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坤 马治卫 张赟 文/图
处暑三候,禾乃登。
应着农时节令,商水县黄寨镇万亩蜜薯产业园里的春薯抢先成熟。
9月6日上午,黄寨镇党委、镇政府别出心裁地组织开展的“黄寨大嫂”蜜薯采挖大赛,奏响了该镇蜜薯丰收序曲。
一声“开挖”令下,来自24个行政村的120位“黄寨大嫂”,5人为一队涌入提前分配给各自队伍的3垄田地,1人镰割藤、2人锹刨土、2人手扒薯,一个个形态饱满的蜜薯争先恐后破土而出,表皮红润,肉色橙黄,煞是喜人。
采挖蜜薯对于长期在田间劳作的“黄寨大嫂”来说,本就是一件“手拿把掐”的事,比赛激起的好胜心又让她们的动作加快了不少,拢共才一亩左右的比赛场地短短十几分钟就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还沉浸在比赛氛围中的“黄寨大嫂”或坐或蹲或站在自己采挖的蜜薯前,擦着汗水,高声谈笑。她们中,有的人拎着蜜薯,玩起自拍;有的人打开抖音,开启直播;有的人掰开蜜薯,品尝脆嫩……快乐的情绪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蜜薯地里一片欢腾,“日子滚烫 人间可爱”的美好由此渲染开来。
这不仅仅是一场欢乐的比赛,还是黄寨镇党委、镇政府提前做好培育壮大蜜薯特色产业“前半篇文章”中的重要“段落”。
去年,黄寨镇按照市、县特色农业总体种植布局规划,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和沙壤土优势,以草楼、程王两个行政村为试点,逐步发展蜜薯特色产业。仅一年,草楼村就种植蜜薯200多亩,亩产2000公斤左右,亩均收入5000元左右,这坚定了黄寨镇大面积种植蜜薯的信心和决心。今年,黄寨镇党委、镇政府乘周口建设农业强市、商水建设农业强县的东风,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蜜薯种植1万亩,整合各村土地资源,建设万亩蜜薯产业园,力图将蜜薯特色产业规模做大、产品做精、品牌做亮、市场做广,全力打造并叫响黄寨“蜜薯小镇”品牌。
种植品种的选择,是培育壮大蜜薯特色产业的开始。黄寨镇万亩蜜薯产业园种植的主要品种是烟薯25号。这个由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通过杂交技术选育而成的优质薯种,融高产、优质、抗病、耐储为一体,口感软糯香甜、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曾在2011年全国甘薯食用品质组竞赛中,食味被评为第一名。
“薯”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黄寨蜜薯“香飘千里”?黄寨镇党委、镇政府提前谋划,采取“线上+线下”“名品+名人”相结合的宣传策略,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名人用谁?自然是已经叫响全县全市、扬名全省全国的“黄寨大嫂”。2021年以来,黄寨镇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以留守妇女为主组建“黄寨大嫂”志愿服务队伍,以“小小胡同长,幸福我村庄”为目标,积极探索“黄寨大嫂”千人胡同长微网格治理模式。两年多来,“黄寨大嫂”在疫情防控、“三零”创建、“三夏”生产、人居环境整治等农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团结奉献、质朴善良、勤劳敬业、担当尽责”的她们受到广泛赞誉。“黄寨大嫂”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推荐为全国学雷锋“四个100”先进典型,先后两次被省文明委评为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被省委政法委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案例在全省进行推广。今年,全国妇联、河南省人大、河南省妇联领导先后四次到黄寨镇进行专题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培育壮大蜜薯特色产业,需要“黄寨大嫂”的全面参与、倾力助推。今年蜜薯种植之初,黄寨镇党委、镇政府就组织240位“黄寨大嫂”进行蜜薯种植技能比赛并对外全程直播。从种到收的两场比赛,便是黄寨镇依托“黄寨大嫂”品牌和网络平台,提升黄寨蜜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生动实践。
“近期,我们还将举办为期一周的商水县‘黄寨大嫂’杯‘薯’你最甜首届蜜薯节系列活动,将特色种植和休闲娱乐有机结合,打造我们自己的乡村特色文化品牌。欢迎你们积极参与。”采挖比赛现场,黄寨镇党委书记郑春来向在场的所有人发出真诚邀约。
而更大的舞台还在期待“黄寨大嫂”的表现。再过一段时间,黄寨镇万亩蜜薯产业园的夏薯将大面积成熟,届时,她们将利用“黄寨大嫂”的人设,通过网络为蜜薯打开销路。对此,“黄寨大嫂”巴云华信心满满:“上个月,镇党委、镇政府刚刚组织我们50名‘黄寨大嫂’参加商水县首届乡村推介官特训营,5天培训时间里,我对视频拍摄、剪辑有了更深的理解,还了解了直播带货和土特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知识,一定能当好黄寨蜜薯的形象代言人和网络销售员。”
有理由相信,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在服务县乡经济、发展特色产业上,可敬的“黄寨大嫂”定会再立新功。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