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3年01月04日
第06版:2023两会特刊 PDF版

老子故里:乘风破浪立潮头 风劲扬帆正起航

引江济淮鹿邑后陈楼水库

鹿邑古城新貌

化妆刷生产车间

澄明食品火锅底料生产线

智能化数控机床生产车间

马铺菊花种植基地

宋河小辣椒准备外销

任集乡西芹喜获丰收

策划:陈海棠 胡一博 王飞

执行:侯国防 李小伟 图片:厉佳

经济发展稳健向前、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工业发展态势良好、文旅发展深度融合、城市提质焕发活力……2022年,老子故里鹿邑县面对疫情防控、超预期因素冲击等多重困难挑战,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主动作为、应变克难、拼搏竞进,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实现了全年红目标。

2022年,鹿邑县“双创”工作第二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省政府予以表扬并给予配套激励,全省唯一。鹿邑县从“中国化妆刷之乡”升级为“中国化妆刷之城”,第六次荣获“河南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获批河南首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太清宫遗址成功入选河南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回望2022年 鹿邑经济亮点鲜明

经济发展稳健向前。2022年以来,鹿邑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全年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8%,突破500亿元,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再迈一个新台阶。1至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分别高于省、市5.3、8.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8.2亿元,同比增长2.6%,分别高于省、市2.3、0.7个百分点,增速居周口各县(市、区)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6%,分别高于省、市14.9、11.8个百分点,增速居周口各县(市、区)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91亿元,同比增长7.4%。税收收入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6.1%,居周口各县(市、区)第六位,税比72.4%。金融机构存贷比44.81%,居周口各县(市、区)第二位,各项存款余额481.57亿元,增速同比增长11.21%,居周口各县(市、区)第八位。各项贷款余额215.87亿元,同比增长11.8%,居周口各县(市、区)第四位。工业用电量累计完成3.2亿千瓦时,累计同比增长4.45%,增速居周口各县(市、区)第四位。截至目前,完成“四上”企业入库115个,其中,工业28个、贸易51个、服务业23个、房地产5个、建筑业8个,居全市第一位。

项目建设滚动推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推动“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与“五链耦合”“四个拉动”“万人助万企”融会贯通,稳住经济大盘。12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6.3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74%。24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7.1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8.66%。滚动实施6期“三个一批”活动,其中“签约一批”项目14个,总投资95.3亿元。“开工一批”项目33个,总投资256.65亿元。“投产一批”项目18个,总投资77.77亿元。“四上”企业入库累计完成115家,预计全年完成130家,从总数及分专业看,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农业发展成效显著。2022年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鹿邑县均已超额完成。该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9.58万亩,总产21.24亿斤。其中,夏粮亩产比上年增加4.72斤,单产增速全市第一,总产11.116亿斤,增速全市第二。秋粮平均亩产926.2斤,总产10.124亿斤。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4.98万亩,复种面积34.46万亩,复种指数230%,规模化种植面积13.7万亩,年产新鲜蔬菜50.1万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生猪、牛出栏同比分别增长5.3%、14.4%。蔬菜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猪肉自给率稳定在70%以上,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大宗蔬菜总体价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2.1万亩,已全面完工。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5万亩,总投资5250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5%,12月上旬完工。2022年,7.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3月底主体工程完工。投资1430万元,建成河南省鹿邑县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小麦种植优势得到加强。

工业发展态势良好。主导产业持续稳定发力,以澄明食品工业园为核心,着力打造“十个一”食品工程,21家食品加工企业,预计实现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55%。化妆刷加工产业,年产各类化妆刷1.5亿套,总产值突破130亿元,由“中国化妆刷之乡”成功晋升为“中国化妆刷之城”。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率年初目标为70%。目前全县255家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并进行统计上报的企业224家,研发覆盖率87.8%,上报研发费用5993.8万元,其中,215家企业有研发项目423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1家,完成目标任务127.5%,已通过省科技厅认定9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已完成1.99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42%。截至目前,鹿邑县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家,2022年拟申报省级研发平台2家(华冠种业、正一产业),市级孵化器1个(创客小镇)。

