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伟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新历掀来一页红,开元晨始曰光浓。新年钟声就要响起。
早晚高峰,我市中心城区道路开始堵车;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大型商超内人头攒动,公园内游人如织;夜幕降临,五一路小吃街叫卖声此起彼伏,中原路大桥热闹非凡……
在经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集中发热后,在这场人类与疾病的漫长斗争中,虽历经痛苦,但曙光已现。 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生活又回到了三年前的状态。
三年疫情,对每个人来说,都注定是无法忘却的岁月。回首过去近三年时间,我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
面对大考,周口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党员群众众志成城,坚定不移开展抗击疫情斗争,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零感染、市内治疗零死亡的“双零”战果到筑起了疫情防控严密防线,终于守得春暖花开。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艰难,更彰初心。回首近三年抗疫历程,真可谓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周口市委、市政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将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团结带领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科学决策、迅速行动,早部署、严管控、稳大局,大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筑就了坚强稳固的防线。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冲锋陷阵,广大医务人员奔赴防控第一线,不忘为人民群众谋健康的初心,牢记为全市人民保平安的使命,始终坚持战斗在战“疫”一线,突出“早、严、稳”,最大限度控制发病率,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作为全省第二大千万人口大市、第一劳务输出大市,全市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6例,发病率全省最低,市内病例治愈率达100%,未发生院内感染现象。
2020年1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后,市委、市政府连夜召开专题会议,及早建立组织架构,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市长任第一副总指挥的周口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又迅速成立7个专项工作组、13个督导组及5个专家组,明确职责分工,立即开展工作,及早指定周口市传染病医院等10所市县定点救治医院、17家后备定点医院,落实全市应对疫情的可使用床位数1238张(定点医院458张,后备医院780张),隔离病房198间;市县两级医疗救治专家组56组214人。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实施治疗,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我市相继采取“一个提高、两个全力、三个管控、四个强化”“十个抓实抓细”和“五个全部”的具体措施,确保每个阶段方向明确、任务明确、重点明确。同时,成立市、县、乡、村四级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层层压实责任,全力以赴做好应急值守和防控救治工作。抽调市卫生、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人员,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地点办公,加强指挥调度。
为稳定大局,我市先后采取强化资金保障、医疗保障、生活保障、复工复产保障等措施,以稳一线人员、稳群众情绪、稳物资供应、稳社会局面。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先后下拨27385万元,用于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疫情防控,卫生医疗机构、疾控机构防护物资购置,负压隔离病房升级改造等相关工作需要。强化医疗保障。2020年1月20日部署后,各级医疗机构立即对接供货商,订购储备医疗物资;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购买和领取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调拨的N95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急需防控物资,购置负压救护车13台,建负压病房床位152张。及早动员驻外地党支部、驻外商会、社会成功人士和爱心人士积极发挥作用,捐助募集医疗物资。接收分发省市红十字会、省慈善总会捐赠的KN94口罩、防护服、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保障了一线医务人员和卡点检查人员的工作需要。强化生活保障。加大对药店、超市的排查力度,加强口罩、酒精等防控物资和米、面、油、肉、蛋、奶等食品价格的监管,确保市场供应稳定,维护市场秩序。强化复工复产保障。坚持“两手抓、两不误”,科学调配力量,统筹做好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农业生产等各项工作。
在这次抗疫中,我市45名同志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段雪亚、王国辉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在固守本土的同时,我市医护人员充分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以临危不惧、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责任担当支援四面八方。
