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8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拿捏分寸

高海峰

“拿捏分寸”这一说法很有意思。

“分寸”是什么?

是适度、得体,是一种姿态、表情和礼数,是一种氛围、选择和规则,是该进则进、当仁不让,是急流勇退、见好便收,是该出手时便出手,是小荷初露、犹抱琵琶,是黑云压城、雷霆万钧,是心有灵犀、心照不宣,是欲说还休、迂回婉转,是和光同尘、故意“为之下”、故意示弱,是旁敲侧击、指东说西,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是花看半开、酒至微醺。

从某种程度上讲,“分寸”与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极力推崇的中庸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庸之道”是什么?

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不能做丝毫变动,是形而上的微妙,是数学意义上的最大峰值、哲学意义上的顶点极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圆融智慧和精神财富。

“拿捏”是什么?

是精准选择时间节点、适时把握力度火候,是自然地酝酿情绪、婉转地表明态度,是云遮雾罩、山重水复、特明白又特不明白,是耐咀嚼的橄榄、回味无穷的老酒,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乾坤大挪移。

不由想问:妈妈如何做到爱而不溺?爸爸如何做到严而不厉?长者如何做到方而不割、光而不耀?同事或朋友如何在融洽合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恋爱时如何在增进了解的过程中保持必要的距离?谈判时如何做到有礼有节、外圆内方?敌对时如何做到不卑不亢、不怒自威?工作时如何做到紧张高效?闲暇时如何尽量闲散自如?

或许会有人说,这真的太过麻烦,能不能干脆直来直去?

能!不过大多是从伤人开始,到害己告终!

这样的人不少,最后遍体鳞伤的更多。

之前一直很困惑,自己对人从无歹意,能帮的时候总是全力以赴,热心得胜过管自己的事,为什么好多时候别人并不领情,甚或误解、屡屡伤害自己?

后来渐渐悟出,为人不是光凭厚道真诚、实心实意就可以处好的,还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与尊严,还要选择表达的方式和到场的时机,过早或过晚不仅于事无补,还有可能被认为别有用心;

后来渐渐悟出,自己好心好意但被别人误解,责任很大程度在自己;

后来渐渐悟出,自己好心好意但被别人误解,那自己的善行对人对己都是浪费和悲哀!

不由想起成语“朝三暮四”。同样是给猴子分橡子,同样是一天分七个,区别仅仅是早晨三个或四个,换汤不换药,结果却大相径庭。可见一条道走到底肯定撞南墙!

刚分配工作时遇到一位校长,心地很好,正义感、原则性很强,美中不足的是说话做事太过直接、缺乏变通。加上手下正好有一位喜欢搞阴谋的副手,拿着一些细节无限放大、添油加醋,所以常常惹得部分老师、学生对校长产生误解,结果是好人受伤、他人渔利。

时隔多年,还常常为那位校长感到不平和惋惜!

可见,为人处世,能不能把分寸拿捏好、把火候把控好不仅非常关键、必要,而且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孔子为什么要强调“色难”?子女对父母尽孝原本是天经地义的,尚且时不时地向父母“甩脸子”“使性子”,何况是对人有恩、别人有求,甚或掌控别人的时候,是不是更容易不耐烦、没好话,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是不是不经意间便忘了分寸、忘了顾及别人的感受?

或许会有人问,拿捏分寸是不是虚情假意或故意弄虚作假?

错!只有真心为他人好、真正站到公正的立场、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并经常用心学习、观察、捕捉、对比、揣摩、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可能以真诚换真诚,收到事半功倍,甚至以一当十、一劳永逸的效果。

《道德经》五千言,与其说是在讲天地大道和自然规律,不如说老子他老人家一直在苦口婆心地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与人友好相处,也可以说是在教我们怎样拿捏为人处世的分寸。“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和其光、同其尘”(第四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第十五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第二十四章)……用不着再列举,不难看出老子对世事的通达和对人性的洞察,不难体会到老子的良苦用心。

倘能悟得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一切都会得心应手、自然而然,哪里还用得着再去“拿捏”啊!③22

2023-09-08 高海峰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3252.html 1 拿捏分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