文旅发展深度融合。制订《鹿邑县老子故里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中华李姓文化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并于2022年农历二月十五举行隆重开园仪式,睡仙居民宿综合体项目于年底建成投入运营。老子文化博物馆、鹿邑县图书馆已开馆营业,图书馆馆藏文献52000余册,阅览座席300个,可同时接待读者1300人次。实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已建设文化馆分馆25个,基本建成县与乡、乡与乡之间全覆盖的服务体系。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30多场次,参与演出人员1000多人次,受益观众线上、线下15万多人次。谋划实施旅游专线项目,谋划老子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项目,初步形成“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游玩格局。

城市提质焕发活力。高标准、高质量实施25个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目前已经改造完成主要使用功能。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滨河佳苑安置区建设项目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已到位专项资金约7.13亿元。2022年计划棚改项目3个,年度计划征收1840户,新建安置房3195套,3年内可完成建设任务。继续实施真源大道段街景改造项目,城区4条断头路项目开工建设。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逐步推进,其中,玄德路停车场已经开工建设,春节前可完成2个并投入使用。海绵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投资1.03亿元,新建雨水管网25公里,污水管网30公里。投资1.2亿元,开工建设明道宫遗址公园,改造提升面积约500亩。

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构建上下联动、相互衔接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网格数3362个、网格员5750人,逐步形成了“网格全覆盖、工作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的防返贫监测格局。对全县120.61万农村人口,开展“大排查、大起底”,确保应纳尽纳。教育帮扶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4739人,落实资金522.5345万元。健康帮扶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办理慢性病卡22563人,医疗救助脱贫人口43600人次,救助资金790万元。5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已完成工程量的95%。实施农村户厕改造5003户,已完成市定任务。累计发放小额信贷11094户2.88亿元,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49笔1.16亿元,带动脱贫户、边缘户3931户。充分发挥扶贫车间、光伏扶贫电站等产业扶贫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实现3万余人受益增收,3474人通过公益岗位实现就业。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坚持生命至上。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省委“一方案两指南一清单”和周口市“232”主动防御处置工作法要求,围绕打好主动仗、精准仗、全面仗,进一步完善指挥体系,优化工作机制,力求做到高效指挥、迅速反应、无缝衔接、精准管控、闭环管理,实现从“被动防控”向“主动迎击”转变,全面提升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和水平,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就业为先。已开展培训35325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3038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487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7.75%、165.19%、149.81%。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持续跟踪服务的3868名高校毕业生已累计就业3396人,城镇新增就业1069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62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823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59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坚持绿色生态。截至2022年11月底,PM10浓度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全市第一名;综合指数4.122,同比降低1.3%,全市第二名。

展望2023年 鹿邑发展鸿篇绘就

2023年鹿邑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锚定“两个确保”目标,加快实施“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坚持“12345”工作机制,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县域经济成高原,奋勇争先创建全国百强县,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发展的鹿邑篇章。

2023年鹿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力度达到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72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粮稳定在19.8亿斤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围绕2023年预期目标,鹿邑县将全力抓好以下工作: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力促基本盘的“稳”,注重高质量的“进”,打好扩投资、促消费、保主体“组合拳”,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大局要“稳”。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是鹿邑经济增长的底线,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的结果。全县上下要围绕8%的目标,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强化政策落实稳运行,狠抓项目建设促投资,全力挖掘潜力促消费,强化创新增动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快建设现代统计体系,对照经济指标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各自承担的工作和项目中,分行业、分领域每周调度,做好全县宏观经济的分析、监测和调度工作,及时掌握计划执行情况,解决有关指标存在的苗头性问题,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主要指标持续增长,确保年底完成发展预期目标。

