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6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童年野味

王保义

近日刷抖音,看到不少怀旧的视频:在农村,风尘仆仆的大人割麦拉耧,扬场推磨,野性十足的孩子顶着烈日拾麦穗、挖野菜,在乡间街巷推桶箍、扇纸牌,在霏霏的阴雨天玩泥巴、滑泥坡。从这些往昔的画面中,总能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唤起我对童年往事甜甜的回忆。

我们这些乡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舌尖上的童年很少有大鱼大肉,却不乏来自乡间田野的美味小吃,每每想起,仍回味无穷。

最难忘的野味是烧蝈蝈。小时候,秋作物除棉花地之外很少喷洒农药,因而,庄稼地里的禾苗会很不情愿地把各种昆虫养得肥肥胖胖。每年秋收之际,蟋蟀、蝈蝈、蚂蚱等昆虫也都成熟了,尤其是母蝈蝈,到了繁殖期,一个个挺着大肚子、拖着长长的尾巴在庄稼棵上笨拙地爬行。当时的农业机械化条件不好,播种收割大都靠人工。母亲每次到地里劳动,比如摘绿豆、割豆子、翻红薯秧等,总会给我带回小小的惊喜——逮到几只母蝈蝈。母亲用茅草穗儿把它们穿起来,绑在衣襟的纽扣上,或别在银白色的发卡上带回家。奶奶会把蝈蝈放进锅灶的余火里,烧得全身金黄,尤其是那一粒粒烧熟的蝈蝈子,嚼起来嘣嘣轻响,满口余香。那是我平生吃过最好的美味,是来自田野的味道,是妈妈的爱的味道,胜过高档餐桌上的山珍海味。

我们的童年食物太单调太匮乏了,对肉食特别渴望。父母为了给我们补充营养,会把偶尔捉到的青蛙或老鼠之类用泥巴糊起来,放到柴灶里烧熟,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初夏,一场透雨下过,乡村的坑塘热闹起来。青蛙们像是听到了指令,纷纷从蛰居栖身之处涌向坑塘,漂浮在水面上,求偶寻伴,呱呱而鸣。我们这些顽童,哪顾得了这些,用磨尖的铁条残忍地扎蛤蟆,煮而食之,享受美餐。

或许有人说我们童年的野味不雅,甚至听说后感到反胃,其实,那些纯天然的食材经过烧烤烹饪之后,不仅色香味美,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营养成分非常丰富。

夏日的傍晚,随着晚霞渐渐散去,夜幕降临了,苍虫们纷纷从藏身之处飞到路边的小树上,飞到红麻的叶子上,大快朵颐。我们提着装有清水的小罐去摸苍虫,然后用盐水浸泡、炒焦。如今想来,如能用一撮椒盐作为调料,拿烙馍卷着吃,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我的老家紧邻汾河,清清的河水缓缓流淌,默默地滋养着沿岸的沃土。她不仅给了我们一道亮丽的风景,还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品种多样的野味。

盛夏,中午放学回到家里,我扔下书包,就和小伙伴一起到汾河里摸河蚌,捉鱼虾。家里养的鸭子吃了河蚌肉之后,下蛋勤,个儿还大。我们享受着河水的凉爽,一不小心还会收获许多惊喜,有时会摸到肥美的鲫鱼,或是活蹦乱跳的河虾,偶尔也会摸到一只丑陋的老鳖,乐不可支。于是,生煎鱼虾、清炖甲鱼,这些河鲜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至今回想起来,还禁不住嘴馋心动。

小时候,贫穷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陪着我们度过了整个童年。那时的水果糖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奢侈品,很少去买,我们又经不住甜味的诱惑。大自然对我们却很眷顾,奉献了不少富含糖分的植物。我们就地取材,到坡里寻找有甜味儿的植物,哪怕那甜是淡淡的,对我们来说也是一场味觉盛宴。

最甜的当数鸿雁草根了,我们也叫它茅根。汾河套里、堤坡岸边、沟渠之上,生长着茂盛的鸿雁草。长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茅根不仅可以嚼出甜味,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我们刨来一些,用清水洗净,有时用手捋去上面的泥土就贪婪地咀嚼起来,那甜味儿混着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余味绵绵。有时候,我们也会把成熟的玉米秆当成甘蔗来吃,有时也抽下小麦嫩茎细嚼,剥出高粱棵嫩梢当脆骨去品咂。那微微的甘甜盈于口腔,心里美滋滋的。其实,鸿雁草可以吃的还不只是甜甜的草根,还有它的嫩花穗儿。当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苏醒的草芽便钻出头悄悄地探视这个奇妙世界,鸿雁草把珍藏了一冬天的白茅花奉献出来,调皮的孩子们便抽起咀嚼,那是春天的味道,既洁齿爽口,又清香绵甜。

秋天,芝麻花开满枝,为翠绿的坡地镶上了片片锦绣。那一串串喇叭花播放着秋虫欢快而缠绵的吟唱。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奔忙,自在的蝴蝶在花海里翩翩起舞。我们不用去采集花粉,也没有酿花蜜的特异功能,就用自己天真而独特的方式,小心地把一朵朵芝麻花从茎秆上薅下,放到嘴里仔细吸食,一种怪怪的甜味儿弥漫在嘴里,让我们沉浸在片刻的幸福之中。其实,在那贫穷的岁月里,我们的童年很容易被满足,我们的幸福就是那么简单。

回忆童年,我感谢大自然的给予,感谢上苍的恩赐,同时也会为我们的鲁莽和无知而懊悔。

往事只能回忆。人生如果有假如,我愿重回过去,满怀感恩之心,去品尝童年的野味。③22

2023-05-26 王保义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2536.html 1 童年野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