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9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郸城县高擎党旗打赢“龙口夺粮”之战

□记者 徐松

雨!雨!雨!

春争日,夏争时。麦收最怕连阴雨,今年“三夏”生产,就是一场战天斗地“龙口夺粮”的攻坚战。

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所在地郸城县,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连续几年,粮食产量突破24亿斤,被誉为“中原粮仓”。

郸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省之要者”,知责担责、知重负重,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县委书记李全林、县长董鸿团结带领县四大班子领导高擎党旗,擂响战鼓,率领全县2万多名党员干部投身战斗,成立7个工作专班和1个综合办公室,形成“三夏”生产县乡村一体化推进指挥体系,抽调1200名驻村工作队队员24小时驻村,在19个乡镇(街道)488个行政村成立488支帮扶突击队,与全县人民一道,把党旗插在“三夏”生产攻坚战的麦田间,鏖战4天4夜,人歇机不停,“龙口夺粮”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谱写了郸城高质量发展史上动人的一页。

高位推进,“三夏”一线党旗红

“我们要举全县之力,以人民为中心,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候,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体现担当,全县各部门要打好‘提前量’,做足抢收、快收、抢种的准备工作,天气放晴之后,全县146万亩小麦收割全面展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自5月28日开始,郸城县小麦即将成熟,却遭遇持续降雨,麦田地面和麦穗严重潮湿,大型机械不能进地,导致出现麦穗发芽现象。郸城县委书记李全林立即召集县四大班子成员研讨抢收方案。

郸城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三夏”抢收抢种调度会。县委书记李全林任政委、县长董鸿任指挥长,成立7个工作专班,由县处级领导干部任组长。专班工作人员立足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尊重自然规律,组织农民科学抢收,做到应收尽收、应收快收,全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小麦收割工作专班,工作精准到地块,动员全县干群全力抢收;烘干晾晒工作专班,调配所有烘干机械投入使用,把一切可以晒粮的地方腾出来供群众使用;夏粮收购工作专班,形成多元主体共同收购局面;秋粮播种工作专班,抢时抢墒抓好夏种,坚持“种子下地、管理上马”;保险理赔工作专班,快速理赔,减少小麦种植农户损失;舆论引导工作专班,及时发布惠民利民政策,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三夏”督导专班,铆足干劲、快马加鞭,确保夏收夏种工作顺利进行。

战鼓鸣,旌旗猎。7个工作专班扛起党旗奔赴一线,本县农机不够,就从全国各地想方设法借调;麦地不能晾晒粮食,除国道以外一切空闲场地腾出来供群众晒粮……

22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迅速成立防涝抢险工作队,坚持一线作战,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全县实行1小时汛情汇报制度。1200多名驻村干部立即到位,24小时驻村驻点帮扶,保障不落一户、不漏一块田。488个行政村成立488支帮扶突击队,灵活机动、应急处突。

郸城县农业农村局集结全局3名农技推广研究员和100多名高级农艺师、农业技术人员建立麦田受灾统计台账,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意见;县农机服务中心统计全县自有收割机2292台,想尽一切办法从全国范围内调取1572台收割机援郸。

各级党委、政府一呼百应,全县上下众志成城。该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面对本次持续降雨带来的重大考验,以战天斗地的昂扬姿态,用智慧和能力坚决打好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

全线鏖战,麦收感人故事多

连续6天阴雨,6月1日拨云见日,阳光特别灿烂。

万事俱备,全线出击。郸城县收割机“铁军”下田,146万亩小麦开镰收割。从县四大班子领导至各部门驻村帮扶队队员,从乡镇党委书记至488个行政村的干部,全县所有党员干部把“三夏”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敢于迎难而上、勇于破解难题,认真履职尽责、强化服务保障,当好人民勤务员。

县委组织部发出倡议,动员全县党员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当好组织员、服务员、协调员,开展“党员干部下一线、夏粮抢收保丰收”活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感谢乡党委、乡政府帮我们联系收割机,这4亩多的小麦收完了,麦收的大头就落地了。前几天下雨,我的心一直悬着,现在麦子收回来了,晾晒好就能卖了,心也就落地了。”6月1日上午,城郊乡陆庄行政村村民王庆祥捧着麦粒激动不已,“这是下雨之后收割的第一块麦地,俺高兴呀!”

