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9日
第03版:社科理论 PDF版

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

赵进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这“五大振兴”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关键。而量大面广,德才兼备的乡贤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应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广大乡贤的积极作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要重视乡贤文化对乡村的治理效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发挥好乡贤文化在乡村中的治理效应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乡贤文化资源的挖掘。大力研究传统乡贤精神的时代价值,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资料库,使村民价值有遵循、行为有标杆,提升村民的文化获得感和自豪感。二是,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弘扬乡贤文化。除编制戏剧、快板等传统方式外,还可运用互联网科技创新方式方法,提高乡贤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引领乡村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果。

健全并创新新乡贤人才成长机制。一是,健全新乡贤长效培育的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在不降低评选标准的前提下,完善并落实现有乡贤引领培育潜在新乡贤的相关举措,形成老带新的“传帮带”机制。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形成长效机制,让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使其能持久致力于乡村振兴。二是,创新新乡贤人才培养机制。新乡贤突出在“新”,关键在“贤”。 在不降低认定和遴选标准的前提下,扩大新乡贤人才的培养范围,如把本地在外求学的优秀大学生纳入培养范围,指定培养人,定期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培养有过驻村工作经验的驻村第一书记及当地名人为新乡贤,健全机制使乡村沃土能够持续产生新乡贤。

加强引导,提高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一是,提高“在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引导“在地乡贤”参与集中授课、宣讲活动,吸引专家学者、技能人才下乡投资兴业、提供志愿服务,组织并动员广大“在地乡贤”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激发乡贤主人翁精神,着力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难题。二是,提高“外出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着力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更有激情的创业生态系统,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吸引“外出乡贤”积极回乡投资兴业,帮助家乡发展产业、拓展市场。

营造乡贤浓厚氛围,加大乡贤文化宣传力度。一是,增强乡贤文化认同感。要深挖乡贤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地挖掘植根乡土、凝聚乡情的乡贤文化,在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乡史馆、村史馆,组织编撰乡村志,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及时宣传报道乡贤先进典型,为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营造浓厚的氛围,滋养本土乡民精神家园,打造面向共同富裕的乡村治理共同体,。二是,给予乡贤荣誉认同。讲好乡贤故事,做好乡贤文化进课堂、进农家工作,大力宣扬乡贤的优秀事迹,对优秀乡贤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彰,提升乡贤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单位:中共周口市委党校)

2023-05-19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1814.html 1 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