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1日
第03版:特别报道 PDF版

周口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著名作家看中国“文学之乡”周口

授牌仪式现场

座谈会现场

徐贵祥

邵丽

刘庆邦

张陵

张柠

吕约

宋嵩

张云珂

李鑫

记者 刘彦章 李硕 李瑞才/文 梁照曾/图

文学是土地上最好的庄稼,骄阳似火的周口,在这个盛夏喜开文学盛宴,用努力和实力、用坚持和坚韧,成就了“文学之乡”的梦想。7月10日,全国一批文学名家齐聚周口,共同见证中国“文学之乡”授牌,共襄周口文坛盛举,共话新时代文学创作。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徐贵祥:周口是一片古老、神奇、散发着时代光芒的文学沃土,从远古到现当代文脉绵延。从《尚书》到《诗经·陈风》,从《道德经》到《千字文》,周口经典传承不绝。从“孔子适陈”到“秋胡戏妻”,从“程门立雪”到“包公下陈州”,周口故事广为流传。宋玉、曹植、张咏、王禹偁、欧阳修、苏轼、苏辙、元好问等历代名家为周口写下了不朽诗文。周口文人灿若星辰,从汉桓谭到建安七子的应玚,从咏絮之才谢道韫及谢氏一族的谢灵运、谢朓到第一部小说集的作者殷芸,从周兴嗣到皎然,从陈抟到前后七子的李梦阳、谢榛,从张伯驹到穆青,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中国文学长河中熠熠生辉。更令人瞩目的是周口当代作家队伍阵容庞大,创作成就斐然,形成了“周口作家群”,旅外作家对家乡的赤诚与眷恋,本土作家的坚守与耕耘,共同守护这片文学热土,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学之乡”对于周口是实至名归!

河南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邵丽:周口市是我省的文学大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学土壤丰实,文学队伍强大,创作成果丰硕,“周口作家群”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2022年9月、12月,周口市政府主管领导两次带队到中华文学基金会汇报创建工作,2023年2月底,中华文学基金会会同河南省作协对周口市“文学之乡”创建工作进行考察,并于3月17日向周口市出具考察反馈意见。周口对存在的问题逐条、逐项进行剖析,积极整改提升,形成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报告,报送中华文学基金会。2023年6月8日,中华文学基金会批准授予周口市中国“文学之乡”称号,周口也成为河南省首个、全国第18个中国“文学之乡”。周口是一片文学的沃土,每一个周口作家都深爱这片土地,我相信周口的广大作家承接着感时忧国的文化薪传、永怀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智慧之心,一定能撰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河南有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商都郑州以及古城南阳,周口为何在全省率先摘牌,成为全国第18个中国“文学之乡”?我觉得是有原因的。周口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文化底蕴深厚,有生命之源的伏羲文化,伏羲一画开天,将中国历史带入新的文明时代;有中国的哲学之源道家文化,老子的五千言洋洋洒洒,开启思想之光,一部《道德经》奠定了周口文化的巅峰地位,成为中华文化贡献给全人类的哲学智慧;周口还是龙文化、姓氏文化、陈文化、农耕文化和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闻名的诗歌之乡、戏剧之乡、杂技之乡、书法之乡,享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人之祖、史之初、国之根、文之源”的美誉。这片古老的土地哺育了一代代鸿儒俊彦,留下了众多影响古今的文化经典:《诗经·陈风》说明周口先人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文学创作活动,南朝史学家周兴嗣所著《千字文》,是千年不衰的蒙学经典。进入近现代后,周口籍的张伯驹、袁克文、吉鸿昌、穆青等文学前辈,也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篇章。周口文学和“周口作家群”可谓是声名遐迩——我的作品《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邵丽的《明慧的圣诞》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朱秀海的《穿越死亡》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作品超1000万字的著名传记作家陈廷一,被评为“当代十大优秀传记作家”之一,与叶永烈并称“南叶北陈”……一大批周口籍作家,造就了中国当今文坛上的“周口作家群”现象,擎起“文化强周”大旗。

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文学之乡”这个称号应该说是沉甸甸的,是一个非常光荣的称号,河南很多地方文化底蕴也很深厚,为什么授予周口这个称号。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主要还是周口人民,周口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文学的尊重、对文学的敬畏,所积累下来的结果。周口不仅有丰厚的历史资源,有深厚的文化土壤,还有一颗对文学的敬畏之心。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世界上有很多地方,走着走着文学就没有了、消失了。为什么中国的文学能够顽强地成长,那是因为中国人民对文学的敬畏,才使我们的文学能够源源不断的、像一条长河一样发展下去。“文学之乡”其实就包含着这样一种精神,融化进了文学的血脉里。

周口籍的当代文学作家中有很多是我的朋友、我的同事,我感到非常光荣。庆邦,我们是40多年的朋友,我看着他成为我们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王,写短篇小说可不容易,可能比长篇小说还难写,中国短篇小说写得好的没有多少,咱们周口占据其一。周口有这样的作家,非常了不起,这个作家群体就成为了周口丰厚的文学资源。周口人民非常尊敬这些作家,也非常尊敬我们古代的文化,这是了不起的事情。文学这东西不能吃也不能喝,摸不着看不见,那力量怎么来,就是人们对文学的崇敬,只有对文学的热爱才会产生文学的力量。“文学之乡”也包含着当地人民群众对文学的期待,要不断去擦亮这个品牌,反映当地火热的、伟大的、创造性的生活,用文学的方式去表达、去表现。用与我们时代相称的精品力作,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就需要广大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能够深入我们这个时代、深入人民群众生活,去创作反映人民的作品,这是我们作家的责任,也是“文学之乡”这个招牌对周口作家的期望。

