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4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拥抱新农技 奋力创新高

                                                       付永奇

今秋,我市玉米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太康、商水两县玉米高产示范方单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创下我市玉米单产新高度。这个单产新高,主要得益于玉米增密种植技术的使用,也再次证明了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运用和创新,在粮食生产中不断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广泛推广土地深耕深松、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小麦、玉米等粮食单产持续提升,全市粮食总产连年增长,近5年来一直稳定在90亿公斤以上,擦亮了“中原粮仓”的金字招牌。

今年我市麦收时节遭遇罕见阴雨天气,导致夏粮减产。为确保全年粮食总产,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我市在国家、省农业农村部门专家指导下,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玉米增密种植技术。在广大科技人员和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下,增密种植技术取得成功,玉米单产实现新突破,不但推动了“以秋补夏”目标的实现,而且创造了全市玉米单产新纪录。

新技术带来好效益,在赢得社会认可的同时也为大面积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前来我市验收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指出,太康县百亩示范方单产超千公斤,商水县10万亩玉米示范方多点测产也超千公斤,这为明年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在我市参加实打验收的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俊忠表示,实践证明,这项技术适宜河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生产需求,明年将大力推广。专家的肯定为我们大面积推广玉米增密种植技术指明了方向。

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向科技要产能要产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针对玉米增密种植技术,各级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站、农技服务组织和农业科研人员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试验示范、新技术集成展示,让农民充分认识了解这一新农技;要鼓励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帮助农民大胆选用新品种、新技术,为粮食产能提升插上科技的翅膀。

科技是粮食增产之力,是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关键。我市是农业大市,每年玉米种植面积820万亩左右,如果增密种植技术在全市广泛推广,全年粮食总产必将大幅增加,广大农民也能从增产增收中得到实惠、获得利益,助推我市农业强市建设。同时,增产增收也将为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筑梦,未来可期。相信在全市广大“三农”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玉米增密种植技术一定会在我市顺利推广,明年粮食生产一定会再创新高。①6

2023-10-14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5661.html 1 拥抱新农技 奋力创新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