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晨曦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保护处处长朵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高度肯定中国政府为保护世界儿童免受暴力侵害所作努力。
在谈到儿童面临的暴力侵害情况时,朵拉表示,全球儿童往往会面临不同形式的暴力和伤害,包括身体暴力、情感暴力或性暴力。这其中,困境儿童和被边缘化的儿童遭受暴力侵害的风险更大。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在全球13岁至15岁的学生中,超三分之一曾遭受过欺凌。全球2岁至4岁的儿童中,约四分之三(约3亿人)经常受到家长的暴力管教,大约每10名儿童中就有6名(2.5亿人)遭受过体罚。同时,在世界某些地方,暴力仍是一种广为公众接受的管教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约四分之一的儿童家长(约11亿人)认为体罚是一种必要的管教方式。
相关研究表明,针对儿童的暴力对国家及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暴力侵害儿童行为,导致公共卫生体系和司法及社会服务部门需付出高昂的代价,以应对由此产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暴力侵害儿童行为同时也导致生产力的损失。
在谈论到如何为儿童营造安全和受保护的环境时,朵拉表示,正如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各国政府应采取一切适当的措施保护儿童免受包括暴力管教和欺凌在内的暴力侵害,并为家庭养育和学校教育提供支持,还需制定有效预防和应对暴力行为的政策法规,并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
对此,朵拉肯定中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对于保护儿童免受暴力侵害所作出的努力。朵拉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两部法律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暴力侵害儿童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两部法律都强调了预防和减少各种形式暴力的重要性。
朵拉指出,家长、教师以及学校在预防和保护儿童免受暴力侵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家长和校方应引导孩子们以相互尊重且非暴力的方式与他人沟通互动,应提倡和践行积极养育的理念,并及时处理暴力侵害儿童的行为。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拒绝暴力和保护儿童的环境。
朵拉对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的项目合作予以充分肯定,其中包括家长积极养育课堂,对困境儿童和家庭提供一对一、针对性服务等。相关项目同时支持儿童保护工作队伍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有效预防和应对针对儿童的暴力、虐待和忽视。
朵拉表示,中国政府还积极健全完善儿童上网安全相关法规政策,提高儿童、家长和教师的网络安全意识,并支持科技企业开发安全的技术产品,以关注儿童的需求,并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司法部门积极完善儿童友好的司法机制和支持服务,为遭受暴力侵害的儿童提供帮助。
朵拉期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能继续与中国政府展开深层次合作,加大对儿童保护项目的投入,特别是对积极养育项目的投入。践行和普及积极养育的理念将帮助建立积极融洽的亲子关系,有效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