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5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我市集团化办学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纪实

□记者 刘华志 王吉城

“中心城区教育集团的成立,为成员学校之间更好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一定会履行章程,全力配合,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大力开展教育教研活动,借集团之力,打造一流的精品课程;借集团之力,培养一流的师资团队……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8月31日,在周口市中心城区教育集团成立仪式上,周口市文昌小学校长朱刚伟作为集团成员学校代表发言。

周口市中心城区教育集团的成立,将实现各方有效对接,集聚各方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拓展集团辐射范围和领域,推动集团向农村学校延伸、向弱势学校延伸、向学前教育延伸,推动中心城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更好培养下一代,群众对孩子能够就近“上好学”有着最热切的期盼。

近年来,我市通过学校改扩建、集团化办学、强强合作办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按下优质教育“加速键”,带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好学校“花开”家门口,让孩子们在惠风和畅中快乐茁壮成长。

集团化办学,增强群众幸福感

“这所新建的永宁路小学建在了家门口,接送孩子真方便。学校是周口市建设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的一个校区,教学质量有保障。我的两个孙子在这所小学上学,每天看着孩子们上下学,心里就舒服。”日前,在中心城区贾鲁嘉苑C区大门前,居民石保城高兴地对记者说。

提起周口市永宁路小学,居民赵二平同样啧啧称赞:“我邻居的孩子也在这所小学上学。学校离家近,校园环境好,教学质量好,能不高兴吗?”

门前就有好学校,贾鲁嘉苑周边居民有比较充分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走进永宁路小学,只见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教室宽敞明亮、标准化的运动场绿草如茵……处处繁花似锦、生机盎然。

永宁路小学2022年秋季投入使用,当年在校学生就有400多人。校长韩立学告诉记者,为迅速提高办学质量,建设路实验学校以强校帮新校的形式,为他们派来多名优秀教师。作为集团学校的一员,永宁路小学今年秋季有在校生近千人,基本满足周边社区学生上学需求。

同样是2022年投入使用的周口市银珠路小学,在周口市六一路小学教育集团多种形式帮扶下,焕发勃勃生机,现有在校生600余人。

银珠路小学比永宁路小学更加偏远。周口市六一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左健说:“我们选派的优秀教师有着执着的教育情怀,他们热爱教育,从市区到银珠路小学支教,让孩子们在家门口能够享受优质教育。教育集团各成员学校是一家,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来自川汇区孙嘴村的朱启祯小朋友、金海嘉苑的于芊芊小朋友都在银珠路小学上学。朱启祯的家长告诉记者:“学校这么好,又是名校的分校,我们家长不用操心孩子上学问题了。家门口有了好学校,孩子也不用往市区学校‘挤’了。”

短短一年来,周口市永宁路小学、银珠路小学取得的可喜成绩,是我市集团化办学的缩影。

在中心城区,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孩子们上学越来越方便,有效缓解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大班额”“大校额”“优质教育资源少”等民生问题。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2022年秋季开学,周口中心城区29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集中启用,一次性增加学位4.4万个,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学校延伸。

集团化办学,迎来教育新格局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新时代赋予教育前所未有的重任。在周口市众多教育实践中,集团化办学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2015年,周口市在扶沟县率先探索推进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扶沟县实验小学是当地“名校”,每年新生入学季,该校生源总是“爆满”,而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郑关小学在校学生却不足百名。为缓解该县实验小学“大班额”、郑关小学生源不足问题,2015年9月,扶沟县把郑关小学更名为扶沟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郑关校区。

扶沟县实验小学校长何慧丽回忆学生报名时的情景说:“教育集团选派一名副校长带领十多名教师到郑关校区任教,并对校园办学条件进行彻底改善。家长看到任课教师来自县实验小学本部,对学校很信任。学校当天就招了300多名学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扶沟县实验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成功经验对推动周口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不少县(市、区)组织学校和教师到扶沟县考察,学习办学经验。

目前,项城市已发展11个城区联盟型教育集团,太康县已组建6个紧密型教育集团,郸城县已结成5个紧密型教育集团,沈丘县成立了7个教育集团,淮阳区成立了38个教育集团,川汇区筹建了13个教育集团……

西华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行“一个校长、一套班子、一个管理平台(钉钉平台+简道云平台)”管理模式,理顺了各校区管理运行机制。

临港开发区成立以实验学校、第一小学、开元路小学为牵头学校,组建联盟型教育集团,采用“以校带校”模式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教师轮岗交流、“以师带师”等形式,促进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

集团化办学模式,使与名校联合办学的分校区社会认可度明显提升,缓解了“择校热”“资源短缺”“教育不均衡”等问题。

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老百姓真切的获得感,就是集团化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最生动的体现。

集团化办学,需要注入新动力

以集团化办学为主要抓手,我市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把更多好学校办在老百姓的家门口,掀开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但是,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的抱团发展,更不是对原有薄弱学校所有成果和特色简单替代。教学实践中,分校区各项教育教学管理都在努力向校本部靠拢和学习,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口碑都有了显著提高。

此外,随着集团化办学的不断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教育供给条件无法充分满足集团各校区现在和今后发展的教育需求,优秀管理人才、优秀师资力量均出现短缺。过度透支现有优质教育资源,也会导致教育集团超负荷运行,不仅影响校本部自身发展,更不利于发挥校本部对成员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采访过程中,部分学校校长表示,集团化办学之前,弱校缺的是生源,实行集团化办学后,弱校缺的是师资力量。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对学校师资力量政策倾斜的力度,确保学校持久高质量发展。

怎样使集团化办学走得更稳更远?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学校尝试建立完善集团内各成员学校之间互派管理人员双向交流、互派教师轮岗交流的制度;有的鼓励集团学校通过兼课、走教、轮岗、支教等方式,组织教师在各成员学校之间流动;有的通过骨干教师交流、联校教研活动、特需教师配送等形式,推动骨干教师向集团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流动;有的建立健全流动教师考评制度,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等方面向流动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的教师倾斜。

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在积累集团化办学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时代洪流奔腾浩荡,周口教育乘风破浪。在奋力推进我市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跨越的进程中,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正以饱满的精神风貌迎接新机遇、新挑战,不负韶华,逐梦前行。“集团化办学有力推动了我市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共享,已成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我们将持续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口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振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②2

2023-09-05 ——我市集团化办学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纪实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2938.html 1 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