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其时已至 其势将起

——周口市打造“海上丝路新起点”纪实

□河南日报记者 方化祎 李昊

在广袤的中国版图中,地处豫东南的周口,同众多省辖市一样乍一看并不显眼,就连流经周口市域的那条沙颍河,也只是一道蔚蓝色的线。

但是,翻开2021年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可以清楚地看到: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的名单中,赫然有着周口;“四纵四横两网”国家航道网中的江淮干线通道,其重要组成部分沙颍河航道贯穿周口。

回望历史长河,水域资源丰富的周口,于明朝时期兴起渡口漕运,靠着天然的水运优势,成为河南四大名镇之一。从周家渡口到周口,市名由此演化而来。

前瞻谋划未来,站在河南空陆网海“四条丝路”协同推进的新起点上,有着辉煌航运史的周口,注定要在新时代发展机遇的加持下,再续内河航运辉煌。

最近召开的全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一则信息让周口人倍感振奋:我省将投资扩建周口中心港,打造每年2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的现代化、专业化、智能化内河航运港口,投资建设周口人期盼已久的中心港铁路专门线,在豫皖接合地区建设跨省临港经济合作区……

“一子落而全盘活”。在中部地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周口崛起,其时已至,其势将起,其兴可待。

千年水运积淀 塑造航运之城

莽莽大平原,悠悠沙颍河。

这条养育了千万周口人的河流,是战国时期鸿沟水系中的一段。史料记载,公元前339年,魏国在大梁城的北部开凿大沟引圃田水灌溉农田,即后来的鸿沟主干。这条人工开凿的“大沟”,以魏都大梁为中心,从今郑州荥阳市以北起,经大梁城折向东南至陈都宛丘(今周口市淮阳区),向南注入颍水,由此入淮河。

这里的颍水,便是今天的沙颍河。

再后来,鸿沟成为隋唐大运河的一部分,变成连接黄河与淮河间的通济渠。作为其组成部分的沙颍河,也是在那个时候被赋予了运河的功能。

大运河开通后,对促进中国的商贸往来、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到沙颍河周口段的漕运兴盛,则是在后来的明朝时期。

对于这个时期的周口漕运,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穆乐曾有专门研究。

他介绍,明永乐六年,明成祖纳户部郁新奏言,开辟淮、颍、沙三河漕运,周家口为漕运要道;明万历年间,航运又有发展,埠口码头逐渐增多,商贾云集,桅樯林立,周家口已成为淮河流域物资集散中心之一。

“明成化年间,贾鲁河通周家口三川交汇之后,周家口水运东连江淮、西通襄宛,舟楫直达朱仙镇,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货船往来与日俱增。那时候,仅周家口船户700多家,占有船舶千艘以上。先后有十四省行商巨贾、能工巧匠,纷纷来周投资兴业。当时,六安茶麻、两湖竹木、两广纸糖、天津食盐、蒙疆骡马,连同省内豫西的山货煤炭、新郑的红枣、杞康的棉花、淮陈的黄花菜及当地产的皮毛、粮油等,均荟萃周口,行销各地。”穆乐说。

时至今日,周口市区内的许多地名还与曾经的漕运商贸活动有关。比如,因卖糕点果品兴起的果子街,因卖山货而得名的山货街,因贩卖皮革而出名的皮坊街等。

水运鼎盛的时期则是在清康乾。“在此期间,沙颍河周口一带又开辟了大渡口、小渡口、上下齐埠口、新渡口等码头。至此,周家口共拥有码头渡口22处,水陆寨门40余座,人口突破22万。”穆乐说。

即便是后来的清末和民国时期,处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地处内陆一隅的周口航运,也依然发挥着支撑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

民国时期的《河南省志》记载,沙颍河是继贾鲁河之后豫东地区联系中原与江淮地区水运的又一重要航线。1906年以后,东有津浦、西有京汉,周家口因此成为漯河、蚌埠两港与铁路中转货物的重要集散地,既是商水、西华、扶沟、太康、淮阳等地粮食集中外运的起点,也是天津、上海、汉口等地货物内销豫东地区的中转之地,豫西山货和苏沪商货出入、水运必经此地。

度过“潜龙”时刻 迎来腾飞之时

今年85岁的李长生老人,曾是沙颍河岸边的老居民,家住周口市川汇区康店村,棚改后,他居住在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康和家园小区。对于曾经沙颍河岸边的航运,老人记忆犹新。

“那时用的都是大帆船,顺风的时候撑帆,逆流的时候主要靠纤夫。用大麻绳拉着木船,小船七八个人,大船得二三十个人拉,每年夏季见得最多,因为夏天河水涨起来了,利于行船。”李长生说。