汲冢镇位于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范围内。正当张楼行政村70多岁的村民丁敬连看着自家6亩多的麦地发愁时,该村党支部书记于俊梅、驻村第一书记武广强带领“三夏”生产突击队队员和收割机手来到田间地头,只用1个小时,就帮丁敬连完成了麦收。

“我报到!”“我也报到!”5月31日,张完乡党委向全乡党员发出号召,希望党员自觉向所在村“三夏”生产工作指挥部报到。号召一出,全乡457名党员纷纷报名,成立31支党员抢收小分队。邵堂行政村党员张涛看到村党支部微信群的消息后,特地开车从郑州赶回老家参加。

“先收困难户的麦子。”在新城街道丁寨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新成带领党员干部先帮困难群众抢收小麦,随后麦收工作向全社区麦田铺开。新城街道有9个社区,种植小麦7600余亩,率先完成抢收任务。

钱店镇张湾行政村、王楼行政村、梁吴行政村的土壤是沙地性质,镇长刘慧通过几天的学习成了“农业专家”,带领群众一边抢收小麦,一边抢种秋粮,收割机刚刚离开,播种机随即进地,趁墒把大豆、玉米播种到田间。

“俺村需要帮助收麦的有4户,我们绝不让他们为收麦发愁,已经帮他们把小麦收回家了。”李楼乡土赵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岳新华带领“三夏”帮扶突击队队员,帮助该村无劳动力的4户村民完成收麦工作。

“感谢党委、政府真心为老百姓着想。”汲水乡押岭行政村村民李可军在文化广场晒粮时激动地说。在小麦抢收的关键时期,该县以人民为中心,动员全县群众为农民晒粮提供场地。除了国道之外,该县4127公里县、乡、村道路,560个文化广场,522所中小学校操场及院内空地,以及乡村办公场所空地、空闲场地等全面腾空,方便群众晒粮。

“这是头等大事,得趁晴好天气,抢抓农时,万一再下雨,就麻烦了。”6月1日晚上10时,在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核心区的胡集乡罗屯行政村麦田里,6台收割机发出轰鸣声,拉麦籽的三轮车来回穿梭,3台播种机在刚收割完毕的田间播种玉米、大豆,群众抢收抢种干劲十足。胡集乡党委书记崔鑫打开手电筒,一边查看玉米、大豆播种情况,一边询问各村收割机的作业情况,调度“三夏”生产突击队员24小时轮班,确保人歇机不停。

在巴集乡青庄行政村,县人防办的党员干部穿着红马甲、搬着矿泉水、扛着塑料锨,奔走在麦田里,谁家人手不够,立即上前帮忙,趁着收割机倒粮的间隙,给收割机手递上一瓶水……麦田泛起“志愿红”,全村1800余亩小麦在两天内收割完成。

县财政局驻吴台镇大顾寨、三王岭行政村“三夏”助收帮扶工作队员争分夺秒、趁天抢时、扑下身子,用心用情帮扶,协调收割机7台,让这两个行政村的“三夏”抢收抢种工作迈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全县退役军人穿上迷彩服、披上红马甲,“白+黑”全力帮助农户完成抢收抢种工作。

县人大常委会驻汲冢镇貊楼行政村“三夏”生产帮扶突击队队长张昱冒雨来到鹿邑县丘集高速出口迎接收割机手,让收割机手感动不已。

“他自己家的粮食放在一边,先帮俺烘干,真是太感动了。”东风乡梁庄合作社的两座烘干塔一天能烘干400吨小麦,该合作社负责人张卫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举动感动乡邻。

“我是来自山东菏泽的收割机手葛文中,5月31日来到东风乡杨庄行政村,乡里村里包吃包住,每天把饭送到地头。现在杨庄行政村1500亩地全部收完了,乡里还给俺送了锦旗和慰问品。郸城真是个好地方,明年收麦俺还来。”6月6日12时15分,随着东风乡杨庄行政村最后一垄小麦收割完毕,乡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为葛文中送上锦旗、灭火器、方便面和矿泉水,葛文中激动地表示明年还来。