市场主体要“稳”。市场主体是经济的源头活水,是保就业、保民生和稳经济的关键。要紧紧围绕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健全服务企业常态长效机制,完善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开展企业开办提升行动,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做优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持续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市场主体实力和竞争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韧性与内生动力。

县域发展要“进”。必须坚持发展为要、争先进位,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锚定“两个确保”,融入“十大战略”,坚持县委高质量发展“12345”工作机制,以创建全国百强县为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鹿邑发展存在的痛点和短板,着力解决产业链条不全、营商环境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按部就班等问题,着力扬农业优势、补工业短板、促服务业升级、强科技支撑、增改革动力,推动经济向着大且优、大且新、大且强和高又快、上台阶迈进。

紧盯“项目建设”求突破

突出“项目为王”导向,以项目谋划激活存量,以项目招引扩大增量,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筑牢经济稳中向好的根基。

在“谋项目”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对投资的拉动,不断提高项目谋划申报建设质量。抢抓国家一系列接续政策发展机遇,围绕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政策性金融工具等领域积极谋划项目、争取资金,全力做好2023年专项债项目谋划申报工作,力争2023年专项债需求项目申报数量、金额位居全市第一方阵,专项债项目储备需求超过150亿元,成功争取专项债资金20亿元以上。围绕特定领域谋划项目,积极申请2023年中央预算内资金,坚决扭转资金争取不足的被动局面,力争申报的省、市重点项目数量和金额位居全市前列。

在“引项目”上做文章。聚焦鹿邑县“213”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线上招商、外出招商、驻地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大食品加工、美妆彩妆主导产业,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智能制造、可降解材料、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招引力度,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着力打造中部地区火锅食材生产基地、全国美妆生产基地等。深入开展“百园增效”行动,持续推进区中园建设,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对引进的企业、项目、资金,实行跟踪问效,及时了解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推动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落地、落地项目促进度。

在“建项目”上求速度。加大项目常态化调度管理,将2023年谋划的112个项目逐个进行责任分解,分包县领导和责任单位要紧盯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加大调度频率和督导监管,以时间倒逼进度,以完成实物工作量为导向,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全力以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加大对中长期贷款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项目贷款签约投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持续推进规划用地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全面推动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加强部门协调联动,通过提前介入、容缺办理、并联办理等措施,加快实现“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强化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确保在建项目尽早完工、建成投用。

围绕“产业链条”聚集群

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的支柱产业、产业集群、产业生态,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坚持“有中生优”,做强主导产业。加快鹿邑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充分发挥食品产业基础优势,促进食品工业转型升级和换道领跑,推动食品加工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实现一群多链、聚链成群,打造成为中部最大的火锅、烧烤、预制菜食品加工基地,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质量鹿邑”提升行动,积极引导全县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帮助企业挖掘发明专利,积极培育驰名、著名商标。大力支持澄明食品、护理佳、多走路智造等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争取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家以上,将开发区创建成为省级高新区,不断凸显产业集群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壮大支撑鹿邑主导产业支柱。

坚持“无中生有”,培育新兴产业。抓住产业转移和产业数字化契机,补齐机械、重工、装备制造等重工业短板,培育一批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重点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加大对行业头部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招引力度。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数字化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对接和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

坚持“小中生大”,壮大特色产业。开展化妆刷提质改造行动,切实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化妆刷行业管理,规避同质化竞争。挖掘化妆刷外贸强势单品潜力,组织企业抱团到境外争取订单,不断扩大彩妆美妆产业对外出口份额。聚焦发展新格局,积极对接产业转移,招引一批外贸型企业落地鹿邑,输入外贸新血液,补足对外贸易进出口短板,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聚焦“城乡融合”补短板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提升城乡功能品质,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挥省际边界中心县城优势,做大格局、优化布局,提升县域发展位势。

