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4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华冠种业:

精心培育良种 助推农民增收

收割现场(资料图片)。

□记者 侯国防 文/图

“我从2006年开始做种子销售,由于没有自己专门的种子代销品牌,年销售量很小,对此我深刻体会到品种的重要性。自2008年开始我成立公司与河南科技学院联合育种,从校企合作育种到成立科研团队实现自主研发,先后联合培育出百农207,自主培育了冠麦1号和冠麦2号等国审品种,以及华冠1号、黑冠1号、颖麦1号和周丰173等省审小麦品种。其中百农207种植面积曾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位,种植面积1600多万亩,先后荣获‘2019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至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7月22日,河南华冠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西臣说。

李西臣还是河南省小麦高产抗逆遗传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第九届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种子协会副会长。他说,目前,华冠种业有限公司年均推广小麦新品种1100多万亩,去年生产销售小麦种子1.67亿公斤,实现了育繁推一体化。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河南省诚信种子企业。

李西臣说,华冠种业有限公司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主要得益于公司实施的“三个创新”。

科研创新,实现育繁推一体化。起步即是高起点,公司建成了河南省鹿邑县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立中原学者工作站、河南省小麦高产抗逆遗传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充分利用优势,加快科研进程,提高育种水平。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研发基地建设。该公司精心打造1200亩育种试验基地用于小麦育种和新品种试验示范,配备了完善的田间和室内试验设施,建立了常规育种技术与抗病、耐逆等多种表型精准鉴定、室内加代、分子辅助育种等技术相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高产稳产多抗优质新品种。

推广创新,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强化种子繁育与加工基地建设,不断创新推广模式,加快小麦新品种推广步伐。公司以流转的1600亩土地为育种家种子繁育基地,从源头把好种子质量关,做好华冠种子品牌,在各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10万亩。在自繁自销、多品牌、多渠道经营基础上,借力发展,采取联繁联销、区域授权和区域买断等新推广模式。2022年生产销售小麦种子达1.67亿公斤。其中自主销售7200万公斤,授权销售9500万公斤,销售收入达3.74亿元。

该公司所销售的小麦种子,均采取“公司+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的订单模式,比小麦市场价加价20%回收,仅种子繁育农民年增收达5143万元以上。

服务创新,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该公司研究与制定了精准的品种配套生产技术,加强技术服务,做好技术培训和指导。在小麦种子繁育田管理关键时期,公司根据苗情、墒情、病虫情,及时提出分类管理意见,落实关键措施,确保种子产量和质量。

该公司技术人员还经常深入小麦生产一线,对推广品种进行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面对面帮助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今年5月底麦收前夕,各地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很多小麦品种出现萌动和穗发芽的情况。该公司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冠麦1号很少出现穗发芽现象,籽粒饱满,色泽圆润,品质较好,深受广大种植户和农民群众的好评。

该公司每年还组织召开200多场对接观摩会,邀请育种专家、种粮大户、经销商等参加,畅所欲言、查找问题,根据品种需求,确立育种方向,实现科研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通过创新服务,有效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让群众增产增收效果更加明显。

“我们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鹿邑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2017年公司对鹿邑县前李原种场1200多亩土地进行流转,县委、县政府及县农场管委会、县农业局全力支持,做了大量工作,让土地得以顺利流转。2020年县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时,政府不惜投入,加大路网建设力度,建设了先进的灌溉设施,建立了病虫害预警,改善了育种田的设施条件,为增强公司发展后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李西臣说。

谈及今后的打算,李西臣表示,公司将不懈努力,培育更多的优质品种,引进更多的技术和人才,将科研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争创省级“鹿邑县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种业园区化,带领种业产业化发展;力争利用3至5年时间进入国家农作物阵型企业名单,为助力群众增产增收,带动群众共同富裕,实现周口率先建成农业强市作出积极贡献。②2

2023-07-24 华冠种业: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6904.html 1 精心培育良种 助推农民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