独特清晰的地域文化进一步提升周口形象、彰显周口魅力、讲好周口故事,打造周口城市文化品牌,提高周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贯彻新时期的规划理念,把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加快编制全域文化旅游战略规划、沙颍河生态带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顶层规划。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持续增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供给,推出“周口城市文化菜单”。要做强文化产业,强化创意驱动、美学塑造、艺术点亮、科技赋能,加快构建引领风尚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把文化软实力变成发展硬支撑。
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文化的理念支撑旅游,用旅游的方式发展文化,着眼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挖掘和弘扬优秀文化资源,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攀升计划,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进一步完善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才支撑、高水准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精品项目、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结合道家养生特征、发展特色鲜明的全链条文创产业、发挥内陆港口和沙颍河水运优势、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等10个方面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品牌矩阵。要发挥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优势,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知名品牌,形成文旅品牌矩阵。一是擦亮“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文化品牌。二是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持续办好太昊陵庙会、老子生日拜典、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品牌活动。三是加快推进周口杂技文化产业园和杂技等传统技艺类院校建设。四要塑造周口特色文化品牌,叫响城市IP,在办好“考古周口”“典籍周口”“书香周口”文化活动基础上,陆续推出“书画周口”“诗词周口”“馆藏周口”系列文化活动。
抢抓发展机遇。一是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线路打造,整合优化资源,发挥“荷花节”、鹿邑老子文化论坛、淮阳太昊陵庙会等平台作用,加快建设老子元典文化旅游区,推动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老子故里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力打造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区周口高地、国学研究基地和道德研学基地、陈楚文化研究基地。二是抓住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品牌塑造的战略机遇,打造黄泛区生态旅游区,讲好“周口黄河故事”,弘扬“黄泛区精神”。三是抓住国家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沙颍河为骨干,形成“一干四支”航道网,大力推进沙颍河周口至省界航道“四升三”工程,打造沙颍河千亿吨级黄金水道,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沙颍河、贾鲁河建成水运河、景观河、幸福河。四是抓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机遇,谋划一批历史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利用项目,修缮保护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依托淮阳古城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打造“道德名城、魅力周口”提供有力支撑。启动淮阳太昊陵庙、鹿邑太清宫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建设平粮台遗址、时庄遗址博物馆。推动平粮台遗址、时庄遗址、太清宫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高展示利用水平。
注重立体营销。培育壮大文创产业和市场主体。积极探索文化文物资源与新技术新应用的跨界融合,培育开发老子文化、伏羲文化、关公文化等更多周口元素的文创产品、文创影艺和文创产业。形成从上到下、点面结合的宣传队伍,构建上下贯通、即时联系的“大宣传”体系,建好并不断更新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在内的宣传推广资料数据库。推进线上与线下结合、传统与新兴媒体融通,增强宣传效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市文旅投融资平台建设,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建设。
(课题组成员:王爱民 周建山 吴继峰 王银萍 李晓天 王赞 王明重 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