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8日
第06版:周口文化 PDF版

《咏陈州》:穿越明代读懂厚重陈州

常全欣

胡公铁墓魏思陵,

遥接焦夷近蔡城。

太昊揲蓍犹有庙,

神农辩谷已无营。

厄台夜月麒麟泣,

卧阁天寒翡翠鸣。

晚过狄青荒冢下,

似闻苏子读书声。

司城贞子已云亡,

独上澹台忆子张。

黄霸功名今寂寞,

赵犨祠墓总荒凉。

三殷行著巢多燕,

二谢诗工草一塘。

最羡汉时陈孝妇,

至今史传有遗光。

——刘咸《咏陈州》

这首诗的作者刘咸,是安徽太和人,明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曾任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佥事,正五品,巡查河南。提刑按察司是明朝在省一级设立的司法机构,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事务,同时也是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刘咸是一位有文学造诣的官员,善于写诗,特别是咏古诗,在河南期间,他创作了《游少林寺》《新野怀古》《阌乡怀古》《新郑怀古》《武陟咏古》《虞城吟古》《按临扶沟》及《伊川书院碑记》等。

刘咸的这首《咏陈州》,引用了陈州历史上的名人典故,列举了陈州大地上的名胜古迹。作者列出了陈胡公、曹植、伏羲、神农、孔子、汲黯、狄青、苏辙、司城贞子、子张、黄霸、赵犨、殷仲文、殷侑、殷浩、谢灵运、谢朓、陈孝妇近20位古人,他们在各自的时代在陈州大地上留下千古英名。古迹,列举的有陈胡公铁墓、思陵冢(曹植墓)、太昊陵、厄台(今弦歌台)、卧治阁、司城贞子阁、狄青墓等。有些古迹如太昊陵,已经成为我们寻根拜祖的精神家园。有些已经消失在历史云烟中,如陈胡公铁墓,宋代和明代的文人诗歌中多有描写其在柳湖之中,但到了明代,铁墓难寻踪迹,而建在地上部分的拜殿也不复存在。如卧治阁,乾隆十九年《淮宁县志》载:“在府署,西汉汲黯守淮阳时建,仅遗废址矣”。

作者生活的明代初期,在经过自洪武六年(1373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的移民后,淮阳一带的人口有了很快增长,人们从元末战乱、靖难之役的阴霾中走了出来,休养生息。明初,陈州编户4乡、12里,正统四年(1439年)后增至66里。官吏对淮阳的历史文化也作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四年(1371年)遣礼官到太昊陵祭拜;正统十三年(1448年),诏建太昊陵寝殿、廊、庑、戟门、厨库、宰牲房等;天顺六年(1462年),修建太昊陵后殿、钟楼、鼓楼、斋宿房、三清观,居道士、吏目等。同时,官府、民间鸠工庀材,大兴土木,广建寺院,先后重建或修建弦歌台、画卦台、三元宫、火神庙等。同时,陈州一地的教育达到“有教无类”之巅,戏曲活跃,县城新建的戏楼上,锣鼓声声……

走出明代初期的陈州城,我们将视野放宽。此时,离陈州城不远的西南处,因户部尚书郁新的建议而开辟的一条漕运水路,让“颍歧口”登上了历史舞台,并盛极一时。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贾鲁河航运的发展,周家口接过“颍歧口”的“接力棒”,成为新的商品集散地。历史的聚光灯让周家口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②8

2023-09-18 常全欣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3879.html 1 《咏陈州》:穿越明代读懂厚重陈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