树梢上,布谷鸟还在高声唱着“收麦种豆”。战斗时刻,一枚枚党徽在麦田里闪光,每一台收割机都记录一个故事,每一块麦田都种下了一份感情,抢收归仓的每一粒小麦都饱含着党群鱼水之情。像这样的感人场景、动人故事,已经深深镌刻在郸城县149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挂图作战,“龙口夺粮”写担当

“绝不落下一户群众、绝不漏掉一块麦田,第一时间完成全县146万亩小麦抢收抢种,最大限度减少因降雨给群众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要持续保持‘抢’的姿态,坚决打赢这场‘龙口夺粮’攻坚战。”县长董鸿要求,要把所有麦田划定最小单元,绘好“作战图”,挂图作战,有序推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展示郸城责任担当。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自6月1日“三夏”生产攻坚战打响,郸城县坚持每天调度、实时推进,李全林、董鸿始终坚持一线指战,7个工作专班各司其职,各路人马竭智尽力,党员干部24小时轮番奋战在一线。因为他们也是农民出身,在他们的骨子里深刻着“庄稼就是农民的命”,他们深知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于人民之中,顺应人民意愿,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的深厚感情,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写照。

连日来,县、乡、村党员干部或整夜不合眼,或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他们总想抢时间多收几分麦田;有的党员干部被麦芒扎得身上长满红疙瘩,刺痒难耐,就通过喷洒花露水止痒。

他们坚守一线、昼夜奋战,加班加点、抢收抢种。截至6月7日上午,全县小麦全部完成收割。

在实际战斗中,郸城县凝心聚力抓抢收。精准高效调度麦收工作,制定颗粒归仓“作战图”,充分发挥收割工作专班作用,做好人员、地块、农机的科学统筹和精准对接。实行“整乡推进、逐村清零”制度,成立19个督导验收组,督导麦收清零,每3小时通报收割进度,向按照时间节点完成麦收任务的乡镇奖励经费10万元。实行“一人一机一地块”制度,用心用情解决麦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麦收完成后,为外地收割机手送上锦旗和爱心大礼包,为明年麦收打下感情基础。

精细服务抓夏种。成立秋粮增产夺丰收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实施秋粮单产提升行动,在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和国家玉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两个10万亩高密度玉米高产示范方,每个乡镇建设1个千亩玉米高产示范方,推广实施合理密植、密植滴灌精准调控、化控防倒、后期“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种植密度每亩5500株以上,打造玉米优质高产示范样板,带动全县种植密植高产玉米80万亩,亩均增产10%以上,增收效益1.04亿元以上。

截至6月7日下午,全县玉米高产示范方建设已落实到具体地块20.85万亩,带动群众种植密植高产玉米69.3万亩。组建21支农业专家技术服务队,以10个乡镇(街道)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为支撑,实行“专家+基层农技人员”模式分包行政村,做到专家到田、技术到人、良法落地。截至目前,该县秋粮播种面积106.5万亩,其中,玉米99.3万亩、红薯5.5万亩、小杂粮1.7万亩。

千方百计抓烘干。制订《郸城县2023年小麦烘干补助资金实施方案》,明确补贴标准,每吨湿小麦给予县财政补贴70元。尽可能挖掘晾晒空间,全力为群众提供晾晒场地,坚持警力下沉、多警联动,维持晾晒秩序,做好保通保畅工作。

快速合规抓理赔。截至目前,该县的3家保险公司已赔付到位理赔资金3600万元,先期已经预赔付102万亩、预赔付金额2690万元,预赔付工作基本结束,正在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精准定损理赔,预计6月9日,完成定损理赔工作。

稳妥有序抓收购。该县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宣传、解读、落实好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公开超标粮收购标准,鼓励引导群众迅速出售。充分发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主力军作用,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挂牌、定点、敞开收购,抽调30名精干力量,对全县15个国有粮库收购点实行驻点管理,组建巡查队,全面排查个人粮食收购点,严防压级压价、打白条等行为,确保群众售粮便捷顺畅、粮食收购市场平稳有序。目前,全县120个粮食收购点、19家企业全面开展收购,已收购小麦3.3万吨。

“郸城,作为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所在地,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义不容辞。今年‘三夏’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两万多名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和全县137万人民群众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取得了‘龙口夺粮’的决定性胜利。”李全林坚定地说。②12

2023-06-09 □记者 徐松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3601.html 1 郸城县高擎党旗打赢“龙口夺粮”之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