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曹永来)近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首批美丽河湖优秀(特别、提名)案例名单,淮阳龙湖成功入选优秀案例。
淮阳龙湖,水域面积16483亩,因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湖畔定都,以龙纪官得名,俗称“万亩龙湖”,现如今仍保持着西周时期最原始的自然风貌,有“天下第一湖”和“中原明珠”的美誉。随着周口市淮阳区的不断发展,龙湖周边人口大量增加,居民生活污水直排龙湖,龙湖水质受到污染,湿地生态遭到破坏。为再现“彼泽之坡、有蒲有荷,彼泽之坡、有蒲有茼”的龙湖自然风光,周口市通过立法保护、规划控制、科学治污、生态修复、规范管理、全民共治等一系列措施,擦亮龙湖绿色生态底色,谱绘出一幅“水城共融、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画卷。
做好顶层设计
健全机制强推进
淮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龙湖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区委书记张建党、区长王献超对龙湖生态保护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成立了高规格的龙湖管理机构,组织编制了《龙湖总体规划》《龙湖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和《龙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颁布实施了《周口市龙湖保护条例》;启动了总投资12.04亿元的龙湖湿地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项目,围绕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及公众参与等6大项26小项评定指标进行查漏补缺,生态环境、宣传、水利、住建、城管、农业农村、龙湖保护中心等相关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积极参与湖体清淤治理、湖边截污纳管、生态湿地修复、环湖环境治理等工作,将创评活动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做好监测预警
强化措施综合治
淮阳区将龙湖划定一级、二级保护区,落实最严格的保护制度,设置生态监测点4个,鸟类监测棚2处,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区8处等,对龙湖湿地面积、季节水位变化、动植物种类、种群数量和水质的影响进行全面实时监测,及时掌握龙湖生态环境保护一手数据。全域实施“三退三还”(即退房还湖、退塘还湖、退耕还湖)工作,累计拆除湖边违章建筑102万平方米,内湖周边居民外迁3100余户,清理非法水产养殖点45个,清理垃圾15万立方米,退塘还湖539亩;同时,实施龙湖湿地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项目,新建污水管网12公里,高标准建设龙湖·苏花园公园、内外环湖公园,种植各类花草树木,打造龙湖生态景观带。
做好生态修复
标本兼治重提升
该区采取“统一放养、统一管理、统一捕捞”方式,规范渔业管理;龙湖保护中心加大巡查力度,严禁私人无节制乱捕乱钓,防止破坏生态平衡;实施底泥清淤、生态保护、滩地改造,坡岸修护、文化景观等项目,为多种湿地植被、水生植物、水生鸟类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现湖区有植物280种、动物156种,每年在此停歇和越冬的水鸟有2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达9种。开展龙湖荷花补栽,扩大龙湖湿地植被面积,恢复水域生态机能;对与龙湖相连的5条城市内河进行综合治理,做好季节性引水补源,每年引水1000多万立方米,确保龙湖水域面积不低于7平方公里,水位不低于海拔42米,守住了龙湖生态保护红线,提升了龙湖湿地自净能力。
历史上,龙湖曾是屡遭黄河侵入的滥觞之湖、沉积之湖;现如今,通过系统综合治理和自然生态修复,总体实现了“水清、岸绿、生态美”,湖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也变成了驰名中外的生命之湖、灵动之湖、旅游胜地。淮阳龙湖生态保护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成功实践,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为北方缺水地区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水清岸绿荷露头,生态龙湖更宜游”。淮阳区正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做优做足龙湖“大文章”,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办好“一节一会”,打造旅游文化品牌,让水域生态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