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3日
第03版:特别报道 PDF版

把堵心事变成舒心事

——周口中心城区全力破解停车难问题纪实

□记者 徐启峰 邱一帆 文/图

核心阅读

最近,开车去市区万顺达广场购物的李女士惊喜地发现,市委原办公区域变成了停车场,这个路段停车再也不难了。“之前开着车来回穿梭,寻寻觅觅、兜兜转转,还找不到一个停车位。无奈之下停在人行道上,还担心被交警贴条。因为停车难,我很久没来这里了,如今,新增的停车场停车位多,终于可以放心购物啦。”李女士开心地说。

停车难是现代城市病之一,它不仅制约着城市品位的提升,也考验着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建管并重、集约发展,改革创新、社会共治、便民高效”的原则,出台一系列政策,对症下药,全力破解停车难问题,成效初显。

困境:停车位缺口大,停车难

说起停车难,很多车主都有牢骚。家住牲口市街的梁女士说:“我有一天晚上加班后回家,小区没有停车位,路上也横七竖八地挤满了车,最后找个地方勉强停下,第二天早起发现车被剐蹭了,补漆花了几百元,太委屈。”

市民刘先生去年家里有人生病,他开车去中心医院送病人,找不到停车位,无奈将车停在路边,送了病人出来正好看到交警对着他的车拍照。他急忙上前解释,交警倒也通情达理,没有罚款,只是口头教育了几句。“我愿意花钱停车,可是真找不到停车位啊!”刘先生说。

“开车10分钟、停车半小时”“出去办事最担心找不到停车位”“绕场三圈、无位可停”……由于停车难、无处停车,在住宅小区、商业圈、学校、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车主见缝插针,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公共绿地、人行道、自行车道、广场等都成了停车场,造成道路混乱、拥堵不堪,甚至占用消防通道,隐患极大。

城市停车为何如此之难?首先在于城建历史欠账较多,住宅小区与公共场所停车位缺口极大。我市许多老旧小区没有或者很少设停车位,老旧小区车位配比仅为1:0.2。最近几年,我市新建住宅小区严格规定车位配比,才有部分小区达到1:1.2-1:1.5的国家标准。川汇区文明嘉苑一位业主戏称,在他们小区能停车,还能顺利开出去的,一定都是老司机,技术过硬。对此,很多车主都有同感。与此同时,小区里许多停车位没有卖出去,被开发商封存起来,这部分资源相当于闲置了。

在公共场所,以前我市规划建设的停车场太少,尤其是在人流量较多的繁华商业圈、医院、学校等附近,更是一位难求。前几年还有一些单位,把自家门前公共区域用石墩等隔离起来,非法“圈地”,自己人停车方便了,但是让找不到停车位的外人怨气陡增。

以下数据足以说明中心城区停车到底有多难:

截至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停车场停车位总量约有192291个,包括公共停车场52个、停车位14606个;城市停车道路68条、停车位42186个;专用停车场283个(小区、企事业单位配套停车场),停车位135499个,其中小区地下停车场31个,停车位36701个。我市中心城区汽车保有量近43万辆,按国家规定的1:1.2-1:1.5车位配比标准,我市应当建设51万至63万个停车位,而目前尚不足20万个,缺口较大,供需矛盾相当尖锐。

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也是造成停车难问题的主要因素。市停车管理办公室主任朱绍辉介绍,2021年底,他们联合市交警支队车管所做过统计,中心城区(不含淮阳区)机动车保有量大约为19万辆,到今年2月已经突破42万辆。“一年零两个月时间,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了一倍有余,这个增速太惊人了。”朱绍辉说,目前我市日新增机动车230多辆,高峰时日新增机动车1300多辆,停车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造成停车位缺口逐年增大。“现在停车很难,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将来问题会越来越突出。”朱绍辉说。

除此之外,停车资源与需求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衡,城市中心区停车需求大但土地资源紧张,停车供需矛盾更为突出;住宅小区停车位白天使用率低,办公场所停车位夜间使用率低;违停成本低,导致违停的处罚成本低于遵章停车的费用,设施利用率不足,造成停车场投资回报率低,进一步降低投资人建设停车场的积极性……种种因素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停车难。

破局:让车位多起来、“活”起来

停车之困,如何破局?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中,我市高度重视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市政府成立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市长吉建军任组长,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元明任副组长,中心城区三区(川汇区、示范区、临港开发区)与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防办、市机关事务中心、市司法局、市审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周口供电公司、市投资集团全力参与,形成合力,联手破解停车难问题。

今年4月,我市印发《周口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加快设施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快建成一批社会公共停车场,切实解决停车难问题。

解决停车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的多个方面,最根本的落脚点有两个,一是让车位多起来,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二是让车位“活”起来,使用效率更高。