新中国成立前,李长生家在岸边做点小生意,供船主和纤夫歇脚的小餐馆。有时候碰到熟悉的老顾客,吃完饭还能用船上拉的货顶账。“最多的就是煤炭,咱开餐馆离不开煤炭烧火,有时候船主带着几个人吃完饭,卸下来一袋子煤炭,就顶账了。”李长生回忆说。

然而,随着后来公路、铁路等陆路建设的兴起,水路运输日益萧条,曾经辉煌的沙颍河航运一度败落。尽管如此,周口人对“靠水吃水”的内河航运始终有着深深的怀念。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改革开放以来,周口经济发展迅猛,重振沙颍河航运事业成为政府和人民共同的心声。终于,在新世纪之后,周口沙颍河航运迎来命运的转折。

2004年,周口沙颍河复航工程启动,历经15个月的建设,至2005年12月28日,6艘400吨的货轮首次抵达周口港,标志着周口的内河航运再次起航。

至此,中断了30多年的周口航运,重现在沙颍河两岸。而周口也成为我省率先恢复内河航运的城市。

为什么要恢复航运?有关研究表明,沙颍河航运通道河南境内直接影响的区域为周口、漯河、许昌、平顶山,并辐射郑汴洛等市,影响区面积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3.9%;人口3699万、占全省的35%;生产总值1.68万亿、占全省52.3%。

上述区域资源丰富,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和粮食生产基地,煤炭储量103亿吨、占全省的38.7%,年产量6500万吨,占全省的35.5%;粮食总产量2113万吨,占全省的37%。

且该区域工业较为发达,拥有中国平煤神马、郑煤、舞阳钢铁、漯河双汇等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区域内大量的砂石等建筑材料以及体积庞大、吨位的重大型设备,为沙颍河水运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保障。

恢复沙颍河航运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把握发展之机 崛起大势所趋

世之所成大事者,皆有备矣。

自本世纪初沙颍河周口段实现复航后,周口航运始终在“有备而来”的理念中前行,也不断在“机遇加持”的政策下成长蝶变。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刚刚恢复内河航运不久的周口就为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尽快融入国家主水网,把周口港打造成内河国际港口,成为连接长三角地区的“桥头堡”。2013年10月,周口市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挂牌成立,成为当时我省唯一以内河港口为依托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历史上的周家渡口,历经千百年岁月洗礼,承载着悠久、灿烂的水运文化,终于展现出了最美的一面:一座不断更新、持续发展,走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周口港”。

随着沙颍河周口段被国家规划为高等级航道,2017年4月,周口中心港正式投入运营。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内河港口,该中心港总投资45亿元,规划建设东、中、西3个作业区,77个千吨级泊位,岸线总长度达6.4公里,年通货能力5000万吨以上。

三年多的加压奋进,三年多的负重前行,正当周口在内河航运上苦练“内功”之时,机会又一次悄然来临。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周口港列入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失之交臂。审时度势之下,2023年,周口市委、市政府整合原有的周口经济开发区和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成立新的“临港开发区”,将内河航运事业推向新的起点,同时,立足本地实际,依托境内的沙颍河航运为龙头,辐射带动区域内贾鲁河、涡河航运,全面叫响“港城周口”的发展品牌。

各区竞进、错位发展,周口内河航运的优势必进一步凸显。目前,周口全市建成运营规模性港口7个、千吨级泊位55个,拥有航运企业18家,省际运输船舶1800余艘,从业人员2万多人,相继开通了12条国内集装箱航线和8条国际集装箱航线。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周口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900万吨,同比增长32%,占全省的87.5%;集装箱运输完成7.38万标箱,同比增长166%,已成为河南省第一内河大港,是中部地区连接长江经济带、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纽带。

不久前,省政府办公厅刚刚印发《关于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先推进周口港、信阳港扩容增效和智能化改造,实现骨干航道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支线航道通航保证率达90%以上、岸电设施普及率100%。

“全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的召开,明确了周口在河南内河航运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帮助解决了内河航运投资建设等重大问题,确定了要把周口港中心港区建设成一流港航基础设施、一流航运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智能化、专业化的集装箱专业码头的定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口市委书记张建慧说。

把握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的“时”与“势”,周口将昂起中原地区内河航运“龙头”,赋能临港产业升级提速,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活力的目标扬帆远航。

(原载于2023年10月17日《河南日报》)

2023-10-18 ——周口市打造“海上丝路新起点”纪实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5859.html 1 其时已至 其势将起 /enpproperty-->