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记者 王健 付永奇 李艳华

“今年玉米大丰收,示范方亩产超过2000斤,创历史纪录,实现‘以秋补夏’,引来各地种粮大户前来参观,就连外地市的也来啦!”昨日,在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服务中心,县农业农村局种植股股长曹改路挥手送走参观的客人,转身笑着对记者说。

这块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有3万亩,地势平坦,一马平川。2020年年初建成后,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一年两茬粮食亩产近3000斤,被誉为周口第一块“吨半田”。当年全省、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先后在这里召开。

“两个现场会在这儿开过后,我们当年就接待参观团队400多个,最多的一天接待25个。许多参观者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曹改路指着室外说,“为了方便参观,我们还制作了这个高标准农田沙盘模型。”

这是一片“聪明”的土地!

晒粮场上,69岁的种田“老把式”周群元抓起一把金灿灿的玉米粒,笑逐颜开地说:“这几年种地省时又省力,一部手机成农具,因为我种的是‘聪明’田。”

笑声朗朗,和着玉米的香味,伴着秋风飘荡在丰收的大地上。

远处,一个指针式灌溉设备臂翼上的“天华农业”四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记者发现,示范区内浇灌设备有7种,平移式、固定式、卷盘式等设备都体现着高科技元素。

“高标准农田里的‘宝贝’多着呢,我带你们参观一下。”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刘记森是名“90后”,也是被央视《焦点访谈》报道过的新农人。

直升机停机坪、人工增雨火箭发射架、多功能气象站、水肥一体机等星罗棋布。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物联网控制中心内,5G远程会诊室、专家咨询诊断室、气象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

“我们通过5G、物联网等技术,可以远程管理农田、线上咨询专家,种地遇到的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解决。”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袁俊峰指着大屏幕上不断切换的实时画面自豪地说,“大数据、云计算为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这是一片“坚强”的土地!

“2021年河南省‘7·20’特大暴雨,让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提升了知名度。”张庄镇种粮大户邱守先说。

2021年7月20日前后,河南出现罕见大范围持续降雨,造成部分地区农田积水、农业生产设施被毁。由于示范区排灌条件好,当年玉米平均亩产1360斤,创历史最高单产。

2022年,小麦遭遇倒春寒、春夏连旱以及病虫害,可示范区又迎来大丰收。6月6日,通过实打验收,小麦新品种“周麦38”百亩方亩产1704.12斤,刷新商水百亩方单产最高纪录。全县小麦创下最高亩产、平均亩产、夏粮总产、种粮收入等多项历史新高,打造单产提升的周口实践,再一次擦亮“吨半田”名片。

尝到高产甜头的村民劲头更足,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交口称赞:“这里科技先进,高产稳产,全省领先,全国一流!”

“为啥旱涝保丰收?大灾之年还能大丰收?这是因为示范区有强大的‘硬核’和智慧的‘芯片’。”邱守先说。

2023年,在遭遇开花期高温多雨、中后期南方锈病等情况下,示范区高产示范田玉米平均产量1814.58斤/亩,部分地块产量达2054.96 斤/亩,首次实现玉米单产过“吨”,得到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称赞:“河南玉米生产多点实现‘过吨’,为明年大面积推广奠定很好的基础。”

这是一片“勤劳”的土地!

在张庄镇张坡村田地里,拖拉机来回穿梭,村民忙着整地、备播。“你选用的是新培育小麦种,分蘖能力强,亩播种量20斤就行……”县农技特派员张振站在田头指导小麦试播。

“有农技人员帮着选购种子、测土配肥,我更愿意种地了,打算流转更多的土地。”种粮大户张辉说:“现在种粮有奔头,孩子大学毕业让他回家跟我一起干!”

为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商水县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努力推动从技术指导向创业示范转变,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要求各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挖掘现有耕地潜力,主攻粮食单产。

“密植增加植株数量,滴灌改变玉米过去‘一炮轰’施肥方式,是今年秋粮单产提升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指导、有新技术支撑,我对粮食再创新高底气足!”邱守先的感受格外强烈,他种的小麦亩产1400多斤、玉米亩产1800多斤,早就种成了“吨半田”。

周口这个农业大市,正是有一批像邱守先这样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才坐拥向农业强市迈进的雄厚家底。

多种粮,种好粮,是广大农民的共识。“吨半田”的推广,使农民种粮有钱挣,这是新时代新农人与土地的双向奔赴。②15

2023-10-11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5369.html 1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