持续提高城市“承载力”。聚焦中心城区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百城提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北关、东关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打通新通路、育才路、广德路、玄德路、隐山路等“断头路”“卡脖路”,加强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建设,建立完善城市安全检查和体检评估机制,开工建设一批智慧停车场、生态停车场,加快城市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持续开展窨井盖治理,深入开展城市易涝点排查整治,提高城市御灾、减灾能力,打造韧性城市。

持续改善农村“新面貌”。深入开展土地全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做好全县村庄布局及乡镇镇区规划编制。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每年不低于300公里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强城乡一体化交通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将示范村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完成每年5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

持续增强区域“竞争力”。全面实施“东融西引、南接北联”战略,以扩大开放为抓手,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标兵。加快阳新高速(鹿邑段)建成通车,加快涡河港项目建设,推进通用机场、三洋铁路等重大项目尽快取得实质性建设,谋划实施对接亳州高铁高架桥项目,打造完成“123”交通圈和“铁公机”立体交通大格局,开辟与周边地区对接的“新通道”,在省界、市界、县界打造一批区域融合发展的示范乡镇,着力打造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对外开放新高地。

推进“乡村振兴”筑根基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固粮食生产根基、扬乡村产业优势,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守住粮食丰收“基本盘”。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推进农业产业集聚融合和功能拓展,完成113万亩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12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增长,巩固年产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抓好“菜篮子”“果盘子”和“油瓶子”工程,提高生猪牛羊禽出栏量,扩大蔬菜标准化生产规模,发展15万亩优质蔬菜,保持蔬菜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猪肉自给率稳定在70%以上,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加大绿色食品培育力度,做大做强品牌农业,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5个以上,形成2个区域公用品牌,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覆盖面达到55万亩,扶持鹿邑特色农产品争创全国全省名牌农产品和知名商标。加快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申报创建,抓好总投资3亿元的7.5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2.2亿元的鹿邑县数字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强镇。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升级行动,重点培育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6个绿色畜牧养殖园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现代农业“新主体”。聚焦农业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每个乡镇发展4个以上“一村一品一主体”。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集中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鼓励引导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盘活利用,丰富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农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个,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0 个,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占比90%以上,带动更多的新型农民主体返乡创业。

挖掘“文旅优势”创5A

坚持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为支撑、以旅游为目标的思路,挖潜老子文化及全域旅游资源,创新文旅发展模式,全力创建国家级5A景区。

擦亮老子文化“金招牌”。紧扣“老子立文、老子立事、老子立产、老子立城”定位,充分发挥鹿邑在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渊源,大力推进鹿邑与民权庄子故里、淮阳羲皇故里的联通,共建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高标准、高规格举办“老子祭奠”和“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论坛”,持续开展李氏宗亲恳谈会及老子庙会等大型节庆活动,不断提升老子文化的影响力。

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以文旅全产业链布局为导向,充分整合鹿邑县文旅集团公司等优势资源,坚持“文旅引领、轻资产领跑、重资产优选、品牌培育输出”并举,围绕文旅项目大力拓展投融资,积极与省文旅投资集团、上海景域集团等平台公司沟通,在文旅项目建设运营、投资融资、文旅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合作,不断探索“文化+旅游+康养+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的文旅新商业模式,构建文旅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和新型文旅生态圈。

优化旅游体验“促消费”。以5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围绕老子文化产业园区9.5平方公里核心区及周边范围,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人文、古村、生态等资源,打造陈抟养老养生、完颜民俗村等一批民俗旅游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文旅精品项目,真正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使文化旅游成为鹿邑发展的支柱产业。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2023年,鹿邑县委、县政府决心带领百万鹿邑人民,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立足职能职责、强化责任担当,拼搏进取、务实中干,奋进“十四五”、再铸新辉煌,以实际行动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鹿邑绚丽篇章。

2023-01-04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90276.html 1 老子故里:乘风破浪立潮头 风劲扬帆正起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