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
第06版:周口文化 PDF版

《周家口晚眺》: 看清朝周家口的“昨夜星辰”

常全欣

危樯倒影布层层,

樯外星河转玉绳。

浪近黄流争作势,

岸当黑夜隐生棱。

沿桥市散嘶归马,

隔水楼高见远灯。

西望岷峨仍万里,

云天何日许飞腾。

——吴赞诚《周家口晚眺》

周家口在史料上出现,最早是在明朝隆庆四年安徽商人黄汴所著的《明一统路程图记》中。在此之前,其发展脉络需要我们借助历史资料进一步去发掘、梳理、印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受益于“颍歧口”曾经的兴盛繁华、贾鲁河航运的沉沉浮浮,从荒村野渡到通达四方,从人丁稀少到商贾云集,周家口在明朝肇始、勃发,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历史舞台。

经过明朝中后期的发展,周家口在清朝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黄金年代”。到了康熙、乾隆时期,周家口达到发展的鼎盛。清康熙时期移设周家口,统管全镇市面,周家口遂成繁荣市镇。康熙初年,永宁集地方1132户,周家口地方1919户,“相传人口一度发展到20余万人”(《周口市志》1994年版)。雍正十一年陈州知州董起盛奏请将陈州升府,其陈述的理由为:“陈州幅员辽阔,绵亘数百里,界连八邑,犬牙相错,河通淮泗,路达江楚。更有所属周家口一带地方,水陆交冲,五方杂处。一切刑名钱谷,稽查保甲,各处验勘难以悉举,事本繁多。” 此项奏报很快获得批准,雍正十二年升陈州为府,并添设粮捕水利通判“驻扎周家口”。乾隆年间,周家口开辟渡口16个,沿岸百舸争流,首尾相衔,民间有诗“初来不识陈州路,瞥眼先疑是府城”。

《周家口晚眺》记录了一天夜晚吴赞诚(1823年~1884年)看到的周家口景象:有河上的危樯,有天上的星星,有桥边的夜市,有马匹,有高楼,有岸边的灯火……看上去一派繁荣。

但实际上,吴赞诚所在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周家口已经远离鼎盛,慢慢走上了萧条的道路。当时,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南北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河在中牟决口,致使贾鲁河淤积,周家口北上开封的航道被阻,贾鲁河航运一蹶不振。咸丰元年至咸丰八年(1851年~1858年),捻军的战火烧到了周家口,给周家口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吴赞诚的《周家口晚眺》具体成诗时间不详。据考证吴赞诚生平录,这首诗可能与他在任福建船政期间赈灾河南一事有关。1876年至1879年,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发生了清朝建立以来最大的旱灾——“丁戊奇荒”。负责赈灾的李鸿章建议,应在上海购买大批价格较低的粮食,由吴赞诚调拨几艘福建船政局的轮船协助运送粮食至北方,借此抑制灾区被抬高的物价,这一建议被清政府采纳。吴赞诚接到谕令后就与李鸿章等函商具体措施,并选择3艘轮船到上海购粮,如期运往北方交李鸿章调遣。此时的周家口虽然不如康乾时期繁荣,但仍因航运之利,在光绪三年秋被清政府设置为向未受灾省区购粮的采粮据点之一。由此推测,吴赞诚极有可能在此期间抵至周家口。

2023-10-16 常全欣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5721.html 1 《周家口晚眺》: 看清朝周家口的“昨夜星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