2020年2月7日,农历正月十四,当很多人准备在家团圆的时候,周口市第一批医疗队逆行出征、支援武汉。
2020年2月21日,周口市组派71人的重症医疗队伍驰援湖北,该医疗队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仅23岁。
2021年8月16日,周口市组织1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商丘核酸检测工作。
2022年3月16日上午,周口市疾控中心在3个小时内迅速抽调市、县30名优秀流调队员集结出征,驰援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和宽城两个疫情重灾区,为吉林抗疫胜利作出了周口贡献。
2022年4月3日,周口市医疗队支援上海核酸采集工作,坚守52天履行使命担当,全力守“沪”。
2022年5月5日,周口650名医护人员连夜驰骋郑州……
疫情三年,我市广大医护人员在核酸采集、患者救治、异地抗疫支援等方面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白衣执甲,每个逆行者都是英雄。无论是千里驰援吉林的项城市疾控中心王春霞刚下飞机就收到了母亲离世的消息但仍坚守抗疫一线,还是对着手机里母亲的遗照一次次叩首的周口市中医院护士田娜,他们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持久战斗中,用自身的光芒温暖我们,并引领、陪伴我们前行。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疫情防控手段。2020年12月中旬,国家启动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后,我市迅速组织开展疫苗接种工作。2021年1月12日,我市首批1800支新冠病毒疫苗在太昊路预防接种门诊开始接种。2021年3月26日,按照相关部署要求,我市有序扩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范围,18岁以上及65以下人群作为目标接种人群。2022年,我市全面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免疫接种和3岁~11岁儿童免疫接种,确保应接尽接、应种尽种,持续筑牢免疫屏障。
2022年12月2日,周口市开始接种第二剂次加强疫苗,要求在第一剂次加强疫苗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疫苗接种。
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接种1934.77万剂次,3岁~11岁儿童第二剂次接种率87.93%,6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93.82%。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为我市抗疫工作赢得了时间,赢得了抗击疫情的主动权,赢得了抗击疫情的优势,赢得了抗击疫情的信心。
常态化疫情防控后,我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总策略,以“动态清零”为总方针,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守住了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周口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深入一线检查指导,确保全方位全时段压实责任。完善防控指挥体系,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成立14个工作专班,调整组织架构,充实工作人员,加大防控力度。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一办六部”实行AB班运行机制,实行实体化、实战化、实操化运作,全天候全要素值班值守,坚持日调度会商、日分析研判和日报告零报告,强化统筹协调、信息报送和督导检查,确保了指挥系统指挥有力、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在12345市长热线开设疫情防控咨询投诉专席,抽调36名专业人员“7×24小时”为群众提供疫情防控咨询和投诉服务,全面助力疫情防控。各级各部门强化统筹指挥和组织指导,配足工作力量,健全完善市县一体、上下联动的重点地区来返周点对点闭环转运、重点人员区域协查和电子卡口等工作专班运作机制,足额储备配备防控物资、流调队伍、隔离房间,全方位、全链条提高应对疫情组织能力和响应处置能力。
坚持“48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场所码全覆盖”。始终把常态化核酸检测作为及早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潜在风险的关键有效手段,坚持城区2天一轮、农村4天一轮的常态化全员核酸检测,在城区构建15分钟便民核酸检测采样圈,主城区(县城区)每3000人设置一个固定采样点,共布设采样点位785个,确保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不漏一人。充分发挥电子围栏作用,推进“周到办”场所码全覆盖,全市各类场所均布设“周到办”场所码,确保“一门一码”,设置专人督促提醒进入人员完成扫码并查验,规定时间内未取得核酸检测证明的人员不得进入重点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全市累计审核通过“周到办”场所码32.65万个,累计扫码2.28亿人次。
压实基层网格责任,强化外来人员报备管控。始终把网格化管理作为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县、乡、村(社区)、网格四级疫情防控工作网络,设立网格化管理工作组,以30~50户为基础网格,设立1名网格员;建立县、乡、村三级日报告工作台账,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网格员严格实行“一天、两巡、三查、一宣传、一报告”制度,通过网格化管理平台,切实强化来(返)周人员报备核查管控,同时结合“爱家乡、护亲人、保安全、作贡献”主题活动,做实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全员核酸检测组织、生活物资采购等日常服务管理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县级网格13个、乡级网格214个、村级网格5123个、基础网格88878个,构建了全覆盖无死角的疫情防控网格体系。
