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制度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制度设计,是做好群众工作最直接的制度载体。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根本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重点是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关键是强化监督追责、基础是信息化建设、难点是自我革命。
一是从人民立场看信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信访工作作为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直接影响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急难愁盼”问题。如果群众大量的信访反映得不到认真的解决,何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何谈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因此,牢固树立“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大力发扬“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良好风气,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热情接待每一位上访群众、认真办好每一个涉诉信访事项,使涉诉信访工作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化解怨气的“减压阀”、增进和谐稳控的“调节器”。
二是以全局观念抓信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涉诉信访工作是政治工作,肩负着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履行着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项职责使命。涉诉信访工作也是业务工作,反映着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晴雨表”,具有反向监督指导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作用。因此,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全局思维,“一盘棋”布局、“一条心”推动,破除传统思维、路径依赖,跳出信访看信访,跳出信访抓信访,通过抓信访管理的“牛鼻子”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敢问、敢查、敢纠,推动审判执行质效、队伍建设、作风能力等全面提升,倒逼形成全院、全员、全程抓信访大格局。
三是建集约机制管信访。近年来,涉诉信访问题年年治、年年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信访总量仍高位运行,其主要原因就是信访工作机制不健全,存在分散性、选择性、随意性等问题。因此,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与困难问题“斗”、敢与违法信访“斗”,在工作中自觉克服畏难情绪、思维定势。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构建集约化大信访工作机制,加强涉诉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实现信访事项统一归口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等问题。不断规范信访事项办理,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上,切实做到桩桩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强化信访工作管理,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建立科学合理考核问责体系,进一步夯实信访责任,实现管理更加集中、职责更加清晰、流转更加高效、办理更加规范、沟通更加便利、群众更加满意。
四是强基础导向治信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信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信访工作既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推进社会治理中,要树立强基导向,充分认识到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推进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准确把握源头治理这一目标导向,从制度、机制、责任、作风上解决问题,常态化开展院领导接访下访,大力推进涉诉信访重访积案化解,着力夯实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努力克服信访上行、矛盾上交、风险外溢。
五是用法治思维解信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是建设法治国家过程中的一部分,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守人民立场的实际行动,也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坚持以“五个法治化”为统领,坚持多元化解,大力创新“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多元共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方法,切实把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积极推进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秩序维护“五个法治化”,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认真落实“三到位一处理”工作要求,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社会秩序,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让当事人切实感到依法律按程序就能公正有效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