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8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再游内蒙散记

李绍彬

我又一次去内蒙了。和上次一样,游走内蒙的记忆里写着两个字:深刻!然而,这深刻却因心境不同而透着无奈与畅快。

第一次是2021年10月和朋友结伴,奔着额济纳深秋迷人的胡杨去的,结果邂逅了当地新冠疫情的突发,在宾馆里苦苦淹留28天。那种眼前有景赏不得的无奈,和昼夜思乡归不得的惆怅交织着。彼时,突如其来的疫情既不解人意,也不解风情。身似楚囚的感觉,深深地嵌进了我的记忆。这从我当时的两首拙作可见一斑。《问雁》:寒来风似刀,秋尽雪如霜。晓问南飞雁,何日到吾乡?这是被困20天时所记。解封之日又作了《浣溪沙·归去来》:禁门既开即刻走,北国此行赛楚囚,自此不叹月如钩。不堪回首驾车去,一如快马踏清秋,辞罢雍州向豫州。

癸卯年7月初,再游内蒙。这次是我和妻及朋友两口一起去的,目的是领略夏日草原的风光,享受高原凉爽的夏风,当然还有心仪的青冢和成陵。由于是自驾,游程轻松而随意。游历还算丰富,有远观亦有近赏,有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也有沉浸式的流连忘返。一路赏玩,一路欢笑,一路思索,一路感叹。虽然舟车劳顿,却也甘之如饴。

置身蒙古高原,顿觉天之高远地之广袤,“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的意境会随着你的身临其境而突然真切,仿佛触手可及。如此广阔的自然空间,会使人顿然觉得自身原本很渺小,从而平添对天地的敬畏之情。难怪生活在高原的人们,大都怀有自然崇拜情结呢。

在内蒙,放眼凝望长天上变幻莫测的白云,你会一下子联想到纤尘不染的无瑕白玉,自然会有摘一片下来的冲动;欣赏绿海一样的草原风光,眺望略显苍凉的远山,面对茫无际涯的戈壁原野,都会感受到视觉冲击力的震撼。在草原上漫步,脚下极具弹性,会让人怀疑自己的触觉是否真实。阵阵清风把不知名的花香和着青草的味道塞进鼻腔,像羽毛拨动着嗅觉中枢;把自己丢进沙浪,忘情得像个孩童,全然忘却我们是一群老人。大快朵颐地品尝地方美食,感叹于食材的道地及加工的考究,味觉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躁动的味蕾勾引着食欲,使你胃口大开而不忍停箸。惬意写在脸上,畅快已融化入心。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地域人文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域人文也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不正是大自然的儿子吗?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怀揣赤子之心、敬畏之情,才是人间正道。

我和妻以及朋友一家,在内蒙逗留了8天时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大自然深深地眷顾着这块土地,赋予了蒙古高原大气磅礴的立体色彩。大空间,大戈壁,大荒漠,大视野,大宝藏,就连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也在这里拐了个大大的“几”字弯,天造了富饶而美丽的河套平原。这一切,无不彰显着撼人心魄的大自然的力量。之于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人类可以有所作为,但毕竟有限,甚至是卑微的。放眼无际的草原,仿佛自己就是脚下的一棵小草,抑或是一朵不知名的小花;把自己放进浩瀚无垠的沙漠,似乎自己就是眼前的一粒沙子。小草小花也好,沙子也罢,正因为大自然之手成就了它们的相聚,积细小而浩大,聚弱小而强大,从而无边无涯蔚为壮观,成就了内蒙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尽人皆知的乡俗俚话。“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是西方哲人罗伯特·欧文的话。马克思又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错,大自然的慷慨恩赐,造就了高原人特有的性格,彪悍、豪爽、包容、热情、冲动,同时特别大气。高原人民的大智慧、大气魄、大胸怀、大格局、大手笔,古往今来赓续不断。人与自然的默契,铸就了蒙古族文化的灵魂,书写了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人文史诗。

走进昭君墓园,钩沉昭君出塞的历史真相,不禁让人沉思。昭君出塞其实是一段悲情的故事,但汉匈和亲却衍生了极致的人文效果。边关无战事,鸣镝销声半个世纪,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和亲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可是谁又能理解红颜薄命的昭君的幽怨呢?然而,这正是彼时的呼韩邪单于大智慧编导并主演的一幕历史正剧。如今的民族关系已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翻到了新的一页,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们也只有在那个时代,才能成就特定的历史价值,而名垂千古。

