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也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宣传、教育等部门必须正视由于环境、地缘、历史文化等因素带来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通力合作、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学校抓起
在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背景下,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主阵地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坚持指导思想与主导价值的一元化。各学校必须以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广大师生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坚持以统一性回应差异性和多样性,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大力弘扬主旋律引导广大青少年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加大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念深入人心。首先,大力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将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使他们正确掌握分析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从而使其为他们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精神生活的“主旋律”。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宣传。各学校应注重回答广大青少年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现实成就,结合广大青少年的切身感受,大力宣传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逐步被他们所领会、掌握和运用。
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历史使命,教育部门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武装青少年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牢青少年思想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青少年道德素质。
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主动探索新途径,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序联动。思政课要向青少年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历史渊源和战略意义等,帮助青少年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价值理论等之间的关系。思政课程要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增强引领效果,学校可运用生活场景、日常活动、具体载体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化、生活化、形象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与“行”相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思政教师工作。思政教师承担着党和国家路线方针宣讲的重任,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师的素养培育中,进一步强化思政教师的政治信仰,实现整体素养提升。要将各种先进理念融入到教师素养的培育中做到与时俱进,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思政教师作为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排头兵,引导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导师,面对复杂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不良思潮,需要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积极进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普及。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部门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好分层教育,研究制定不同学段的德育具体要求,按梯次递进结构形成规范化和序列化的德育内容及实施要求。各学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加强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体系建设,引导各学科教师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无形的价值理念直观化具体化
校园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通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术、艺术、文化、体育、娱乐等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无形的价值理念直观化、具体化。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从制度、人力、物力、财力上落实好、保障好。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重点组织开展好有助于学生确立理想信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精品活动,将这些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密切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强民族认同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进而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③13
(作者单位:中共周口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