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4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麦子熟了

曾威

公元2023年7月,麦收刚刚结束,豫东平原、周口大地就迎来了中国“文学之乡”授牌仪式。

麦子是物资的收获,文学是精神的收获,吃小麦长大的人,也是热爱读书、写作的人。

仔细想想,无论是笔墨在稿纸上走过,还是目光在书页上掠过,都跟农民耕耘田垄、工人操作机器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是一虚一实,无非是一梦一真,但都来自辛苦的劳动,来自汗水和心血的浇灌。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为庆祝劳动换来收获,多半会举行节日或者纪念活动,那是对自己的犒赏,更是生命活力的体现。

文学活动也不例外,于是一批名家应邀而来:军旅作家徐贵祥、“中国短篇小说之王”刘庆邦、鲁迅文学奖得主邵丽、先锋小说家墨白等等,还有众多评论界大咖及名刊大报编辑……他们踏上周口这块古老的土地,见证又一“文学之乡”的诞生。

具体到文学而言,为什么要叫“乡”,不叫“城”或“都”呢?

抛开诸多解释,在这里,或许可以以问代答:为什么一个人的出生地,要叫故乡,而不叫故城、故都?

乡,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两人面对着盛满食物的器皿,表示两者相向而食——有人认为,上古时期,同族人往往聚族而食,因此引申出“乡邑”的含义。

是啊,乡就是我们的根,血缘之根,文化之根。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越是古老落后的地方,文学事业往往越发达。貌似有理,未必尽然。

一片地域,一种气候,个体的成名或成功并不具备普遍性,这里面有其天赋、努力的缘由,也包含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偶然因素。正如花儿盛开,源于其虚怀若谷的吸收、穿越瓦砾的生长,源于其渴望绽放的急切、不屈不挠的坚持,也源于春风吹度、时令操纵。

以刘庆邦先生为例,他虽生于周口农家,但后来走向煤矿,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再回头审视故乡、洞察内心,才写出《鞋》《走窑汉》《神木》《哑炮》等一系列名篇佳作。

他是周口大地的孩子,吃小麦、听豫剧长大的人,不可能写出《红高粱》和《繁花》一类的作品。

故乡,是生养一个人的地方,是一个人的血地,是一个人的记忆和精神源泉,也是一个人最初出发和最终回归的地方。

在周口这片土地上,淮阳古为宛丘,太昊之墟,神农所都之地,又称“龙都”“羲皇故都”,鹿邑是“老子故里”,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如今,中国“文学之乡”的招牌又落于周口,真真的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当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留下一部《道德经》,区区五千言,让后人琢磨了几千年,可见这片土地之厚重、思想之深刻。

未来,能否继往开来、创新超越,还有待在这片土地深耕、深思。

土地是根,文化是魂,文学是神。

这神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扎根生活、深入人民的。

时候到了,麦子熟了,一粒粒的麦子,是大地的产物,都凝聚着人的汗水和心血。

时候到了,文学熟了,一个个的文字,是大地的产物,也凝聚着人的汗水和心血。

出生和生活在大地上的人,谁都渴望麦子饱满、文字精美、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于是,只有敬畏天地、尊重自然,更加努力、更加宽广、更加平和,吃着存粮和现粮,期待下一季的麦熟……①8

2023-07-14 曾威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6438.html 1 麦子熟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