如果说昭君墓园留给我的是几分景仰几分悲叹的话,大漠之上规模宏大的成陵带给我的就是足够的震撼和悲壮。

徜徉于成吉思汗陵,听讲解员带着几分肃然、几分自豪、几分虔敬,如数家珍的讲解,你会深切感受到,成吉思汗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就是一代天骄,是大英雄大圣明,是神一样的存在。因为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之后,为了蒙古民族的利益和发展,数十年矢志不渝,先后三次率军西征,开疆拓土,挥鞭波斯,饮马黑海。这极大地满足了马背上民族的征服欲望,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融。这为蒙古民族的崛起奠定了雄厚而坚实的基础。

走出成陵,我的心情良久难以平静。金碧辉煌的穹庐式奉殿,就是天花板级别的蒙古包了。庄严肃穆的祭坛,完全是北京天坛公园里祭坛的克隆,气势雄伟的牌坊,在我所见过的皇家牌坊里绝无出其右者。跨马挺刀的成吉思汗雕像高大威猛、挺拔伟岸。陵前宽阔笔直而且悠长的神道,以及与之相连的一排排一群群呈奔突状的雕塑,仿佛金戈铁马战车如云一往无前的历史画卷就在眼前;鼓角阵阵,战马嘶鸣,仿佛穿越了时空在耳边回荡。我的心灵显然是被震撼了!蒙古族人知道,民族英雄的灵魂一定要安放在足够宏大的地方。尽管只是衣冠冢,但每每都要虔诚而隆重地祭祀,长久而无尽地追念。这里已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圣殿。其实,放在世界历史的大格局中,成吉思汗的西征也是腥风血雨,所到之处生灵涂炭。

于是我想,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评说,放到彼时彼地,用彼情去审视,才不致失之偏颇。对历史人物的扬弃一定要坚持古为今用。毫无疑问,成吉思汗知人善用的大谋略、纵横捭阖的大气魄、咬定目标的大定力,不也是新时代所需要的吗?沉思中耳边似乎响起了国歌的旋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与圆梦路上的风风雨雨甚至是暴风骤雨作斗争,需要全民族的浩然之气,需要一往无前的成吉思汗般的英雄气概。

走进乌兰夫纪念馆,你会为高原人民的大情怀大担当所感动。不论是北平和平解放的“绥远模式”,抗美援朝时的踊跃参战和全力支前,还是三年困难时期,无数内蒙古额吉不顾自家困难,无怨无悔地领养3000多个来自上海的孤儿,一张张图片讲述着内蒙古人民朴厚的担当,让人不禁联想到他们的身躯像连绵的阴山一样坚实而宽厚,他们的情怀像塞上八千里辽阔的土地一样博大而厚重。

站在高原草场,当一排排一片片数不尽也望不到边的风电装置映入眼帘,你会惊诧于天造与人为的妙然结合。顺势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仰望风车叶片旋转,听着叶片转动带起的节奏固定的风声,仿佛听得见大地的呼吸,安逸闲适之感油然而生。据说这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我不禁惊叹于这片高原的活力,惊叹于高原人民大手笔的创造、大气魄的建设。

其实,内蒙古人民的大气魄、大手笔也淋漓尽致地书写在城市建设的画卷上。宽阔笔直且干净敞亮的城市道路,比起土地金贵的中原显然是大号的。在鄂尔多斯市府驻地康巴什新区,你会顿时觉得想象力太小儿科了。大马路,大群雕,大到望不到尽头的街心市政公园,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遗憾的是车稀人少,虽无堵车之虞,却有空寂之感。不过我想,假以时日这里一定会发展起来,十里繁华万家灯火的岁月一定不会辜负这片热土。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里的山水人文每一处都是视觉盛宴,每一处都是精神大餐。亲戚一路驾车陪游,还安排我们的食宿,让我们尝遍了当地的美食,既饱览了风光,又大饱了口福。一路赏玩,一路吟哦,感念于斯,好不快哉!③22

2023-08-18 李绍彬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1592.html 1 再游内蒙散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