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9日
第07版:社科理论 PDF版

“见贤思齐”的道德追求

常全欣

◎“见贤思齐”,语出《论语·里仁》篇,意思是见到有德行的人就要努力向他学习,争取像他一样出色。

◎一代又一代的古时圣贤、时代英雄、身边好人,是一座宝贵的精神宝库。他们的向善品行,通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引导、推动,通过舆论、教育、社会机制的熏染、培育,让一代又一代的周口儿女仰慕、追随、笃行,逐渐在周口儿女心中形成了正直善良、朴实真诚、勤劳勇敢、乐于助人、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进而演化为崇德向善的乡风民俗,为“周口好人”孕育了发展的沃土。

“道德名城、魅力周口”,打造这一城市名片,周口是有底气的。抛开这里是老子故里、羲皇故都,单说近几年我们身边频频涌现的“周口好人”,就足以为“道德名城、魅力周口”注入满满的正能量。

让我们细数近年来的身边好人:有李灵、李高峰、李飞、陈海宏等一大批感动中国、影响广泛的先进英模人物,还有王灿云、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等道德模范,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有工人、农民,有教师、学生,还有现役军人、外出务工青年。为什么“周口好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背后是周口儿女心中始终秉承的一种“见贤思齐”的道德追求。

“见贤思齐”,语出《论语·里仁》篇,意思是见到有德行的人就要努力向他学习,争取像他一样出色。《论语》里,孔子还说“择其善者而从之”“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对崇德向善,向身边有道德的人学习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孔子终生以周公为楷模,不断提升个人的品德、知识和能力水平,孔子的弟子们以孔子为榜样,修行不辍,笃行不怠,终有所成。一部《论语》,包含着丰富的榜样理论,如“性近习远”“见贤思齐”,指出人的先天本性、发展潜质等都是相接近的,通过向榜样学习,缩小与榜样的差距,甚至实现对榜样的超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君子甚至圣贤。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周口圣贤辈出,老子一部《道德经》让周口骄傲,司马迁《史记》记载的有名有姓的周口籍人就有250多名。在革命战争时期,英雄的周口人民赴汤蹈火,为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如鲁迅所说,他们中“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一代又一代的古时圣贤、时代英雄、身边好人,是一座宝贵的精神宝库。他们的向善品行,通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引导、推动,通过舆论、教育、社会机制的熏染、培育,让一代又一代的周口儿女仰慕、追随、笃行,逐渐在周口儿女心中形成了正直善良、朴实真诚、勤劳勇敢、乐于助人、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进而演化为崇德向善的乡风民俗,为“周口好人”孕育了发展的沃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同行。我们欣喜地看到,周口儿女走到哪里,在任何岗位上,都把“好人”的种子播撒在哪里,危难面前,他们挺身而出,不问安危,困境面前,他们义无反顾,不求回报……无论是在危急时刻涌现出的平民英雄,还是日行一善的道德模范,他们用爱心呼唤良知,用善行感动社会,精神高度令人敬仰,他们都在追求孔子所强调的“道”“德”“仁”“义”,是“见贤思齐”这一道德追求的鲜明见证。据周口文明网报道,截至2022年10月,“周口好人”库收录好人12800多人,其中6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称号,106人入选“中国好人”,7人荣获“河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称号,60余人入选“河南好人”,好人群体不断壮大,社会道德能量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向善的本性是最重要的。”《孟子》中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可以相信,在我市打造“道德名城、魅力周口”的当下,广大民众心中“见贤思齐”的道德追求必将日益强劲,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用小善聚大爱,让溪流成大海,“周口好人”形成的“蝴蝶效应”,将为物质日渐富裕的周口积聚更加强大的道德力量。①8

2023-06-09 常全欣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3645.html 1 “见贤思齐”的道德追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