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9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种棉花那些事

王兴亮

麦子抽齐穗,到了种植棉花的时节,我想起了小时候种棉花的那些事。种植棉花的活非常繁重而又复杂,春播、夏管、秋收、冬纺,能让人忙活一整年。

清明育棉苗。育棉苗需要事先在田里挖一个长方形的池子,用制钵器制作营养钵体。掺和着农家肥的泥土要松软,制作的营养钵体要结实完整。每个营养钵体上放置两三粒棉籽,覆盖一层薄薄的沙土。围着池子要搭建一个育苗的棚子。不几天,棉籽就发芽了。

“五一”植棉苗。棉花种植大多是麦棉套种,俗称“麦棉套”。在麦棉套田里挖一道浅沟,拉根塑料水管浇水。将棉苗连带着营养钵体,一个个放进箩筐。装满棉苗的箩筐十分沉重,勒得肘窝满是血印。棉苗封土任务艰巨,半蹲在狭窄的麦棉套田里,用双手扒拉泥土封埋棉苗,麦芒刺得面部、胳膊又痒又疼。

农人不知疲倦地干活,午饭通常是几个馒头就着咸鸭蛋。当夜色吞没了白天的炙热,一家人才收工回家。

棉花种植结束,不久就是麦忙时节,棉苗管理也不可忽视。要牵着牲口拉犁给棉花田翻土,施肥除草。随着棉苗的生长,需要抠花杈、打农药、逮棉虫、掐花顶等。抠花杈通常每隔几天就要进行一次。喷洒农药的活一般都是父母干,我也试着喷洒过几次,装满农药的喷雾器勒得肩膀又红又痛。到了棉花开花结果时,棉铃虫抵抗力似乎增强,喷洒农药不能将其杀死,只有人工捉虫。肥大的虫子,扭动着带花纹的身子,让人看了心里发怵。“花见花,四十八”,从开花到棉桃成熟吐絮,大概需要四十八天时间。

忙完了春播,熬过了夏管,便迎来了秋收。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棉桃咧开嘴,吐出一团团柔软雪白的棉絮,炸蕾吐絮的棉花田与蓝天上的白云相互映衬。花开犹如雪皑皑,采棉更是景如画。母亲腰间系个布兜,一手抓着棉枝,另一个手把一朵朵柔软洁白的棉花从棉壳里揪出来。天气晴好时,时常会借着月光摘棉花。若遇到阴雨天,会把棉花连壳揪回家,晚饭后一家人点着煤油灯,围在一起抠棉花。采摘的棉花需要晾晒,几天后,棉籽嘎嘣脆,棉花就晒好了。把晒干的棉花装进大包,积攒几大包后拉到棉花收购站售卖。

卖棉花需要早早去收购站排队,队伍很长。棉花验级员不苟言笑,一只手拿着本子,另一只手深深地插进棉花包,掏出一把棉花,放到本子上,翻翻看看,再放进嘴里咬咬。售棉群众伸长脖子目光聚焦到验级员那张严肃的脸上。验级员拿出本子开始写划码单时,就算是验上了。

棉花收购站结算窗口挤满了售棉群众,一张张黝黑的脸上满是汗珠。挤在最前面的人伸长胳膊把结算单据递过去,不一会儿便双手紧紧捧着钱数都不数地挤出人群。挤出人群后,坐在一边地上喘口气,看着手里的钞票,皱纹像麻梭子一样的脸上终于露出喜悦的笑容。

收获棉花的同时还要忙着秋收秋种,为了提前种植冬小麦,农人会把还带有不少棉桃的棉花棵拔掉。忙完了秋种,天气渐冷,就有时间将棉花采摘干净了。晒干的棉花壳十分坚硬,在凛冽的寒风中,母亲带着干粮在麦田里抠棉花,手背被风吹得裂了一道道口子。摘完棉花已是初冬,把棉柴运回家垛在一起,整个冬天的柴火算是够用了。

母亲总会留些最好的棉花家用,纺棉花织棉布,做棉衣套棉被。冬天的夜晚,油灯如豆。母亲盘坐在草垫上,右手摇动纺车,左手轻轻捏住空芯的棉条,随着纺车的转动,棉条被抽成一条细细的白线,随着左手的扬起,线渐渐变长。摇一下纺车,棉线便一圈圈缠绕在棉锭上。纺车那富有旋律的嗡嗡声响,常常伴我入眠。

时过境迁,曾经十分红火的棉花收购站和棉花厂早已倒闭。离开家乡多年,每次回去,总会到田间看看。不过,如今种植的秋季作物多是玉米,曾经是家庭主要经济作物的棉花种植得少了。

种植棉花、收获棉花的场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一些人记忆中的往事。③22

2023-05-19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1837.html 1 种棉花那些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