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柠:我了解周口是通过庆邦老师等为代表的周口籍作家,不仅在北京,在其他省做活动的时候也会碰到他们,这些周口籍的作家也是在全国有代表性的作家,非常典型。这次来周口,我了解了周口文学的概貌,真的是群星灿烂,很多有名的、读文学史的时候了解的那些名人都跟这里有关,让我大开眼界,我很期待在周口的采风活动,非常想要了解周口的风俗民情,想要用眼睛去看、去了解这个地方。文学这个东西,实际上是跟泥土跟古老的人类文明相关联的,而文学精神,扎根在更加恒久的历史里,是人类文明里最优雅的一部分。我觉得周口成为“文学之乡”是很有代表性、非常恰当的,与古老的土地和今天人类的精神息息相关。

当代文学实际上有三种,一种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有直接表现的文学,叫所谓的主流文学,我们经常会读到,在《诗经》里面叫“颂”。一种是最普通的,读者对文学阅读没有更高要求,只是读得开心、通俗的类型文学。还有一种是有一定提升作用的文学,具有一定的引导性,是一种精英文学,在《诗经》里面叫“雅”。我个人从事文学专业的研究教学,实际上我更希望看到“雅”的部分,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同时有一定的阅读引导作用。我希望,周口作为“文学之乡”能够有更多的作家,像庆邦老师那样多出精品力作。

著名诗人、学者,《新京报》原编委,北京十月文学院原执行院长吕约:“文学之乡”这个词,我是第一次接触,我觉得很有感触,也让我想到另外一个词——世界“文学之都”。2019年的时候,我陪同曹禺先生的女儿、作家万方去爱丁堡大学,举办中国作家的海外推介会,爱丁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学之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当时爱丁堡正在举办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这是世界知名的五大艺术节之一。我在现场亲身感受到跟我们中国的一些文学活动相比,他们更强调文学和艺术在整个城市生活中的作用。我当时非常震撼,感觉到他们在整个城市层面对于艺术节的重视,城市街头所有的集市所有的年轻人都进入了这个艺术的狂欢。我觉得这对于我们以后建设世界“文学之都”,包括“文学之乡”都有启示作用。

“文学之乡”,我觉得它是一个文学的起源,乡土应该是早于都市的,中国的文学是从诗经从“文学之乡”里孕育出来的,这样看“文学之乡”非常有意义,要有更加基层的、更加深植于中国大地的文学建设。文学在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里面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是需要包括政府支持、作家创作、文化传承和发展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的,我们也期待,中国的“文学之乡”能像世界“文学之都”一样,在我们的文学和文化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长篇小说选刊》杂志主编、副编审,中国小说学会理事宋嵩:祝贺周口成为“文学之乡”,据说是河南省第一个,我觉得这体现出的更多是地方政府对于文学的重视程度,也许这个城市有很深厚的文学积淀,但政府不把它当成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么就不会去推动“文学之乡”的申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咱们周口市委、市政府对于文学事业的重视,我觉得这是值得其他地方学习的。

中国作协从5月份开始,进行了两轮调研,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期刊的生存状况及发展前景,通过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向全国将近80家文学期刊和文学内刊发的调查问卷反馈,当下各个文学期刊、文学内刊的生存状况都比较困难。我认为,一个地方应该有一本文学期刊,首先是发掘、培养当地的文学新人,其次是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第三就是凝聚当地的文学创作群体。文学期刊或者文学内刊应该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学名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文学期刊和文学内刊的生存举步维艰。我觉得,作为中国“文学之乡”,周口应该把文学期刊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给本地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发表作品的平台,让文学爱好者相互交流,促进文学发展,也让“文学之乡”的牌子越来越响亮。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传记文学》编辑、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理事张云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周口市文学馆。文学馆实际上是博物馆的一种形态,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的时候,有个法国教授跟我们交流,看到我们国家还有为文学而建的博物馆,他很惊讶,文学馆在当时可是一个新生事物。周口市文学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是作家的阵地、是各界人士的会客厅,功能毫无疑问是非常多元的,也是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点。周口市文学馆的建立对我的启发有两点。第一点,它可以为古代文化、古代文学的研究提供地方视角,在研究方面、在文化传承方面,都是一个颇具启发力的地方视角、地方窗口。第二点,新时代地方文化建设,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视都是全国性的,周口也可以探索咱们自己的途径和经验模式。

“周口作家群”让我大吃一惊,说实在的在全国各地作家群当中,“周口作家群”队伍齐整、成就辉煌,这个地方品牌,非常值得挖掘。周口市文学馆也可以加入中国文学馆联盟,成为会员单位,相互交流。“文学之乡”重在建设,现在授牌只是一个起点,以后重在建设,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试着做一些周口当代作家论、周口当代文献史之类的文献集成。

著名作家马泰泉:这一次回到家乡,真正感到了高天厚土,周口的文化底蕴深厚而长远。我从小就对伏羲文化、对《诗经·陈风》感兴趣,也得益于此。咱们市委、市政府对文学事业的支持不是一日之功,“文学之乡”实至名归。在周口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给一点阳光一点雨露,就灿烂就成长,尤其像我们这些业余作者,本身就肩负着其他工作,想要进行文学创作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也更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变成铅字。这就需要一个承载的平台,让文学爱好者去挖掘文化底蕴,去搞好文化建设。我们的文学馆,就是很好的平台,相关部门可以适当筹措一些资金,为文学爱好者打造一片天地。②15

2023-07-11 ——著名作家看中国“文学之乡”周口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6149.html 1 周口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