坚持疫情防控和企业(项目)生产经营双线契合,以“四保”企业白名单制度为抓手,全力做好2984家工业行业、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业和重点项目等白名单企业防控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应急状态下白名单企业不停产、项目不停工、商贸不停业、物流不停运,重点物资有序中转、供应稳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022年,太康疫情于15天内实现社会面清零,累计报告阳性病例251人;沈丘、郸城、项城系列疫情于7天内实现社会面清零,累计报告阳性病例62人;沈丘疫情于3天内清零,实现了快速“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目标,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胜利。
2022年10月底以来,我市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全方位、多举措有序做好郑州航空港区重点企业返乡人员服务管理和郑州返乡大学生管控工作,有效管控富士康返乡人员9656人,累计报告核酸检测异常人员2281人,以快制快,及时发现、处置本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累计报告本地核酸检测异常人员14131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不失控、不外溢的底线,持续守牢了周口阵地。扶沟县(常态化核酸检测发现1例)、川汇区(由西藏返回川汇区2例)、郸城县(由河北石家庄返回郸城1例)三起输入疫情均实现了及早发现、快速响应、果断处置,未造成社会传播,用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扑灭疫情,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环境。
疫情三年来,无论是太康疫情还是沈丘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卫生疾控部门都是第一时间采取“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的清零政策,是千千万万抗疫人员日夜不休为全市人民筑起了一道道坚固屏障。他们是医生、护士、基层干部、志愿者、民警......无论是“志愿红”还是“抗疫蓝”,每个人都是抗疫先锋,用自己的勇气和担当,成为这个特殊时期一道最暖心、最靓丽的风景线。
为积极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价值,落实中医药预防措施,做好中医药疫情防控工作,周口市各级医院大力响应国家、省、市卫健委号召,参照国家、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及时熬制、配备预防性中药,免费发放给医护人员、被隔离人员、一线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让他们应服尽服。在助力周口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成为周口市抗疫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疫情发生后,周口市中医院积极行动,成立周口市中医药医疗救治小组,要求在全市疫情隔离点人员均要服用中药预防新冠肺炎,每个隔离点配备一名中医医师指导用药,同时参与隔离人员的健康观察。该院先后形成并发布新冠病毒预防方、治疗方、康复期管理处方专家共识。
各县市区中医院先后组织召开中西医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会议,讨论并拟定了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处方,组织人员积极赶制中药防疫汤剂,在医院内、工地、高铁站、街头设立免费防疫中药茶饮用点。制剂中心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熬制中药防疫汤剂,加工防疫中药茶,设立预防新冠肺炎中药爱心茶点,为群众及来院就诊患者免费提供,做到中药预防汤剂愿服尽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独特优势。
2022年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将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发布后,我市紧紧围绕“三个坚持”,坚定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不断压实四方责任,提升科学精准防控能力,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及时优化细化防控措施,出台了“六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体推进启动高速路卡口建设,创建“零疫”村(社区),发热门诊建设,方舱医院、医学观察点、黄码医院建设,集中隔离点建设,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进一步完善防控体系。出台了《周口市常态化疫情防控“232”防御处置技战法》,围绕“两快速三精准两强化”,指导涉疫县市区深入细致开展流调,坚持大圈小封、及时划定风险区域、“先社会面、后封控区”,合理安排核酸检测,确保快追快隔、快速捞净,持续守牢了周口防控阵地。
