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4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周口大地蒸腾着文学之气

——“文学之乡”抒怀

阿慧

这一天注定非同寻常:首先是热度很高,参加“文学之乡”授牌仪式的作家们,两天前就查阅过天气预报,最高温度将达到37摄氏度,是入夏以来的高温之最。果然,太阳刚出来,地皮就像燎热后的鏊子,人和车都被热气拱着走。

担心各县市区参会的作家代表会因天气原因迟到或缺席,哪知他们却早早地到了会。距离周口市最远的鹿邑县代表说:“我们凌晨五六点就出发往这儿赶了,期待和兴奋的心情,跟小时候盼望过年一个样。”

说者和听者都心中一热。原来比高温更热烈的,是作家们对文学的热望。

入场时才发现,大多县区都没能按照原定的人数执行,领队的人说:“多来了两个人。没办法,很热情,个个想参加,不叫谁来都不高兴。他们情愿自个儿掏路费,自费吃午餐。”

文学是我们的精神盛宴,只有对文学崇敬,才会产生出文学的力量。

这一天是2023年7月10日,一个让周口写作者心热的日子,中华文学基金会的领导,把印有“文学之乡”红色字样的牌匾,授予了周口。全市70多位作家代表,见证了这一时刻。周口成为全国第18个、河南省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

一位老作家这样表达当时的感受:“我今年70多岁了,按理说已经过了爱激动的年龄,可我依然很激动。‘文学之乡’的命名,体现了政府对文学的重视,也让我生出许多感动,还奔腾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使我整个人陡然变得年轻。”

“厉害了,俺周口!”小焦同学坐在后排激动得直搓手,他是零零后,周口师范学院在读大学生,市文学馆的志愿者。他对写作很执着,饭后、睡前都要写,也发表了不少小文章。周口市作家协会发现和培养了不少像小焦同学这样的青年和少年写作者,他们成了“周口作家群”的后备军。而今,有了“文学之乡”的支持,他们定会成长为周口作家的主力军。

这就是传递,文学的传递,似沙颍河水,奔流不息。

授牌仪式结束后,活动安排到了文学馆。文学馆坐落在铁路主题公园内,有花香在焦热的空气中散漫。一列绿色小火车,载着几十位领导及旅外名家,由西往东徐徐开来,铁轨发出轻微的震动,唤醒了作家们对过往的追忆。那时的他们年轻得厉害,怀揣一本诗集和一个清澈的文学梦,跳上这列通往外界的老火车,年龄和梦想都很丰盛。今天,他们回来了,带着名气和名作,回到了故乡,把当年乘坐小火车的感受,又热热地体味了一把,虽然,而今已不再是少年。

文学馆二楼,专设了旅外名家创作室,他们还未在书桌前坐定,就迅速被本土作家和记者们团团围住。著名传记作家陈廷一,抚摸着书桌,话语中满是深情,他说:“这里是我创作的根。作为客居北京的游子,回到故乡非常高兴。周口‘文学之乡’是个里程碑,授牌只是个起点,要让周口的文学事业在全国更上一层楼。”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的著名作家刘庆邦,对文友们说:“历史和现代的结合,成就了周口‘文学之乡’。这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继承碑,让我们更加注重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太阳就要下山了,各县的作家们仍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知了在树上断断续续地鸣叫,提醒着他们返程。

暑气未散,仍在地面蒸腾,有如作家们对文学一如既往的热诚。①8

2023-07-14 ——“文学之乡”抒怀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6436.html 1 周口大地蒸腾着文学之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