保证停车位供给增加,是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基础与关键。《方案》要求,结合中心城区停车需求分布和区域场地特点,持续开展公共停车设施补短板行动,重点在大型商业、医院、车站、学校等附近,挖掘可利用土地、地下空间等资源,统筹规划、新建扩建一批公共停车设施建设项目。在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区域,利用城市道路或边角地带,规划建设一批小微停车场和立体停车设施。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土地所有权人利用合乎规划的自有土地、闲置土地等资源,采取独资合资、自建合建等方式,增加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停车场,最大限度增加城市停车设施供给、拓展停车空间。

五一路商圈与中心医院附近是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最严重的两个区域。市停车管理办公室积极申请,将市委原办公区域改建成临时停车场,增加867个停车位,基本解决五一路商圈停车难问题。该停车场收费标准为20分钟内免费,4个小时以内收费5元,超过4个小时每小时加收1元,全天最高收费10元。对比附近停车场,这个收费标准更易让人接受。在建设这个临时停车场时,市停车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遇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以前在附近违规圈地经营停车场的经营者冲进工地,阻挠施工,说停车场建设影响他们的利益,要求停车场划出一部分停车位,交由他们收费。市停车管理办公室断然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新建停车场投入使用后,收费合理,以前禁而不绝的黑停车场难以经营,几近销声匿迹。

市中心医院是我市最大的医疗机构,自有停车位约500个,但职工接近3000人,每日接诊量巨大,停车位远远不够。为解决就诊群众停车难问题,市停车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多方协调资源,在滨河南路大庆路东段建设生态停车场,建成后预计可增加500个停车位;对人民东路路北原私营停车场拟进行立体化改造,改造完成后,亦可增加停车位500个;同时动员市中心医院将更多科室转至文昌院区,分流停车压力。抓大亦不放小,他们在市中心医院对面的卫生医疗考试中心院内,指导建立一个有52个停车位的小微停车场,缓解此区域停车难问题。

中心城区寸土寸金,留给停车场建设的土地资源很少,必须“上下求索”,拓展停车空间。向上,积极推进立体停车设施建设,提高空间利用率,大力推进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停车楼建设,推动城市立体停车设施发展。市委原办公区域改建成停车场,解决了五一路商圈停车难问题,但这块土地价值很大,不会一直被当作停车场。好消息是,市停车管理办公室正在与川汇区陈州办事处积极协商,在万顺达商场附近选定一块废弃坑塘,填平后打算建成一座多层停车楼,预计能增加数百个停车位,此项工程已提上议程,正在积极推进;向下,充分挖掘利用城市公共绿地、公共广场、学校操场、公交场站等用地的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公共停车设施,提高人防工程停车位使用率。我市力争2023年利用人防工程新增一批停车位,2024年以后,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持续将适合停车的人防工程改造为停车位。

让车位“活”起来,让其使用效率更高,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另一个思路、另一个突破点。我市拟建立周口市智能停车管理平台,目前正处于考察阶段。此平台以“市级智能停车云系统+AI+大数据”智能科技为支撑,搭建智慧停车调度运营系统,实现全市停车“一张网、模块化管理”,泊位动态与静态数据采集、资源管理和信息发布,人、车、泊位资源互联共享,智能停车诱导、信息查询、车位预约、泊位诱导、电子支付等功能,推动停车资源共享和供需快速匹配,减少寻位绕行时间,方便群众就近停车。此平台建成后,车主下载周口智能停车APP,即可查询目的地附近停车位情况,网上预订车位,大大节约时间,提高停车位使用效率。

让停车位“活”起来还包括盘活现有停车资源。目前,我市正在依法规范住宅小区内停车秩序,组织开展中心城区住宅小区停车位(库)专项治理,对停车位(库)功能化、车辆停放混乱、私圈乱占停车位、堵塞消防通道等行为进行集中治理,通过挖潜、改建、扩建等手段,增加住宅小区停车设施资源;限制小区车位售价过高和服务收费过高情况,积极引导、加大宣传,将部分业主车辆“请回”内部地下停车场,盘活小区内部停车资源。鼓励住宅小区内闲置停车位有偿对外租赁,确保住宅小区内停车设施正常使用,车辆停放规范有序,停车社会分担率明显提升。

推动停车设施错时共享。我市还在积极探索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共享机制,有序盘活单位停车资源。推动企业单位、商业设施、写字楼、体育场馆等停车设施在夜间空闲时段向社会开放,尝试由专业停车企业统一经营,实行有偿使用、收益分享经营模式。加快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住小区、个人停车设施内部停车位向社会开放,实行错峰共享、有偿使用、利益分享等方式,提高停车设施使用率。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逐步得到缓解,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也是市直各部门、中心城区各区加强合作结出的硕果。“下一步,我们将更多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结合周口中心城区实际,持续增加停车位供给,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努力让市民的堵心事变成舒心事。”朱绍辉说。②16

2023-05-23 ——周口中心城区全力破解停车难问题纪实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2015.html 1 把堵心事变成舒心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