按照方舱医院每个县市区600张以上床位,医学观察点每个县(市、区、经开区、示范区、港区)建设300张,黄码医院每个县市区1所、床位100张以上,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设发热门诊或发热哨点的要求,全市建成方舱医院14个,拥有床位数6719张(缺口244张),医学观察点18个、床位数3707张,黄码医院13个、床位数1339张,199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门诊65个、发热哨点132个,切实提升了防控基础能力。将居家隔离服务管理作为疫情防控“主战场”,规范居家隔离服务管理,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市、县、乡分别召开居家隔离防控工作专项培训会议,出台《周口市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居家健康监测告知书》《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工作责任书》和《居家健康监测工作责任书》,实行居家隔离人员“两明确一台账”工作方法,落实“5+1”(街道包村领导、社区包村干部、小区干部(网格员)、街道医生、社区(村)医生、重点户关照员)包保管控,确保居家隔离人员足不出户、保证供应、保障就医。压实各专班各行业部门职责,制订完善行业部门不同状态下的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指导监管领域建立一校一方案、一院一方案、一企业一方案、一项目一方案等,做好监管场所应急状态下的切块管理工作,持续筑牢行业单位防控安全屏障,细化重点人群保障机制,形成联防联控合力,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生命重于泰山。”实施“新十条”和“乙类乙管”以来,我市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细化、实化、具体化各项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面加强医疗保障能力建设,突出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随着防疫措施的不断优化,疫情防控的重心从预防转向治疗,我市各大医院也及时调整了应对策略,在保障急诊、发热门诊病人收治的同时,各科医护人员随时动态调整,确保病人应收尽收,扩容、新增病区提高收治能力,增设重症病室,用于收治感染新冠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保障重症病人的救治,全力保障“一老一小”和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底线。
压实各县市区书记、县市区长牵头职责,制定以县为单位的农村地区应对疫情高峰的专案,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党委的组织领导责任和两级政府的主导防疫责任。以村为单位建立了65岁以上老人、婴幼儿和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台账,以三个信息台账为基础,利用网格化管理体系和签约医生服务团队,建立高龄老人、孕妇、婴幼儿和有基础病人员包保责任制,每天电话问诊、入户巡诊,尤其是对独居老用户实行一对一管理,构建全时段、全覆盖管理责任体系,做到应管尽管。对农村敬老院、福利院等特殊场所,执行一院一专班内部分区管理和封闭管理,统筹做好感染者转运、医疗救治、生活服务保障等工作。对没有感染的60岁以上老人进村入户上门接种,做到应接尽接。
为提升分级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对全市7458个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开展了两轮专业化培训,为村卫生室配备血氧仪等检测救治设备,保障村医用药。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开通了发热门诊,设立了临时观察区,利用医共体体系开展互联网诊疗,县级医院为每个乡镇派驻一个医疗救助团队。全市县级医疗机构新增ICU床位322张,总量达到1298张,新增医护人员348人,总人数达到1690人,新增呼吸机39台,总量达到592台。在原呼吸科基础上,综合心脑血管、消化等科室的床位资源,确保应收尽收,同时以呼吸科专家为主,成立专家团队,对整合的科室进行指导会诊,提升整体技术能力。以救治危重病人为主,依托市中心医院、中医院、儿童医院,通过紧急扩容,新增ICU床位238张,总量达到557张,新增医护人员202人,总量达到754人,开辟绿色通道,购置呼吸机97台,总量达到250台,使危重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建立以县为单位的转诊绿色通道,经签约服务团队接诊的重症和有可能发展成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员直接转入县综合医院,做到应转尽转,对危重病人及时转运到市级医院进行救治。
为全力守护好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周口市多措并举统筹医疗服务资源,先后紧急采购33万片布洛芬,免费向市民群众发放;全面加强发热门诊、重症救治力量配备,优化救治、转诊流程,强化医护人员培训,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市域一体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机制作用,有序有效推行分级诊疗,全面开展网上诊疗服务,确保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诊所、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正常开展接诊、救治;组织17名本地中医医师结合实际,发布新冠肺炎中药推荐方剂,通过医共体建立中药制剂保供点、医疗服务指导点、便民服务点、饮用点,满足群众使用中药的需求。
“周口市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提高新形势下疫情应对保障能力,持续发挥好紧密型医共体市、县、乡、村四级高效协同优势,强化医疗资源扩容,加大药品供应力度,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最大限度保障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胡国胜表示。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三年来,疫情反复、多点散发,考验着每个人的安全意识和大局意识,也考验着政府的应对能力和治理水平。面对疫情,我市坚持平战结合,严格做好患者的分诊分流和风险管控,建立了中西医联合会诊、联合救治机制,全市人民同舟共济、心手相牵,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优秀答卷。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