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球,原名为“采珍珠”,满语为“尼楚赫”,是满族流传下来的体育项目。在1991年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珍珠球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
木球,回族群众俗称“打篮子”“打锁儿”或“赶毛球”,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打篮子”“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蹴球,原称“踢石球”,是从我国古代蹴鞠运动发展而来,在满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中较为流行。在1999年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蹴球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
毽球是由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手毽”演变而来的。它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为一体,是一种隔网相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龙舟是一项在各民族群众中都广泛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国壮族、苗族、傣族、白族、土家族等诸多南方少数民族都有在节日期间赛龙舟的风俗。
陀螺,又称打陀螺,是佤族、瑶族、壮族、彝族等民族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995年,在云南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该项目首次被列为全国民族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
押加,又称“大象拔河”,在广西非常普及,在西藏也有百年历史,所以也称为“桂式拔河”或者“藏式拔河”。1999年,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该项目第一次被列为竞赛项目。
高脚竞速,俗称“高脚马”,又称“竹马”,是一项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003年,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首次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
板鞋竞速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007年,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板鞋竞速首次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
民族武术是一项深受各族人民喜爱,且具独特风格和套路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991年,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民族武术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
民族式摔跤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时因地因习俗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摔跤都有着本民族的特色和自己的规则。民族式摔跤的竞赛项目包括搏克、且里西、格、北嘎、绊跤及希日木六个跤种。
民族健身操是由各民族在日常生活、劳动、健身中的习惯动作编成的健身操,以众多民族典型的舞蹈元素为动作素材,把健身作为第一要素,将民族舞蹈的柔美与健身操的力度自然、流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空竹球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崭新的运动,是在单头空竹抛接的基础上结合羽毛球、排球、网球等非身体接触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融合抖空竹运动而开拓创新的一种竞技运动。
历届全省民族运动会
弹指挥手间,41年滑过,河南省民族运动会已经举行8届,成为我省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盛会。就在今天,第九届全省民族运动会在“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周口盛大开幕。在此,我们回顾历届盛会,抚今追昔,共同见证民族大团结的和美画卷。
第一届
时间: 1982年5、6月 举办城市:南阳、郑州
第二届
时间:1984年9月 20日至25日 举办城市:郑州
第三届
时间:1987年10月 5日至9日 举办城市:平顶山
第四届
时间:1998年10月 20日至23日 举办城市:洛阳
第五届
时间:2006年10月 15日至17日 举办城市:漯河
第六届
时间:2010年9月 11日至13日 举办城市:济源
第七届
时间:2014年5月 27日至29日 举办城市:南阳
第八届
时间:2018年9月 6日至10日 举办城市: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